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读书社大熊自留地读书

《家》中的女性们

2022-08-13  本文已影响0人  负债的宝贝

巴金的《家》我断断续续的也读了一半了。

这里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里面的女性。

琴是故事中觉慧的表姐,可以说是里面觉醒了新思想的女性代表人物。“她是高家的亲戚里面最美丽、最活泼的姑娘,现在是省立一女师三年级的走读生。”

她对知识渴望,在那个女子上学堂会遭人非议的年代,不惧流言蜚语就已经是一种勇气。而且她总是乐观的,积极的。在面对梅表姐总是愁苦时,她总是鼓励她,希望她能够想开一点,忘却前尘往事。

在她看来,前方是有希望的,她的抗争努力都是有用的。而且她并非是那种单纯的一味抗争身处其外的人。

她有着中国传统女性知性的温柔以及看透世事的慧眼,和对新知的渴望,她也处处都在照顾着大家。文中描写她“琴不说话了。她有一种脾气,她对于某一个问题回答不出来的时候,便闭上嘴去思索,并不急急地强辩。”像这样一种态度,即使到今天也值得学习。世间大多急躁矛盾不都是急急强辩所产生的吗?

梅是觉慧的表姐,也是觉慧哥哥觉新喜欢的人。

在她身上,我总是看到如黛玉般的愁苦。她与觉新本来是一对很好的有情人。郎有情妾有意,两家人又有联姻的意向,本该在一起甜蜜美好。

可偏偏因为两位两家母亲在牌桌上的争执不快,而以八字不合拆散了他们。阴差阳错,可怜可悲。梅出嫁了,觉新另娶她人。有情人就这样被拆散。而梅开始了凄苦的生活。虽然嫁了人,丈夫却早死,在那个时代,这样属于克夫,自然不会有什么好言好语。而她的性格本来就多愁善感。

无论什么事情,她总是想到最悲观的一面。感觉度过的日子是,像是一场空梦。她总是忧愁的,旁人无法劝说她,她也走不出自己的圈。

若是从前,我必然不喜欢这样的女性,我也会想,为什么不抗争?为什么不奋斗?为什么不努力呢?

但是如果自己尝试着去理解那个年代。去理解梅的母亲的顽固,却不会再这样想了,而是对她多了一份同情。

母亲的影响有多大?在梅和琴的身上,真真切切地体现着。

琴的母亲疼爱女儿,甚至放手了女儿的一部分自由,女儿要上学堂,她便让她上,即使因为这受到了亲朋好友的嘲笑,即使她自己也不明白学堂的意义,但是她愿意去承担这种责任。作为一个母亲,她愿意为女儿做出牺牲。

而梅的母亲则是强硬的,无法违抗的。她能够因为牌桌上的不快而将女儿的婚姻大事草草的做了了结。又能够因为在战争的时候,女儿在高家躲过危机,感谢他们的照顾而又与觉新的继母和好,甚至让梅也可以在那里多住几天。梅之前因为她所受的苦难在这里一切仿佛都像是一个玩笑一样。

因为我还没看完,所以我不知道她的结局怎样,但愿不是像黛玉般凋零。

瑞珏

瑞珏就是觉新的妻子。她善良温婉,是难得的贤妻良母。她爱自己的丈夫,也爱自己的孩子。

当战争来临的时候,她所想到的,不是退缩,不是逃避,而是与自己的丈夫共生死同进退。

但是她有时候又过于善良了。在她的身上,我真正的见到了girls help girls。

她与梅一见如故,总是安慰着梅。在得知了梅与觉新的事情后,明明她才是受害者,但她却为他们的遭遇感到难过,认为如果没有自己的话,他们二人应该会好好的。

甚至不计前嫌,把梅认做姐姐。虽然我觉得她有些好傻好天真,可是她骨子里的温柔善良,都透过她的一言一行表现出来。

巴金笔下的女性们各个性格鲜明,活灵活现。我在这里只摘写了几个举例。每次进入她们的故事,为她们喜,为她们忧,都有一种在千万时光的间隔中与她们交错的恍惚。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