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咨询

简单高效的咨询流程(教培行业)

2022-04-14  本文已影响0人  文刀池云

之前和大家分享过签单六脉神剑,那今天呢,我想换个角度分享一套简单高效的咨询流程。

我把这个流程分为四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黄金三问。第二个步骤是问题诊断。第三个步骤是目标梳理。第四个步骤是解决方案。

第一步,黄金三问。

黄金三问的目的是了解家长及孩子的有效信息,为后面的问题诊断、目标梳理及解决方案打好坚实的基础。

那黄金三问是哪三问呢?1.兴趣爱好;2.目标学校;3.补习经历。

1.兴趣爱好。兴趣爱好要深入沟通,举例孩子喜欢阅读,我会问他平时喜欢什么书。如果他告诉我看的是小说,我会问他是什么类型的小说,谁写的小说,让他给我推荐一下,我也去看一看,看完以后我们来交流一下。让孩子打开话匣子,快速建立信赖感。

2.目标学校。大多数的家长都是孩子能考什么样的学校就读什么样的学校。我会问他爬过青城山吗?如果说你的目标是爬到青城山的山顶,那你爬到半山腰的亭子的概率有多大?大概80%吧。但是如果你今天的目标是要爬到半山腰的亭子,你今天有多大概率爬到山顶?可能不到20%吧。如果你今天没有目标,你就想去那个地方逛一逛,你有可能就跑到都江堰去了。

3.补习经历。问得越详细越好,同时还要去做竞品分析。之前补过吗?补了什么科目?在哪儿补的?补的什么形式?补了多长时间?效果怎么样?老师课堂上是怎么上的?你觉得没有效果是什么原因呢?

通过黄金三问,我们能够进一步判断这个家庭的支付能力,其次能够进一步了解孩子的内驱力及家长的教育理念,还能了解到竞品的基本特点及他们的消费习惯。通过以上黄金三问,我们就能够掌握到对整场咨询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有效信息。

第二步,问题诊断。

问题诊断包括三个方面,习惯诊断、方法诊断、学科诊断。

一是习惯诊断。让家长先说孩子学校、家里、机构的习惯,是否主动发言,不会的问题会用手机搜索答案吗?作业要写多长时间?是作业量多还是会拖延?

二是方法诊断。错题本有无?怎么弄的?试卷分析会不会?目的是什么?归纳总结怎么考的?考什么知识点?考多少分?会做预习和复习吗?如何做的?

三是学科诊断。让孩子说自己学习方面问题,让爸妈让家长补充,一定要让不说话的那个人开口说话。某科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学校会经常更换老师吗?课堂能否听明白老师讲课?一般丢分模块是哪些?丢分是题目不会还是时间不够?知识连贯性铺垫。

第三步,目标梳理。

先了解目标学校及专业所需分数,再根据孩子目前分数算出分差(总分及各科),用红笔标注在旁边。如果差额是100分,还有三个月。那一个月要提多少分,33.5。一个月要提33.5分,然后除以4周,那么每周要提8.5分。每周提8.5分,一周七天每天要提1.5分。

如果家长和孩子没有目标,我会讲一个故事:

哈佛大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调查的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发现: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

25年的跟踪研究结果显示,他们的状况及分布现象十分有意思。

那些3%有清晰且长期目标的人,25年来他们都朝着同一方向不懈地努力。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他们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那些10%有清晰短期目标者,大都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短期目标不断被达成,状态稳步上升,成为各行各业的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等。

而那些60%的模糊目标者,几乎都在社会的中下层面,他们能安稳地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

剩下的27%是那些25年来都没有目标的人,他们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的生活过得不如意,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并且常常都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世界。

可以看出,目标对人生具有巨大的导向作用,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第四步,解决方案。

锁定问题后支出孩子让家长补充还有什么问题,找做主的人。分析锁定问题环节,一定要抓住家长需求,赢得家长信任。

重点讲教学、师资及课后管理。教学必讲:测评沟通、试卷分析及定制教案。师资必讲:来源、考核、经验及稳定。课后管理必讲:职责范围、绩效考核及投诉通道。

每次和家长沟通一个内容后,以“家长您还有没有什么问题不清楚的”结尾,对于客户所提要求合理的马上反馈可以操作,不合理的应立即回复存在困难,然后再接着沟通下一个内容。

最后确定补几个科目及补习多长时间,然后设计方案。第一,给家长两个方案,并且讲解方案计的原理,让家长有选择;第二,展示大单合同,让家长放心;第三,家长纠结选哪个方案时,先让选小方案,后面选大的可限时补差;最后,给家长优惠的时候要提要求让家长做推荐,没有无条件的优惠。

以上便是今天的分享,希望能够帮到正在教培行业的你!


上一篇《妈妈的叮嘱》

下一篇《与人攀比不如与己较劲》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