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
去年父母来蓉小住的某天,晚饭后我陪他们在小区附近散步。走在路上,抬头看见天上一轮细细的弯月,瘦削却不失皎洁。成都能见到月亮的夜晚不多,而我近几年也没有了晚上散步的时间和习惯。父母过来的几日里,生活节奏变慢,心思也跟着闲散,见到一弯明月,内心竟久违地感动起来。
明知手机拍不出清朗月色的效果,但我还是仰起头对着月亮拍了两张照片。老妈在旁边开启了她一贯的“否定式”点评:“这有啥子拍头嘛?圆都不圆。”
老年人的审美,当然喜“圆满”甚于“残缺”。我呵呵地笑了两声,无意解释。在雾霾厚重的现代都市,能有一个晚上被月光眷顾已是难得;内心浮躁疲于奔命的现代人,能有一瞬间被月色吸引已然是种确幸。如果我再和老妈探讨这些,恐怕会限入“月亮与六便士”式的争论当中,被她一句“看月亮就能看饱了吗?”呛得哑口无言。
我当然不是只追求月亮不稀罕六便士的高雅异趣之士,高更敢于抛弃优越稳定的事业和美满的家庭去追求自己的理想,有他极高的绘画天分和独特得近乎古怪的价值观作为基础。而我只是一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俗人,正奔波于追逐稳定与财富的道路上,偶尔彷徨失落,却从未有过出世的念头。
从古至今,追求圆满可算是中国人的传统式集体化目标。但到底什么才算圆满呢?事业有成、身体健康、家庭合美,已经集齐这三福于一身的人们,内心是否就真的满足安宁了呢?
恐怕很难吧。现代人只要踏上了对成功、完美的追求之路,便很难止步。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我们都是抵挡不了红舞鞋诱惑的少女,一旦穿上那双漂亮的鞋子,就会永无休止地跳下去,直到耗尽全部精力。
在刚开始上班的年月,心里想着,只要在工作的城市有一间属于自己的蜗居,有辆小车代步便心满意足幸福无比。很多年过去了,房子越买越多,但在家里呆的时间却越来越少;车子越换越高档,但拥堵等待的时间却越来越长。尽管这样,还得拼命买更多的房、换更贵的车,因为内心的需求和欲望一直在向我们呼喊:“不够不够!不满不满!”
女人要求男人是有房有车、工作好、个头高、肌肉厚实、脾气温和、幽默健谈,非常时期能主动端热水买姨妈巾的二十四孝全方位Mr Right。而男人则希望女人肤美貌端温柔孝顺,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生得了儿子买得起洋房。但结果往往是,向对方要求、索取得越多,心里的失望和双方的矛盾却越来越深。
已经有了票子房子妻子儿子,事业顺利家庭美满的成功男性,仍然会觉得自己的生活欠缺了某种色彩。于是,在外面邂逅红颜知己,甚至再筑温柔之乡,以此来填补自己的空虚、证明自身的魅力。但是,激情总有褪去的一天,当决定抽身回归之际,却不一定有实力和精力HOLD住全场,到最后弄得鸡飞蛋打身败名裂的案例比比皆是。
已经长了一副天生丽质秒杀众人的女神面孔,但还是觉得自己眼睛不够大、鼻子不够挺,下巴不够尖。于是,整容、瘦身、打针,直到变成千篇一律符合大众审美的蛇精脸,心里才算是对自己感到满意。结果,看似完美无缺的一张脸,却因失去辨识度和生动的个性而显得空洞无感。
除了对自己的不满足不满意之外,大人们还把焦虑转移嫁接到孩子身上。从幼儿园开始,孩子们的生活就被安排得满当严密:奥数、英语、国学、钢琴、绘画、书法、舞蹈、武术、演讲......各种各样的课外班兴趣班填满了孩子们的周末和假期。只要感觉到孩子某一方面稍微落后了一点点,家长便如坐针毡夜不思寐,唯恐被挤出了人满为患的起跑线。
我们的欲望太多,似乎总也填不满。适度的欲望可以带给我们前进的动力,但过度的欲望却会给我们带来无尽的痛苦。古人云:弱水三江,取一瓢足饮。贪婪的现代人,却在啜足五湖四海的雄心壮志里忘却了暂停的必须,和最初最单纯的美好。
所以,当我某天听到汪峰的歌曲《满》时,心里感慨万分。城市的垃圾满了、天空的雾霾满了,高端的会所满了,移民的指标满了;每天的日程满了、手机的信息满了、名校的教室满了、医院的床位也满了......什么都满了,但该满的又没有满。
这么多人的渴望,那么辽阔的空虚,该如何填满?
所幸的是,现在有一部分人已经在尝试“断舍离”的生活方式。“断”的意思是对自己不需要的东西不买、不收;“舍”就是处理丢掉家里没有用的东西;“离”是指远离物质的诱惑,放弃对物品的执着,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自由自在的空间。
断舍离是一种新兴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勇于走出“不舍”、“执着”的态度和理念。当我们所持有的物品越少,内心会越宁静,就越容易做出选择,会更容易发现最重要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也会更加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
除了让物质生活变得轻松简单,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对自己、家庭、事业及名誉保持一颗平常和包容之心,接受我们是有缺点、有不足、不可能事事尽美的普通人,允许我们的生活有遗憾、有残缺、有低落、有失败。
不过度追求绚丽完美、光芒万丈的外象,正视并接纳平淡无奇甚至千疮百孔的原形。
再回到月亮。九百多年前的中秋之夜,在山东诸城做太守的苏轼面对皓月当空,一边饮酒一边赏月,心中抑制不住地思念远在千里、已经六七年未见的弟弟子由,写下了《水调歌头》这首千古名句。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词人虽然对明月极其赞美和向往,但心里深知“琼楼玉宇”之高寒难耐,不可久居。苏东坡不逾越现实的理想主义情怀,在这句词里得到了简洁利落又淋漓尽致的展现。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这句词并没有带给我们消极和无奈,而是一种洞穿世事人情的旷达和高远。除了喻情于景之外,苏轼这首词的伟大之处,还在于他对自然界和人生的哲学认知:无常才是人生之常态;圆满与缺失,是理想与现实既矛盾又精彩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