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信如晤|三本关于写信的书
木心先生说想你就写信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还说
信投入邮筒 仿佛已到达收件人的手里
看过一篇文章,讲的是现代人已经失去了的恋爱技能,排在第一位的便是“手写情书”。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爱情,不看颜,不看钱,男孩追女孩似乎只需要会这三样:弹吉他、唱民谣、写情书。
90年代末,email开始流行;到后来,恋人们通过发短信联络感情;如今,你想搭讪一个人,直接上去问微信号便是。没有共同话题没关系,光发表情包就可以“聊”好久了。
科技发展迅速,时代在进步,我们却也渐渐丢失了耐心等待的能力。
写信,真是一件长情的事。情绪都在文字里了,我的急切,我内心的平和,你都看得到。
《查令十字街84号》
一个穷作家和一位书店老板通信二十几年。从“小姐”“先生”,到直呼其名,到后来可以用昵称打趣对方。
“亲爱的海莲,如果有一天你来伦敦,橡原巷37号会有一张床给你,你爱待多久便待多久。”
“亲爱的弗兰克,我们活在诡异的世界——这么漂亮,又能终生厮守的书,只须花相当于看场电影的代价就能拥有。如果你们依照每本书的实际价值去标价的话,我肯定一本也买不起。”
“亲爱的海莲,夏天又快到了,预料将会有更多美国游客来到英国,然而我们期盼的“那位美国游客(你)”却仍独独叫我们望穿秋水。”
“亲爱的弗兰基,这个世界上了解我的人只剩你一个了。”
他在伦敦中西二区查令十字街84号,书店的名字叫马克思与科恩书店;她在纽约的东七十二大街305号,因为潦倒,迟迟没有来过伦敦。
后来,收到了书店秘书的一封信,弗兰克已经去世。
弗兰克的妻子也有写信给海莲:“不瞒您说,我过去对您一直心存嫉妒,因为弗兰克生前如此爱读您的来信,而你们俩似乎有许多共通点;我也羡慕您能写出那么好的信……”
海莲将书信合集出版,这才接受出版商邀请来到魂牵梦绕的英国……她多想吻一吻那个地方:I owe it too much.
《三诗人书简》
玛丽娜·茨维塔耶娃是俄罗斯白银时代的女诗人,当她自杀消失在这个世界的时候,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主席说:“她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她的遗憾,更是诺贝尔文学奖的遗憾。”
她自小有做诗人的天赋,追求不幸的、充满激情的爱情。她身边的情人数不胜数,直到最后丈夫也无法忍受,报名参加战地医护,远走他乡。
后来玛丽娜的女儿说:“她的一生只爱过两个人,这两个人她一直没爱够,我父亲和你。”所谓“你”,便是《日瓦戈医生》的作者,帕斯捷尔纳克。
两人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却保持通信14年。帕斯捷尔纳克称此关系为“初恋中的初恋”。听闻玛丽娜仰慕里尔克,便介绍他俩认识,于是开始了三人间频繁的通信。文学中最奇特的三人组由此产生,直到里尔克生命的最后一刻才结束。
十月革命后的流浪生活是多么的潦倒,照顾女儿和伤病的丈夫让她苦不堪言,是这场和两个颇具才华的人的精神之恋让她支撑下来。在这段岁月里,三个人都达到了创作的高峰,来往的书信也被整理成《三诗人书简》,屡屡再版。
《心扉的信》
父亲去世以后,母亲变得越发暴躁,这让12岁的守丹每天都过得沉默委屈。一方面,她知母亲生活不易,另一方面,又无法谅解母亲对她的刻薄。
如此寂寞地成长,只好给一个叫“心扉”的信箱写信。
“守丹,世上最寂寞的地方,是一个人的心,你要是知道每个人都有寂寞的时候,你就不介意接受寂寥为生活的一部分,并且好好忍耐,我相信你很快会学会独处的艺术,祝好,你的朋友,心扉。”
“守丹,你一定会有丰盛的青年期,因为你比别人更懂得珍惜欣赏好的人与事,记住,每一朵乌云都镶有银边,你的朋友心扉。”
“心扉,人生百态,真正奇怪,各有不同,百看不厌。我想,人之所以丑态毕露,乃是因为欲望无穷,有所企图,无意中露出贪婪之相,垂涎三尺,不惜代价,都要达到目的,好不丑陋。”
“守丹,我开始相信人同人之间,即使是父子、母女、弟兄、姐妹,也讲究缘分,但爱恶之余,可否也论及责任。”
不管是人生低谷,还是喜悦的时刻,守丹都会给心扉写信,与她分享生命中的一切。心扉亦会真诚地回信,叫守丹在世俗中守住本心。
丈夫很好奇,与妻子通信了这么多年的人究竟是谁。他去报社搜索,才知道“心扉的信”早已停刊。原来这些年跟守丹通信的人一直是她自己。心扉即守丹。
于是接下来的日子,他做起了她的心扉。即便同在一个屋檐下,他和她保持通信,真诚友好地互诉心声。
一个人内心多寂寞才会给自己写信。一个人内心多珍惜另一个人,才会努力走进她最寂寞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