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自留地人物简友广场

王慧玲(二)

2024-01-12  本文已影响0人  阿录0502

来到合肥,王慧玲开了眼界,她第一次见到了10米高的大厦,见到了地上竟然架起了桥(立交桥)……

在省城求学三年,她弄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往外走,才能逃离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

王慧玲中专学的是西医,父母给她设定的人生路线是:回乡开个小诊所,然后找一个合适的人结婚。

可王慧玲不想回家,她向往外面的世界。她告诉父母:自己要去上海打工。

母亲气急败坏,为了拴住女儿,她马不停蹄地安排她去相亲。王慧玲不想任由母亲摆布,1990年10月26日那天,她怀揣着父亲留给她的240元钱,离开了家。

逃婚路上,她遇到了在河边洗衣服的母亲。母亲对她大喊大叫,用不堪的语言羞辱、谩骂她。

王慧玲没有理会,她把所有的屈辱按在心底,头也不回地走出了那个生她养她的小山村。

因为担心钱被小偷偷走,火车上,王慧玲一路睁着眼睛,她不敢睡觉。

她到上海是约了伴的。第一天,王慧玲和同学住进了同学的远房亲戚家,可不到两天,那个同学就被家里喊回去了。

如果换成别人,也许早该打退堂鼓了,可王慧玲没有离开,她咬着牙忍着尴尬住了下来。

为了不被人家嫌弃赶出家门,她给那家人洗衣做饭,以换取暂时的栖身之地。一有空,她就满大街去找工作。

王慧玲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推销袜子,那时,她已经到上海一个月了。工作没什么好,唯一吸引她的地方是做这份工作可以包住宿。

住的地方也不是地方,十几个人挤在一大间民房里,可也比寄人篱下,睡人家的地板强!王慧玲于是高高兴兴地搬出去了。

每天早上,工头给她们每人发一大包袜子,让她们拿着上街去卖。每卖出一双袜子有3元佣金,卖不出去就没钱吃饭。

一开始,王慧玲不敢主动跟人搭话,常常是一个人在外面从早坐到晚,一双袜子也卖不出去。

等她终于敢开口说话了,又遇到各种各样大都市人对乡下人的歧视。

比如:她去乘坐公交车,因为听不懂上海话,被别人笑“乡屋宁(乡下人)”;去小区推销袜子被保安驱赶,还跟保安打过架;在商场里被连人带包扔了出去……

一天走下来,王慧琳往往是筋疲力尽,嘴角、脚底都起了泡。她不是没有哭过,但是哭过之后,她将所有的不甘和委屈都吞咽到了肚子里。

也有让人温暖的瞬间:那一年冬天,寒风刺骨,都12月了,王慧玲还穿着从老家带出来的厚底凉鞋。

一个营业员阿姨可怜她,花了11元钱买了她的一袜子鞋,嘱咐她用剩余的钱去买一双鞋。那一刻,王慧玲感动得差点掉下了眼泪。

(转自本人头条文章)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