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读书·精进·自律每天写1000字

把时间当朋友,方能抵达人生至高点

2017-07-23  本文已影响346人  夏花de解忧杂货铺

看完李笑来的《把时间当朋友》,直至最后一页,到封底,看到定价:59元!

一本20万字的书卖到59元,的确,可是看完后感觉更多的是

一本书能让人觉得它很贵,还很值,一定是作者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李笑来,原新东方名师,中国比特币首富,著名天使投资人

看到度娘里的介绍,我笑了,笑着继续点开李笑来关于比特币的网页。一条来自2013年的消息再度让我震惊,据当时的采访是,李笑来拥有六位数的比特币!!!

今天一比特币的价格是13200元,100000*13200=135,000,000元,13.5亿,真为李笑来老师再大笑三声!

据他自己回应,他的比特币成本在1美元左右,而现在已经将近2000美元一个,这恐怕就是把时间当朋友最好的践行案例。

言归正传,不聊比特币,来聊大师的书,一样有价值。

绝大多数的成功与智商没有任何关系,所有的失败都与且只与时间有关。

都是平凡的人,为什么若干年后已有天壤之别?

时间这条船,为什么只送心智成熟的人去往梦想的彼岸?

从以上的引用可以看出,这本书主要从心智成长的角度来谈自我积累。

作者通过自己职业生涯中遇到的事例,告诉我们:如何打开心智,如何运用心智来和时间做朋友,从而开始人生的成功旅程。

笑来老师对这本书的定位也颇具特色,这不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1、它不是时间管理书籍

把时间做书名,却不时时间管理书籍,笑来老师真会逗我们玩。只是笑来老师的玩法可是很高级哦:时间不可管理、一切只靠积累!

一个人必须在开启心智、提高思考能力之后,才能够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

2、它不是成功学书籍

笑来老师旗帜宣明地表示:成功从来都不是人人可以做到的事情,过去不是,现在不是,未来依然不是。基于比较的成功观,是伤人的、害人的。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这才是人人可以做到的事,才是人人值得追求的事。而成长只有一条路—积累。

3、它不是心灵鸡汤式书籍

现实是参考的,生活是艰难的,无论什么样的时代,无论对于哪个层次的人,都是如此。

人的理性建立在接受现实的基础上,不能接受现实,一切成长都是虚妄。

只有坚强的人才才能接受现实,只有接受现实,才有可能开始运用心智作出理性的决定,进而才有可能做时间的朋友。

4、它不是讲大道理的书

大道至简,有用的道理往往都简单,简单到令大多数人不由自主地忽视的地步。

5、它不是一本随便翻翻就可以的书

笑来老师要求我们不要随便翻翻这本书就作罢,要耐心读到最后再做判断。

我很真诚地告诉笑来老师,这本书我是认真看的,做了八页笔记连同5张思维导图,而且看到了最后一页,连定价都看完了,哈哈哈。

下面我想从对自己收获最大的三个方面谈谈这本书:

一、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据调查,一个人直到45岁左右才渐出苦海,就是说一个普通人的心智,观察、感受、思索、理解、实践、回顾,直至恍然大悟或误入歧途的时间—30年。

凡事不可能速成,凡是值得做的事,都值得慢慢去做,然后去做很久很久。

速成不成,那我们就用时间、精力还有正常的智商和时间做交换,只要努力,只要勤奋,机会总是存在的。

同时,在现实面前,完美不存在,完成胜过完美。作为一名摩羯女,我坦诚:自己很难做到。就比如写文章,通常要来回改四、五遍方敢发布。

在现实面前,未知永远存在,当问题解决不了时,可以先把它记下来,然后前行。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的处理方式是:抗拒,总希望所有的一切都有现成的答案,一旦没有,就开始焦虑和恐惧,于是也就没有了成长的机会。

而那些接纳未知、并一直前行的人,到有了答案的那一刻,他已不再是当初无能为力的他,他已经重生。

时间是现实的人的朋友,是不现实的人的敌人。

时间不是故意要这样做,只不过事实就是如此。

二、学会管理,记录人生

1、估算时间,记录时间

恐怕大家都有类似的经历,原计划花两个小时写一篇文章。就像我我写这篇文章,拿出电脑,想了解更多李笑来老师信息,一问度娘,好家伙,还是个比特币赢家。

于是想看看他到底手持多少比特币,为了算出市值,再登陆比特币交易网站查询现价。等再回头来写文章,一个小时已经过去。意味着我最终的完成时间可能是四个小时或更多。

这就是时间领域里和墨菲定律同源、貌似悖论的侯世达法则:完成一个人物实际花费的时间总会超过计划花费的时间,就算制定计划的时候考虑到本法则,也不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想要提高估算时间的能力,需要我们养成一个习惯:做任何事情之前先判断其熟悉程度(或陌生程度),在据此判断估算完成时间。通常情况下,“反正比一般人想得长多了”

为了刚好地管理时间,记录时间日志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当我落笔记下每天的时间,至少会不好意思老刷手机和闲聊。

除了记录时间,还要养成每天制定时间预算的好习惯。在这过程中,就意味着你要做选择,需要学会选择那些重要的和紧急的事情来做。判断一项任务是否“重要”只需一个标准:这项任务的完成是否对达成目标有益,最重要的任务永远只有一个!

2、即刻行动,直面困难

所谓做事拖延,不是拖延这不做事,而是拖延着不开始做事。而不开始做事背后的原因一是害怕做错事,二是过分在意别人的评价。

也有一些人一直在做在忙,但是却总是拿不出成绩、做不出成效?原因是因为他们一直在做很多简单的事情,却回避相对有困难的部分。实际上,真正能提高自己能力的,一定是那些困难的部分。

如何把那些困难的部分搞掂,可以将其反复拆分,确认每个子任务都能完成。比如想学好英语,首先得解决词汇量问题,哪每天背多少单词?每天什么时间背?背的时候关注的重点是什么?多久复习一次?这样的习惯,会使一个人变得现实、踏实。

三、持续学习,勤于思考

何谓心智,一个人的心智就是其过往获得的一切知识及经验的总和(包括基于这些知识和经验造就的思考方法、思考模式)。

1、持续学习

学习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行动。任何一个人如果曾经有最终习得某种技能的经验,就会知道,在习得的那一瞬间,整个世界都会为之改变。

换一种说法:因为有能力做更多的的事情,他也就不再存在于原本的世界里;因为所习得的技能,他拥有了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比如你学会了一门外语,那你生存的世界就多了一扇门,跨国那个门槛,就是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学习”最关键的一点是:任何知识的获取,都是不可逆的。在知道它的那一瞬间,它就已经改变了一切,生活因它而变,却无法还原。我们再也不可能对它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置之不理,它瞬间就能根深蒂固,无法铲除。就比如你小时候学会了骑自行车,你将永远无法回到不会骑的状况。

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是:体验、试错、观察、阅读和思考。

2、思考

据统计,现代社会里懒得思考、不愿思考、害怕思考、厌恶思考的占80%以上,而剩下的20%里甚至又有80%常常用错误的方法来思考。一个最好的例证就是一九五八年各大媒体报道中国农业大丰收:水稻单季亩产3025斤,马铃薯亩产17410斤,小麦亩产7320斤,一棵白菜500斤。

大哲学家罗素曾观察到这个现象,他为之奇怪并慨叹,“很多人宁愿死也不愿思考”,然后戏谑道,“实际上,他们确实死得很快。”

在这里推荐大家去了解一下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李笑来老师在书中也对相关命题进行了详细举例。

当我们深入思考事情的因果关系,就可以避免陷入各种思维陷阱,从而克服各种恐惧。

原本只想简单给这本书做个阅读笔记,没想到随便一写就将近3000字,真要把书中的精华都整理完,恐怕一两万字都不够。笑来老师这本书绝对是良心之作,句句是真言。与其看我整理些零碎不全的信息,不如买本书来看个够。

好的习惯,养成得越早,一生的收益就越大。比如养成不怕麻烦的习惯,才能拥有耐心,而耐心是在任何工作、学习上获得成功的前提。

任何积累都需要时间,而且必然需要漫长的时间。相信积累的力量,本质上就是相信复利的力量。

把时间当朋友还是敌人,就看你的了......

我是幸容,感谢您的阅读!

往期人气文章:

1、五月,看了十本书,我推荐这三本

2、改用方格笔记本,助你告别暗淡人生

3、送你十节基础课,助你在写作路上越走越稳当

4、用主动阅读法,让你的阅读事半功倍

5、想要写出好文章,做好笔记是关键(附笔记方法)

6、《摔跤吧,爸爸》:扒开幕布看结构,高潮原来是这么被引爆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