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本身,就足够百折千回
01
海报的底色,干净的蓝色比海还深。一对男子依偎而立,没有表情,无声静态,却能感觉到安心的信任,在画面里缓缓流淌。
《Call Me By Your Name》,黄色的字体仿若随意涂鸦,赫然其上。
白,蓝,红,条纹,无更多的色彩,无更多的信息,简单得如同一本书的封面。
安静简单,海报给人的感觉,便是这部电影给人的感觉。
播放之前,看着电影给出的标签:同性。先入为主地准备迎接对抗冲突,惊涛骇浪。或如《断背山》中,同性恋情不被时代所容;或如《春光乍泄》,因压抑绝望而至感情分崩离析。
而事实上,这部电影不仅仅抽离了同性元素的部分,连异性间可能存在的其他阻碍因素一并抽离了。
它只呈现了爱情最美好最刻骨最纯粹的那一面:便是如何去爱一个人,如何彻底完整地拥有一个人。
无需对抗,无需冲突,无需狗血和反转,无需讨论过去和未来。
只截取相爱相拥的那一段,只截取身心相属的那一段。在漫长的一生光阴里,也不过只是短短数日,却是最耀眼的瞬间高潮,有着最丰富多元的人生体验。
因为爱本身,便是最饱满的情绪。爱着人的那颗心,分分钟都有过山车般的跌宕剧情在上演。
最简单的情节,最原始的爱恋,将它的细枝末节诚实地捕捉到镜头里,原汁原味地呈现出来,便曲折到足以打动全世界观众的心。
所以,它得奖无数,好评如潮。
让每一个观看的人,重温暗恋之苦,期待焦灼,分离之痛,甜蜜苦涩交织,少年爱恋决绝,一晃仿若一生。
谁不曾年少炙热过,谁不曾刻骨铭心过。
02
1983年炎热的夏天,意大利的北部小镇,17岁的犹太少年Elio赤裸着上半身在房间里走动。微卷的棕色头发,慵懒的苍白脸颊,墨黑的眉,雕线的鼻,肋骨根根可见。有一种病态的消瘦,夹杂着灼热的浪漫。
他望向窗外,不甚在意地对身后的女孩说:鸠占鹊巢的人来了。
若不是命运的网就此拉开,这个少年将继续以往的生活。游泳,读哲学,谱曲子,弹钢琴,与隔壁的法国女孩谈恋爱。
阳光,果园,宽容开明的父母,料理生活的女佣……他几乎在过着世上最幸福的生活,所有的世俗琐碎,所有悲苦不幸,和他都远远不沾边。
这样美好的少年,干净纯粹,不染尘埃。
可是,他来了。
从墨绿色的汽车上下来,在阳光中,微笑着与他父母握手寒暄,信步朝着他的世界,踏了进来。
是与少年如此不同的美国人。轮廓俊美,体型高大,语气洒脱,自信爽朗,仿佛可以掌控一切。
他是Oliver,是Elio父亲暑假挑选的研究助手。在接下来的六周里,他将暂住Elio的房间,同他们朝夕相处。
爱情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呢?这样的问题永远不会有一个准确的答案。
也许这样完美的夏日假期,绿植葱葱繁茂,阳光如同盛宴,产生一切美好的感情都理所应当。
也许是在Oliver霸占Elio的床,丝毫不拿自己当外人地沉沉睡去。而在Elio故意砸落书本吵醒他,叫他吃饭,他漫不经心的那句“later"后。
也许是第二天起床,早餐桌上,Oliver敞开的领口,被阳光折射成金色的胸毛里,有个闪耀的六芒星吊坠,侵占Elio的眼睛时。
他望向别人时微笑的眼,敲蛋时沉稳的手,走路时带风的步伐,说“right now”时不由分说的笃定,说“later”时强行结束话题的洒脱,无一不是助力。
当你开始喜欢一个人,全身上下的每寸肌肤都长满了眼睛耳朵,能敏感地找寻到无处不在的他。风吹起他的发梢都是一幅油画,他说话的语气词都是合奏的交响乐曲,睁眼闭眼都是他,眼里心里都是他。
无处可躲。感情一旦产生便势不可挡,汹涌而来。侵占总是毫无声息,而沦陷又如此迅速,还有什么道理可言。
电影从Elio的视角开始展开,用一个个零碎的片段串联出恋爱中少年的心理历程。看看那些酸涩的小情绪,哪一个我们不熟悉?
挑刺。当隐约感受到自己对Oliver的情绪时,少年Elio开始跟父母抱怨:我猜他告别的时候也会说“later”吧?多拙劣的欲盖弥彰,想试图说服自己他也不完美,想试图阻止自己那不听控制的心。
挑衅。在他面前随意改动乐曲,避开他的眼睛,避开他的触碰,是紧张,也是躲避:你很重要,但我还不想让你知道。
吃醋。在他与别的姑娘热舞时,少年眼中那赤裸裸的嫉妒,最终迫使他走向舞池,靠近,再靠近,围绕他打圈跳舞。
试探。当着Oliver的面,Elio故意向父亲炫耀:我昨天差点做爱了。试图把别的姑娘介绍给他,换来一场冷战。
少年想要的,无非是索取他的态度:你在不在意,我重不重要。
毫无疑问,他成功了。
在这一个个隐秘的情绪里,我们看着初尝爱情苦涩的少年,内心戏一波三折。如同观望自己的青春:那再也回不去的17岁,再也体会不到的初次心动啊。
影片中的少年,持续向前探索。内心的软弱和情欲的疯涨,希望和绝望,酸楚地此起彼伏,相互交替。他患得患失,对方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能将他打入无边地狱,也能拯救他飞升天堂。
前半部分有印象极为深刻的一幕:Elio把头埋进Oliver放在床上的短裤里,感受他的气味,颤抖如小兽。委屈的,压抑的,克制的,汹涌的情感全部得以释放。
搜寻味道,蔓延情欲,是爱情最直接坦诚的方式。
03
苦涩之后,便是甜。
将近一个小时的波涛暗涌,层层铺垫后,借由Elio母亲的古希腊神话中的问题:说出来还是死去?
内心经历百般挣扎,最终敏感羞涩退居其后,勇敢成为汹涌在他胸口的情绪,喷薄而出:说出来。
少年的爱褪去掩藏,开始直接赤裸。
在那个炎热的午后,经过一战遗址,Elio向Oliver普及一战知识,隔着纪念碑栅栏彼此凝视,Oliver由衷赞叹:有什么是你不知道的?
少年脱口而出:真正重要的事我知道的太少了。
秘密即将别揭开,作为一个时刻把控节奏考虑后果的成年人,作为一个知道吃第二个鸡蛋便停不下来,他就坚决不吃的理智人,Oliver试图阻止他:为什么告诉我这些?
有些事,一旦开始,便无法停止,聪明的人应该远离。
可爱是止不住的吸引,一个自己都游移不定的阻止,自然是徒劳无功。
因为我希望你知道。Elio定定看他,语气坚定,一字一顿讲给他听。
因为我希望你知道。再缓缓低下头,轻轻地,是说与自己听。
仿佛呓语般,再重复一遍,沉浸在自己的情绪里,似梦非醒。
第四遍,他手指一根根抚过栅栏,说着这句话跨过雕塑,忐忑,紧张,可是步步紧逼,走到了Oliver的跟前。
异常喜欢这个画面,坚硬的果核,露出了将被击破的第一条缝。这样裂痕出现的瞬间,正是所有爱情初现光芒,而前路又不甚清晰的朦胧时刻。
四次重复心情的表达,将感情的微妙,刻画得极为精准,几乎可以说是神来之笔。
将明未明,将开未开,有犹疑,有闪躲,也有勇敢,有力度。知道了前途,拆开了礼物,可还有一段曲折的路要走,多么丰富的层次。
第一缕曙光,是天色由暗变亮最美的时刻。
随后进入秘密境地,独属于Elio的溪水,山坡,草地,他把它们分享给Oliver。
踢水扬起的脚,捶打举起的拳头,放在唇边的一根根手指,第一个试探性的吻,再第二个,猛兽扑食般情欲毕现的吻。
阿尔卑斯山流下的雪水潺潺,葱茏的植物摇曳,树缝里的阳光斑驳,天地间静得只剩他们的呼吸,克制地,急促地呼吸。
在这里,导演开始使坏般地调动观众的感官,将细微的声音精准地传送至你的耳朵里。
手指磨擦嘴唇,衣服摩擦草地,舌头摩擦口腔,风吹草动,克制呼吸。屏幕外的人不由得竖起耳朵,捕捉每一处几不可闻的簌簌声响,那么轻,却又声声撞击心肺,扑通扑通。
像每一对在闷热的夏日午后约会的情侣,绿植上方的天空湛蓝,鸟虫鸣鸣,多年后都能记得,甜蜜的空气逼仄,你爱的人在天地间,离你那么近。
镜头里的细腻,拉长了时间,压缩了空间,带来偷窥窃听的体验,场景熟悉得如同昨日刚发生过一般。
情到深处,Oliver理智作祟,恰到好处地叫了停。
单车一前一后,沿着乡间小路向前驶去,被风吹动的衣襟,用力蹬车微微前倾的背影,像滚动的幻灯片,旁白写着青春。
这样紧张放松的镜头切换,不要太完美。这样好事多磨的撩法,不要太高明。
彼此明了心意后,故事难免陷入庸俗,乏陈可味。在这个时候,导演刻意把节奏放缓,聪明地给出了两个词,缓慢地缓慢地,把影片中人物的感情,和影片外观众的情绪,一起推向了高潮。
这两个便是爱情里相当折磨人心的词汇,一个是等待,一个是不舍。
04
关于等待。
在经历过第一个吻和流鼻血事件之后,Oliver担心事态失控,开启了躲避模式。
在几天的躲避后,Elio忍受不住,写下纸条给Oliver:我无法忍受沉默,与你交谈是良药。
第二天,他收到Oliver的回信:成熟点,午夜见。
接下来,便是漫长的等待。白日怎么也过不完,看表的动作反复出现,时间从来没有这般难以忍受,让人如坐针毡,度秒如年。
午餐桌上,Oliver高调询问时间的举动,是他们心照不宣的调情,只有对方知道的秘密,只有对方知道的欣喜,这样的小情绪啊,隐秘地痒痒地撩动情弦。
一整个下午Elio与法国女孩Marzia缠绵,以此来分散注意力,度过这煎熬的等待时光。
直至接近午夜,即将相见的心愈发迫不及待,以至为来访的同性恋情侣弹奏钢琴变成一件无法完成的事情。Elio伪装哈欠,连声抱歉,起身,上楼。
月光温柔,夜色如水,他喜欢的人,在楼上等他。这一场无比漫长的等待,终于迎来了它的甜蜜时刻。
在爱情里,等待比别的情绪都更磨人。是无声酝酿,让情感和欲望一点点积蓄,盈满胸腔,躯干,全部的身心和思绪,只等待时间许可,得以抒发。
缓慢移向对方的脚趾,覆盖上来的脚掌,结实的拥抱,粗细交叉的肢体,动情时刻摩挲,说出了电影名字的约定。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大抵是不知道要怎样更加彻底地去拥有对方,就让你成为我的一部分,我也成为你的一部分,你的名字里有我,我的名字里也有你吧。
爱到最浓处,怎样都无法满足,再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心里有一个巨大的缺口,只有和你有关的一切才能填满。
这部片子里,等待反复出现,从头至尾。而这一整天完全来突出等待的展现手法,让这一情绪,发挥得淋漓尽致。所有的不安和紧张,守候和回报,鲜活地体现出来。
关于不舍。
翌日,Oliver到城里去打印文稿,少年忍不住去找他,不舍的情绪开始蔓延,那是爱人离开视线一秒钟,就有一秒钟空虚的思念。
舍不得,软弱,软弱,舍不得。
直到出现电影最性感的一幕。安静黑暗的房间,半裸躺着的少年,开始把玩那只熟透的桃子。细长的手指用力再用力,直到桃子的汁液滴落到身体上,越积越多,流淌满胸口。
情欲浓浓,全屏的性暗示。而后Oliver走进来,拿过他的桃子,发现他的秘密。作势要吃掉他的桃子,进而争夺。
毫无征兆,他突然躺在Oliver的臂弯里,失声痛哭,悲伤难以自抑。
“我不想让你走”,他哭着说。
情感歇斯底里,心变得特别软,软得一塌糊涂,随时都能流下泪来。想要长久拥有一个人的心愿,不满足感带来的委屈,舍不得带来的疼痛,胡思乱想,空虚无聊,百爪挠心。
每个深爱过的人大概都能了解这样的情绪吧,突然崩溃,突然幸福,突然闯入陌生的心境里,神神叨叨,像个精神病患者。
我相信导演不止是恋爱高手,甚至连爱情的脉络纹路都了如指掌。
05
盛宴之后,是分别的无限苦楚。
感谢Elio开明的父母给他的支持,让他得以在离别前,拥有二人单独相处的几日时光。
去爬山,在山谷野风里,瀑布水流声中,一前一后地走着,少年回头,等他伸手抚摸脸颊。
和他十指紧扣,走在异乡的街头,后背贴紧墙壁,望向彼此,微暗的光线里,眼中有灿若星辰的深情。
看着他与别的女子跳舞,因离别产生压抑感,在深夜里呕吐不止。心理上的痛苦带来身体上的异常反应,我对此深信不疑。
最终,在车站别离,试图把对方揉进身体里的拥抱,也总要松开。无法言语,无法告别,无法说爱。
Oliver离开后,少年独自坐在站台的长凳上,呆呆静坐,画面静止。可是无声的肢体语言,都在诉说那种丧,是被世界抛弃,天地独剩一人的孤独,濒临死亡。
用公共电话打给母亲,无路可走的孩子,总是寻找母亲。在妈妈的车里,掩面而泣,痛苦,绝望,空虚,软弱,那是离别的滋味,抽空身体的所有力气、希望,找不到存在的意义。
只是,一切都会过去,会好起来,会平静地接受。
如同炎炎夏日悄然过去,小镇被漫天大雪覆盖,迎来了他离去后的第一个光明节。
电话铃声响起,在沙发上慵懒躺着的少年一跃而起,仿佛这半年分离的光景一直不曾发生,仿佛从他离开后他一直在等的便是这一个电话。
想念,叙旧,订婚,所有的一切,电话里的消息,碎碎念,最终都淹没在呼喊名字的那十几声轻声呢喃里。所有说不出口的话,到不了的未来,就这样吧,呼喊我,呼喊你。
短暂的杂音后,Oliver轻轻叹息,以自己的名字回应他。“我都记得”,他说,浓烈的无奈,是怀念,也是告别。
泪奔,就在这个瞬间。遗憾,唏嘘,又能如何呢?
06
影片接近尾声,少年父亲的总结和感慨,不仅升华了电影的主题,更是让所有荧幕前的观众陷入深思。
他说:为了快速愈合,我们从自己身上剥夺了太多东西,以致在三十岁时,自己的感情就已破产。每开始一段感情,我们能给予的便越少。为了让自己不要有感觉而不去感觉,多么浪费。
他说:我羡慕你。
我相信,在那刻接近反省的独白里,父亲一定想起生命里的某段遗憾。也许因为自己的不够勇敢,也许因为世俗的种种阻碍,他未曾彻底交付感情,未曾完整拥有,而至切肤之痛。
即便是用相爱的一时欢愉,换来余生的持续悲伤;即便终将耗费掉整个青春,眼看着自己的所爱之人离开。可是记忆都会铭刻,他们都不会忘记,那样极致的生命体验,是所爱之人教会彼此的,生命的真实之痛,幸福之痛。
你是我身体的一部分,我亦如此。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如同我就是你,你就是我,我亦如此。
有多少人,终其一生,也无法拥有这样完整彻底的情感。深刻如斯,才叫爱过,才算活过。
人在回首往事时,感叹青春仓促,飞逝而过,又何尝不是感叹遗憾和悔恨:人再无少年,爱再无余力。
所以影片的最后,在长达三分半钟的动态镜头里,少年Elio在炉火前静止。他身后,餐桌旁叮咚作响,脚步声不止不休,喧闹不止的世俗琐碎,生活仍将继续。
但他却已拥有世间最珍贵的记忆,那些泪滴滑落,带着对过往的深深感恩和怀念,带着对爱人的刻骨思念和祝福,也带着对没有明天的痛苦和无奈。无声,却隽永,让人心头一痛,却也满心知足。
浮生若梦,此生足矣。
07
反观电影本身,充分说明了简单便是力量,原始最有冲击力这个道理。
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小镇里,在一个与世隔绝的时代里,摒除了一切杂质和干扰,让我们全身心地感受爱,感受亲密关系本身,是多聪明的做法。
异域风情和复古小镇,美妙的视听体验和情感氛围,完美爱情滋生的土壤浑然天成,无须再添加更多的情感催化剂,复杂的爱恨纠葛,轰轰烈烈的情节发展。
都不需要。
只需要一对开明的父母,两个肯听从内心,完全敞开自己并接纳对方的伴侣,就能带来这样一段关于爱的本质的表演。
简单纯粹,直击心底,毫不矫揉造作,毫不夸张突兀,美得像一个不愿醒来的梦。
整部电影贯穿在古典与80年代流行音乐之间,有先锋派民谣,有收音机和电视的背景音乐,有DJ的舞曲,还有Elio亲自弹奏的吉他和钢琴曲。
正如导演Luca所说的那样,该片的每一首原声音乐都具有其特殊的含义。有的通过歌曲的名称和歌词来烘托剧情,有的用播放次数与剧中演员形成对应关系,还有的借用了作曲家本人的创作风格来进一步折射主角的性格特征。而影片中出现的歌曲也真切的向观众描绘了1983年意大利北部地区的流行文化。
演技在线的一帮演员,制作精良的一个团队,将爱情的细枝末节完整准确地呈现,虏获了每一双懂得发现美的眼睛,每一颗懂得体察情感的心。
仿佛一切恋情都应该发生夏日,炙热的阳光,滚烫的皮肤,年轻的肉体。一波波热浪扑面而来,青春的义无反顾,荷尔蒙的肆意流淌,一场盛大的爱恋,展开,绽放,凋零,夏花般绚烂。
爱吧,趁还年轻。
爱吧,趁感情还未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