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一个容器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本文参与《馨主题》第十五期“容”征文活动。
灶台上正烧着一壶水,热气蒸腾,马上就要烧开了。
王敏盯着壶里的水,气泡越来越大,有的已经跳了出来。水灌得太满了,再这样下去。冒出来的水会把燃气灶上的火苗给浇灭的。
王敏把壶提起来,倒出了一些水,再把水壶放在燃气灶上接着烧水。
“妈,水还没烧开呢?”
“马上就开了。”
“你进屋吧,我看着烧。”
王敏看着刚刚从床上起来的儿媳小良,知道儿子马上就要进屋了。这是多年以来的规律。
果然,几分钟的时间,儿子就从外面回来了。
儿媳一手拿着扫帚,一手提着搓子,从厨房里出来。对着王敏的儿子大海说:“外面可冷了吧,水刚烧开,等我把地扫完,就给你泡壶茶喝。”
然后,动作急促地扫着空无一物的地面。扫到茶几旁边,蹲下身子,用手扒拉着里面的药瓶,发出哗啦哗啦的声音。“妈,你咋又买这么多药啊,吃不了,就过期了。你看这里就有一瓶马上要过期的。”
王敏看着儿媳拿着的那瓶药,没说话。她虽然不识字,但是,她知道那瓶药是前一阵子刚从药店买的,当时她特意问了店员,这药保质期到什么时候。
店员告诉她,两年有效期呢,到后年二月份才失效。那是治疗心脏的药。
王敏想要辩驳的话已经到了嘴边,可是,终究还是硬生生地咽了下去。因为,她怕她自己说了,儿子和媳妇会因为这点小事儿闹矛盾。不值当。
儿子的孝顺,王敏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她希望儿子生活幸福,不希望儿子因为自己和儿媳吵架。那不是她想看到的。
所以,她就当没看到,也没听到。起身走进了厨房,想着给儿子泡一壶热茶,暖暖。
她拿起茶叶,放进茶壶里。拎起水壶,热气腾腾的水流打着弯儿,跃进了水壶里。茶叶上下翻腾,茶色越来越浓。茶香随着升腾起的热气溢满了屋子。
她端起茶壶,还没转身,儿媳就拿着空搓子进来了。
搓子笤帚一放,伸手从王敏手里接过茶壶,一声没吭,就出了厨房。
没来由地笑着说:“哈哈哈,来,快喝点热茶,今天这水刚烧开,茶色下得快。这茶味儿太香了!”
小良倒了四杯茶,说:“爸妈来喝茶吧。”再把一杯推给大海,一杯放在自己嘴下吹着。
一边吹,一边说:“我弟今年给邮的这茶叶真挺好。”
大海接过话:“这茶是挺不错,你也买点咱们这儿的特产给他邮过去。”
“行,我一会儿就去。”
王敏走过来,坐在沙发上,面无表情地看着电视里重复了无数遍的广告。
对儿子儿媳的聊天,好像一句也没听见。
这样的生活模式已经好多年了,像一壶温吞吞的水不会产生强烈的刺激,她也习惯了。也许真的是老了,王敏总会不由自主地回忆起过去的一些琐事。
回想当初,儿子在她的眼里很优秀,实际上在当地方圆百里,大海也确实是很优秀的。
在他还不到十八岁的时候,就有很多人给他当媒人。介绍的也都是本地的姑娘。因为,是本地人,彼此都很了解。
有的姑娘在家里太任性,对爹娘大呼小叫。有的姑娘好吃懒做,不思进取。有的姑娘长得漂亮,却有些招摇。大海又是个孝子,想娶个孝顺的媳妇,觉得那些都不会太孝顺。
原因种种,总之,本地人,没有入了眼的。
最后,有人介绍了一个外地户。家贫,多子女。
王敏和老伴都觉得,“穷人孩子早当家”,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一定是会过日子的人。大海也从介绍人的口里得知那是个温良之人。
二人相处了三四个月。这三四个月的时间里,女子极尽所能地讨好着大海一家。因为,大海一家不仅在她眼里是好的,经济条件比她家好太多。在当地也是为数不多过得好的家庭。大海又是独生子,家里的一切,终将属于她。
不得不说,女子虽小,心眼不少。这或许是因为她背后有一个心眼多的爹吧。
在农村,因为夏天忙䟿,婚事都放在冬天举办。大海的婚事就在他们相识四个月后的冬天举办的。
王敏是个传统的女人,养儿防老的思想在她和老伴的心里根深地固。所以,自从儿媳进了家门,她就真心实意把她当作一家人。什么活都耐心教,什么事都为儿媳着想。就连小两口打架,她不管对错,都是先骂儿子一顿。
第二年,儿媳又生了一个大胖小子。这可让王敏乐开了花。
从孩子出生开始,晚上睡觉,怕孩子打扰到儿媳休息,就把孩子抱到自己屋里。儿媳当然乐得清闲,平时孩子的事儿,都不想伸手。用她自己的话说,不愿意做家里的活,更不喜欢小孩的吵闹。
刚开始的一年,儿媳还诚心实意地帮着做家务活。到第二年,就开始和王敏耍心眼儿了。
王敏正背着孩子在厨房收拾,儿媳在自己屋里躺着。突然儿媳就过来抢下王敏手里的活,麻利地干起来。
起初,王敏还挺开心,觉得儿媳很懂事。
后来,这样的次数多了,王敏品出来了一个规律。
如果,儿子在家,儿媳就会抢着干活,还有说有笑地催促王敏去歇着。如果儿子不在家,儿媳就会在自己屋里躲着,不出屋。即便有事儿出来,也没个笑模样。只要儿媳乐呵地过来抢着干活,保准儿没几分钟的时间,儿子就会从外面回来。
因为儿子孝顺,王敏担心和儿子说了,小两口会吵架。所以一直不说。儿媳也恰好利用了这一点,总是表面一套,背后一套。
王敏想儿媳可能也是年龄比较小,想在儿子面前多表现。所以,虽然觉得不舒服,却也在心里告诉自己,这些都是小事儿,只要儿媳能和儿子好好过日子就行。
然而,有一天,王敏带着孙子去村西头一个亲戚家玩,本打算中午才回来的。走时特意告诉儿媳,中午让她做饭。
但是,只玩了一个小时,孙子就闹着要回家。王敏只好带着孙子回家了。
回家会路过亲家的房子。刚转过弯,看到亲家的大门。就见到儿媳正扛着一个大半的袋子进了亲家的大门。
王敏立刻想起了,之前有亲戚和她说,自己儿媳啥都往家拿。而且,这些话都是儿媳那才7岁的弟弟向别人显摆的时候说出去的。
当时王敏只是半信半疑,因为,没发现有什么东西丢了。而如今,自己看个正着,她心中着实气恼。自己省吃俭用,还不是为了他们小两口。自己平时对亲家也很大方了,有什么好的都让儿媳给送些去。可是,儿媳竟然这样不知足,还要背地里拿东西。
她疾走几步,想要追到亲家家里,去看个究竟。但是,还没到亲家的门口,她就冷静了下来。如果自己这就去了,就算堵个正着。又能怎么样呢?吵架吗?她实在不愿意家庭有纷争。
她带着孙子,向自己家里走去。
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进仓库里查看一下,儿媳拿走的究竟是什么。
仔细看了一圈,并没发现丢了什么。就在她纳闷的时候,门边的大米袋子引起了她的注意。
那是前天,她刚刚挪到门旁边的,为了每天取大米方便。只是,前天才刚刚打开的一整袋,现在却只剩下小半袋了。她才明白,一直没发现东西丢的原因是儿媳从不拿整个的,都是一点一点拿的。
她静静地站在那里,心中翻江倒海。
她知道儿媳娘家经济困难,儿媳惦念娘家也能理解。可是,儿媳这种偷偷摸摸的行径实在让她恼火。
这时,孙子突然跑了出去,喊着爸爸。是儿子大海回来了。
王敏走出仓库,极力地压抑着自己的愤怒。脸色却暖和不起来。
儿子问:“妈,你咋了?”
王敏迟疑地回:“仓库里,我前天刚打开的那袋大米,怎么就剩小半袋了呢?”
“那就是吃了呗”
“两天,怎么可能吃那么多!”
“那咋回事儿?”
“问问你媳妇就知道了!”
王敏说完,就进屋做饭了。
不一会儿,外面传来儿媳的声音:“我就知道你快回来了,赶紧回来给你做饭!想吃啥?我这就给你做去。”
大海问:“咱家仓库门口的大米咋少了?”
小良:“啊,那什么,我妈说她家没米了。着急做饭。我就给拿了一点儿过去。我妈说她明天就让人给买回几袋。再还给咱们。”
大海:“啊。”
小良:“你想吃啥呀?我这就去做。”
大海:“做点过水面条吧。”
“行,一会儿就做好。你先歇着吧。”说着话,小良就进了厨房。
看见婆婆在屋里,神情有些不自然地说:“妈,你咋回来这么早?我这就做饭。大海说要吃过水面条。“
王敏看着儿媳强装镇定的样子,也不想把事情闹大,只好说:“行,你做吧。”
转回身,牵着孙子的手进屋,孙子却拉着她向门外走,一边拉一边说:“去外外。”是孙子要去外面玩儿。
大海看到母亲出来,就对母亲说:“是我丈母娘家没米了,借点儿,过几天就还了。”
王敏看了儿子一眼,没吱声。她心里明白,这是被发现了,儿媳就说是借的,若是没发现,她也就不吱声了。而且,说的还也只不过是说说罢了。因为,亲家已经借过很多东西了,很少有还的。
她不明白儿子大海难道没有看见那么多次的有借无还吗?她心里生气。
孙子拽着她向园子里走,她顺着孙子边走边劝自己:这个家里的一切,早晚都是他们的,多少,吃亏占便宜也都是他们的。自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他们都不在意,自己还在意什么呢!
孙子拉着王敏蹲在一棵大白菜旁边,从白菜叶子上拿起一个嫩绿的虫子放在手心里玩儿。
还让王敏去摸,王敏生来就怕虫子,哪敢用手摸。耐不住孙子的央求,她只好找个小木棍去轻轻地触碰虫子的尾巴。
虽然是尾巴,但是,木棍一接触到,虫子就用力地一卷,吓得王敏“啊”的一声。
王敏吓一跳,却把孙子乐得前仰后合。看到孙子开心,王敏浑身酥麻的难受也逐渐消失了。
想想自己都没有一个小孩胆子大,也真是挺好笑的。她自己也不禁笑了起来。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儿孙绕膝,也许就因为这份快乐吧。哄得孙子开心,王敏心里的不舒服也慢慢地淡了。
都说人活着,活的就是孩子。祖祖辈辈的劳作不都是想着为下一代铺平道路嘛,有几个人会只想着自己的舒坦呢。
这样的思想在王敏的心里深深扎根,总是适时地出现,说服她自己。
她不仅自己为儿子一家劳心劳力,而且还要求老伴也勤勤恳恳,不能偷懒。
老伴想买件新衣服,都得和她说好几次,才能给买。她自己更是一年到头也不见买一件新衣服,在九十年代末,她居然还有打着补丁的衣服。
儿子觉得她穿打补丁的衣服丢人,她就只在家里干活的时候才穿。她想着,小两口花钱大手大脚,自己省点,就能为小两口,为孙子多攒点。
王敏老伴儿属于老黄牛的脾气。平时干活任劳任怨,勤勤恳恳,脾气不大,人又善良,是村人眼里的老好人。
但是,性情倔强,原则性强得近乎顽固。要么不生气,生起气来,他就会脸憋通红,磕磕巴巴,半天说不出几句完整的话来。
那年春天,开始种田了。
春种的日子,家家户户都忙得紧。村里有农机的人家没几户,所以有农机的人家就更忙。因为,除了要种自己家的地,还有村民雇佣农机去给他们种地。
王敏家在村里属于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也是有农机的人家之一。大海爸为人实诚,给人干活从不偷奸耍滑,所以,每年春天找他家干活的人早早地排起了队。
这年春天也一样,来预约农机的人很多。都按先后顺序排上了号。
春种就是在和时间赛跑,到了种地的季节,早一天种,和晚一天种,收成上可能就会有大不同。所以大家都是在抢时间,大海爸和大海日夜交替着干活,人休息,机器不休息。
不管白天还是晚上,轮到谁家就播种谁家的地。
那天早上,轮到大海的班,他上了车,就让他爸回家吃饭睡觉。
大海爸回家吃了饭就睡。睡得正香,被人推醒了。
是后院的张老五,平时老实巴交的他却说起了硬话:“二哥,这都定好了,李老平家播种完,就播种我家的地。这怎么又不按顺序来了?”
大海爸在迷迷糊糊中被推醒,以为是老伴儿叫自己起来去换儿子的班儿。就说:“我再睡一会儿,太困了。”
张老五又重复了一遍刚才的话,大海爸才清醒过来。坐起来问:“咋滴了?”
张老五更有些气了,就问:“二哥,你是不是告诉我,播种完李老平家的地,就给我家播种?昨天我知道李老平家要播种完了,就赶紧把种子都泡上了,等着今天播种。结果我刚才拉着种子去地里,根本没看到你家农机。回来的路上一问才知道,你家农机开到你亲家地里,去给他家播种了。”
“不能啊!今天就轮到你家播了。”
“怎么不能,你去看看。我已经去找过大海了。你儿子说得先给他老丈人家播完再给我家播。他老丈人家播完得明天。那我的种子不就坏了吗?”
“他家也没约呀,怎么能给他家播种去呢?我去看看。”
大海爸起身和张老五往外走,大海妈在后面嘱咐:“到那好好说话。”
到了大海老丈人家地里。亲家正和大海往机器里倒种子。
大海爸冲着大海喊:“今天排到你五叔家了。怎么不去给他播?”
大海回:“我老丈人着急,他说明天有事儿要去外地,得今天播完。”
“他家也没排队,他,怎么能随便,插队呢?再说你五叔家种子都已经泡好了。赶紧去给你五叔家播。”
大海老丈人走过来:“老二呀,我明天有点事儿,要出去一趟。就今天播了吧,都来地里了。”
大海爸说:“亲家,不是不给你播种,人家都,提前订好了。这得,有个先来后到。”
“我这不是有点急事儿要出门嘛,很快就播种完了。”大海老丈人也有些激恼的语气。
大海爸一听,真来气了,要说话,脸却憋得通红,说不出来。
张老五急了:“那怎么行,我种子昨天就泡上了,就得今天播种。到明天就影响出芽了!”
大海老丈人则不想再理会二人,和大海说:“开播吧。”
大海看了一眼生气的父亲,扭头就要和岳父去播种。
大海爸的嘴不利索,但是身体非常灵活。三步并作两步,抢先登上了农机车。把播种箱开关打开,里面的种子直接漏在了地上。
大海愣在那里,他老丈人气急败坏地喊:“王老二,你不是个东西,你太不拿我当回事儿了……”
大海爸也不和他啰嗦,放完种子,直接把车开到张老五家地里了。下午,大海来换班,一脸的严肃。
大海爸本就对儿子的行为感到非常生气,现在,儿子还敢和他摆脸色。他知道这都是亲家的撺掇,也知道儿子自从结了婚,心就一直偏向着亲家。而自己就这么一个儿子,累死累活的干活,不都是为了他嘛,他却总吃里爬外。
越想越气,他说:“以后,你老丈人家不给钱就不给他播种!”
大海看都没看他一眼,耷拉着脸直接上车干活。
大海爸回到家,看见老伴儿坐在炕上抹眼泪,孙子倒是懂事,一边给奶奶抹眼泪一边哄着:“奶不哭”。
大海爸就问老伴儿:“咋了”?
老伴说:“你没给亲家播种,小良和大海吵起来,回娘家去了。”
“她吵她的,这个家,还是我说了算的。”
“这样的事儿也不是一回两回了,总这样也不是个事儿呀!”
“两个不知好歹的东西,咱们累得王八犊子样,还不都是为了他们!”
“我想过了,要不咱们也分家吧。你看东头老季家,原来也和咱们一样。分家另过后,那小两口也知道过自己的日子了。老两口也比原来轻巧多了。现在,小两口总想再合一起过,老两口说啥也不答应。”
“行,我看他家那样挺好,清静!”
“晚上,大海回来咱们就分。”
晚上,大海回来后,老两口让他把媳妇找回来,一起商量分家。
结果,小两口回来时满脸笑容,手里还拎着从老丈人家拿的一只老母鸡。儿媳人还未进屋,笑声已经传进了屋里。“爸,妈,我妈说我爸和大海最近起早贪黑地干活太累了,给咱们拿来一只鸡,让我炖了给他们补补。我这就去做了。”
不等老两口答话,小良就哼着歌儿去做饭了。都说“伸手不打笑脸人”,老两口也不好拦着和她说分家的事。
大海进屋后就开始逗孩子玩,也不提分家的事。
大海爸问:“你和你媳妇说了吗?”
大海回:“说啥呀?”
大海爸:“分家的事儿!”
大海:“分啥家呀,你们就我这一个儿子,还分家,不让外人笑话吗?”
大海爸:“自己过自己的,我们省心,你们也不用天天吵吵。”
大海:“我们错了,再不吵吵了啊。”
王敏:“还是分开的好,你们也得学着自己过日子。”
大海过来搂住王敏的脖子:“不行,妈,我不要和你们分开过,再说了,你还得哄你大孙子呢,咋分呢。不分啊,不分!”
王敏就这一个孩子,从小含在嘴里都怕化了,儿子整这么一出儿,她刚刚坚硬起来的心又软了。只得说:“那你俩自己也学着会过日子些,别总顾着别人家。”
大海说:“好嘞!那我看看饭做咋样了。”吹着口哨就出去了。
大海爸:“总这样,啥时候是个头儿!”
王敏:“行了,他们不愿意分,也不能硬分。就这一个儿子,早晚也是在一块儿。以后,岁数大些,就好了。”
这顿饭,大家吃得都很开心,大孙子一直说鸡肉真香。只有大海爸一声不吭喝着闷酒。
大海媳妇给王敏和大海爸各夹了一块上好的鸡肉,说:“爸妈,你们别生气了,是我们不对。以后,我俩不吵架了,也不惹你们生气了!”
王敏早已经消了气,边乐呵呵地给孙子摘鸡腿上的肉吃,边说:“过日子,总吵吵不好,一家人有事儿好好说。”
大海爸脾气倔,但是受不住软话,儿媳妇一认错,他这气也就没了。想着孩子小,毕竟都是一家人,多包容吧。就说:“年轻气盛都爱吵吵,以后好好过日子就行。”
小两口紧着应是。
后来的日子确实和平了很多,日子也就越过越好。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还在县里买了楼房。
平时老两口在县里照顾孩子,农忙时老伴回农村帮着种地。农闲的时候小两口也到县里一起生活。王敏年纪大了,有时生了病,小良也能尽心地照顾。
在一起生活时,小摩擦还是有的,但是,摩擦过后,一家人还是一家人。就像舌头和牙一样,挨得太近,总有碰到的时候。但是,不耽误彼此日常的互相帮助,共同吃喝。
儿子儿媳喝完茶就回自己屋里了,王敏看茶壶里没有多少水了,又到厨房烧水。
水又接得有点多了,水壶里的水快烧开时,就从壶盖向外冒水,水溢到燃气灶上,发出噗呲噗呲声。王敏打开水壶盖,又把水倒出去一些,水就不再向外溢了。
王敏觉得家也和这水壶一样,也是一个容器。会装很多,但又不能装太多。一家人遇到问题及时沟通解决掉,互相理解、互相包容,问题也就不会不成为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