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峰和他的朋友们剽悍读书营7连【爱读书 勤复盘】剽悍读书营

《非暴力沟通》精读版笔记

2018-02-17  本文已影响66人  朱小峰

什么是“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是一种充满爱的沟通方式,是能让双方感受到善意的“爱的语言”。无论你是说话的一方还是倾听的一方,“非暴力”的沟通方式都是让你用爱和善意去聆听彼此的需要,去表达自己。当你能洞察对方隐藏在话语里的需要时,你的人际关系也会因此而得到改善。

如果我们听到的是批评呢?听到批评,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为自己申辩、退缩或者反击,但是这些反应往往不能达到一个好的效果。因为在听到批评时,愤怒、委屈、尴尬等情绪会让我们失去理智,我们无法静下心来去思考批评背后所隐藏的重要信息,而这些信息才是我们进行有效沟通的关键。

“非暴力沟通”提出,当我们听到批评时,可以学着先去观察和感受对方在语言或肢体上所反映出的需要,并且思考自己的需要,这样思路会清晰许多,然后我们再去进行沟通。

“非暴力沟通”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不恰当的沟通方式

一是道德评判。很多时候,道德评判本身就是一种暴力。

二是进行比较。盲目的比较,只会蒙蔽人与人心中的善意,毫无用处。

三是回避责任。越长大,我们越应该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负起责任。一旦意识不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时,我们就成了危险人物。

四是强人所难。“不应该”“应该”这些表达方式频繁出现,说明人们倾向于使用命令和指责,而不是鼓励我们倾听彼此的感受和需要。依靠权威去要求别人做事情,并不一定是别人发自内心的行为,这会造成彼此间心灵的隔阂。

本书作者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慧的最高境界。

如果不区分观察和评论,人们往往倾向于听到批评,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际间的摩擦有时因为利益纠纷,但也常常因为一些只言片语。

非暴力沟通也并不是反对评论,它只是不鼓励绝对化的评论,所有的评论都要基于特定的时间和环境中的观察。比如小马过河的故事。

沟通中所产生的一些矛盾和负面的情绪,有时候并没有什么深层的原因,不过是这些“评论性”的话语惹的祸。说话时多做一些观察性的描述,而非评论性的言论;倾听时多做一些询问,或者多做一些观察,而非盲目听信,如此一来,沟通便会变得柔和而充满善意。

沟通四要素之感受

学会说出自己的感受,而不是让别人猜。社会的节奏很快,人们都在匆匆忙忙地前行,打理自己的生活,的确没有很多时间去细细顾及你的感受。所以更多时候,要学会清楚、具体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喜欢、讨厌、兴奋、郁闷、渴望、感动……

区分想法和感受:

当我们真正在表达自己的感受时,我们会使用表示心情的词汇。当我们说“我觉得”的时候,我们常常只是在表达想法。

在人与人的沟通中,适当的示弱,能够达到以柔克刚、以退为进的效果。

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产生了我们的感受。诚然,别人的行为可能会对我们有一定的影响,但这并不是我们感受的根源。

作者总结了我们听到不中听的话时的四种选择:责备自己;指责对方;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当我们通过批评的方式去表达我们的需求和愿望时,我们得到的可能也会是相应的指责。所以,当我们有需要或者愿望的时候,不妨坦诚地说出来,而不是考虑别人有什么错,去批评别人。“双方各有什么需要?”“为了满足这些需要,我们希望对方做什么?”一旦人们开始谈论需要,而不是指责对方,他们就有可能找到办法来满足双方的需要。

沟通四要素之请求

请求的时候要说得具体一些,并且注意在表达的时候说明希望对方做什么,而不是希望对方不做什么。因为后者更不容易让人明白,甚至更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

此外,在具体地提出自己的请求之前,要明确谈话的目的。在谈话之前,先对自己的需求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把请求表达得更加清楚,这样也就增加了我们获得称心反馈的可能性。

对于命令,人们天生有一种抵触心理,而对于请求,人们又天然地难以抗拒。所以,要特别注意语言的使用得当,表达“请求”和“命令”要区分开来。

非暴力沟通之倾听

什么是倾听?真正的倾听,是放下自己心中已有的想法和判断,一心一意地去体会他人。在听到别人吐露心声时,人们倾向于急于给出建议。殊不知,在还没有完全听明白他人的全部想法时,就急于采取行动,会让我们无法真正体会倾诉者的感受。

在倾听时,我们要注意倾听倾诉者话语里所包含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这样才能更好地去沟通。

倾听完了一定要及时给出反馈。一般在三种情况下,适合进行反馈:一是当倾诉者已经进行充分的表达之后;二是当对方说话情绪明显的时候;三是不能确定自己是否正确地理解了对方的表达时,可以通过反馈确认一下,如果自己的理解不对,正好有机会可以进行进一步的讨论。

倾听的好处是什么呢?

首先,倾听让人身心痊愈并且预防潜在的暴力。

其次,倾听可以让我们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共同之处。

最后,倾听可以帮助我们再听到别人的拒绝时,去了解对方的想法和感受,从而更好地理解对方,不会因为对方的拒绝而耿耿于怀。

关于爱自己

我们每天都在做出各种各样的行为,你是否真正了解你的这些行为?你是否发现自己常常说:我不得不这个。是的,“不得不”,这种不情愿的姿态或者正在吞噬我们对生活和对自己的喜爱。对此,作者提出了一个实用的方法:

首先,把你自己觉得属于“不得不做”的事情都写下来;然后,把“不得不”改成“选择做”;接着,在这些行为的后面写上你这样做的原因。完成了这三步,你就可以分析这些行为背后的动机,如果有一些动机是你不能够接受的,那么,下次你完全可以拒绝这样做。

如何表达愤怒?

每个人都有愤怒的时候,但是,我们为什么会愤怒?作者认为,每个人的愤怒来源于其自身,因为你有尚未满足的需要。所以你感到了愤怒。他人的行为只是一种外在的刺激,而不是引起你愤怒的内在原因。所以,当你愤怒时,不要把责任归咎于他人。

与其去表达“合理的愤怒”,不如去探究愤怒背后自己与他人的需要。当我们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需要,愤怒就可以转化为服务感情的需要了。

作者总结的步骤是:

首先,要冷静下来,人在狂怒中是很难保持理智的,我们要静下心来体会自己,避免去指责或惩罚他人;

然后,是思考,思考你为什么愤怒。这个时候切记不要将愤怒的原因归咎于别人,这是你的愤怒,不是别人的;

第三步,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愤怒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的感受和需要没有被理解和满足;

最后,我们可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遇到不满的事情就愤怒,是我们的天然反应,刚开始应用非暴力沟通时,可能会不太习惯,这就需要时间和耐心去经常练习,久而久之,我们就会把非暴力沟通内化到日常的行为方式中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