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如何了解你的用户?

2018-04-07  本文已影响29人  NydiaPeng

梁宁关于产品思维的大师课超值,整套课程都是惊喜。心中甚是惊喜。

整套课程分五个模块:同理心、机会判断、系统能力、用户体验、创新模式。

今天先讲的第一个模块:同理心。

产品由人设计制造,最终交付到人手中,因此,人在整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产品和人都有五个层次,由外向内分别为感知层、角色框架层、资源结构层、能力圈、对存在感的定义。

感知层就是一个人给人的外在形象、谈吐等,是最基本最浅层的关系,也是最直接的第一感觉。角色框架层是一个人在一个组织结构中所处的角色地位。这个角色地位赋予他相应的言行和思维习惯等。资源结构层除了人脉、财产之外,还包括精神结构和精神资源。

对人的感知层、角色框架层、资源结构层外面三层的了解都不算真正了解一个人。一个人基于存在感的定义,往往是触动情绪的根源,是人的底层操作系统,也是一个人作出决定的驱动因素。

因此情绪是影响一个人做出决定的驱动因素。所以,作为一个产品人,应当关注使用者的情绪,比如愉悦、不爽、愤怒、恐惧等,但凡能够捕捉到消费者的潜意识,设计出安静自然的产品,于无声处触动消费者情绪,这才是一个好的产品。

很多情况下,消费者都是基于自己所处的角色、场景以及自己的认知判断,选择性地说或做出一些他们认为合理的语言或行为。但是,作为一个产品人,必须敏锐地透过这些表象,捕捉到真正出发消费者愉悦、恐惧等情绪的信息,打破用户的防御或说服他们。

一旦一个产品引发了用户的思考,启动意识意味着防御已被启动。所以,快手宿华说:“让产品自然生长,不要去碰用户,不要去打扰他们,让他们自然地形成一种互动关系。”

当面对一个特定的全体制定产品时,要充分且深入地了解这个团体,集体人格、共同记忆、核心观念。集体人格是这个群体中的个体在处于某种角色中时按照要求被训练好的,他们钻进了一个同质化的壳,形成一个集体,并呈现出来的集体人格。

但是,作为一个产品人,必须要回到自己的内心,看到自己的愉悦、恐惧和天分,也要看到用户的愉悦、恐惧、潜意识和集体人格,不要触发他们的防御。


总结一下:

很多时候我们是通过一个人的外在形象、身份地位、拥有资源的多寡来了解一个人,但是梁宁却不这么认为。她认为前面说的这些点都是一些非常基础和表象的东西,真正对一个人的了解是取决于对一个人存在感的判断。

如果把人比作一部手机,那么存在感就相当于是操作系统,一个人能够做成什么样的事不完全由能力决定。还要看操作系统是否能够支撑你完成这件事。这个对存在感的定义,也可以理解为“格局”。

如果把一个人的心理边界比作心理辅助线,线内就是这个人耍存在感的方式,线外则超出了他能够承受的范围,就称为恐惧。

看一个人有多大格局,就要看他恐惧的边界是否得到突破,单单看读了多少书,做了多少事是很难看出来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