第五章 重症医学:巩固与发展时期(概况)

2015年4月,重症医学分会在中华医学会成立100周年表彰大会上,荣获中华医学会“优秀专科分会”称号,这是学会对于分会工作的肯定和认可。中国由北向南,31个省区市的各级医院,重症人为国家的现代化医院建设、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和重症医学学科建设,作出了专业、不懈、杰出的贡献。

【学科建设成效斐然】
第三次全国ICU普查
2015年4月30日—2015年5月8日,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顺利完成了第三次全国ICU普查工作。以全国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为普查目标,目的在于全面了解我国ICU发展现状、学科建设、管理模式,准确掌握全国各地医院ICU的数量、分布、结构、医疗资源构成和使用状况,建立我国重症医学组织状况和软实力数据库。
通过普查向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提供准确的学科信息,有利于制定符合现状的学科发展纲要,并为学术交流、继续教育、多中心科研等工作提供基本信息,为专科会员发展和专科医师注册奠定良好基础。

2006年、2011年及2015年三次全国ICU普查结果表明,全国重症医学科数量由1000多家增加到近4000家;全国ICU医师执业人数增加到63 605人,ICU护士执业人数增加到大于10万人;三甲医院的重症医学科比例、封闭管理比例显着增加,医/床达标率、护/床达标率也有明显增加。这一增长速度及幅度说明中国重症医学发展势头迅猛,储备力量充裕。
从三次全国ICU普查数据可知,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建会之初全国只有约30%的ICU从属于重症医学科。经过分会的不懈努力,截至2015年全国ICU已有近66%纳入重症医学科管理,这表明了我国重症医学学科发展健康、迅速。
【加强学科规范化建设,构建学科统一管理平台】

学科管理模式建设,是加强学科建设的首要工作。重症医学的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强学科规范化建设、统一管理,构建重症医学学科建设平台。
在这一平台上实现多学科合作,从而保障诊疗安全,最终达到降低重症病死率、充分发挥重症医学专科救治水平的目的。全国最佳专科排行榜由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组织评比,采用专家评定的专科声誉评估法,在我国医院管理界得到一致认可。经过分会的不懈努力,重症医学专业终于在2016年进入到全国最佳专科排名名单,对重症医学学科影响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科学研究取得新进展 】

重症医学学科的发展,需要立足于临床工作和科研工作,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分会一直以来对科研工作保持高度重视。
1、论文发表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分会的正确引导下,我国重症医学同道在CCM、ICM、CC等7个最重要的重症领域专业杂志发表论文数量逐年递增,2014—2016年从58篇增至95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方面,面上项目、青年项目数量逐年增加。其中,2014—2016年,重症相关面上项目从29项增至49项,其所占比例涨幅为13.3%,重症相关青年项目由28项增至38项,其所占比例涨幅为10.6%。

2、全国大样本多中心研究我国重症患者资源丰富,且有其一定特殊性。全国大样本多中心研究能为我们提供准确的临床数据,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并且能在疾病整体评价和全面判断方面对世界重症医学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在分会的指导下,十多个多中心研究的相关工作顺利完成发表或正在进行中。2017年3月30日,《中国ICU内成人血液净化横断面调查》《中国ICU内成人急性肾损伤横断面调查》在沈阳正式启动,更多的全国大样本多中心研究正在研究进行、设计或筹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