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的菜园
又到了盛夏时节,附近不少菜农带来自家产的茄子,辣椒,豆角等蔬菜来卖。每每看到这些蔬菜,就会想起妈妈家的菜园。
这些蔬菜和超市的相比,长得并不好看,辣椒不直,黄瓜粗细不匀,豆角大小不一,颜色也不漂亮,但这些蔬菜吃起来有味道。一些会买菜的大爷大妈专门买老农的蔬菜。
妈妈家的菜园不大,也就2分地多一点,但是种的菜不少。
春天草木发芽,沉寂了一个冬天的菜园又热闹起来。这时园子里的菜相对少一些,有韭菜,菠菜,油麦菜,生菜,小葱等。到了夏天菜最多,茄子,黄瓜,辣椒,西红柿,豆角,芹菜等。到了秋天,有大白菜,萝卜,胡萝卜,扁豆,南瓜,冬瓜等,种类真不少。
爸妈都八十多岁了,还是很认真地种地。妈比爸重视这块菜地。只要天旱一点儿,就喊爸一起用水泵抽井水浇地。看到叶子上长了蚜虫,让爸喷上农药。看见杂草及时除掉,又按时施农家肥,蔬菜自然长得又壮又好。
豇豆细长的身子呈深绿色,像新疆少女的长辫子。圆滚滚的绿茄子,肚子胀得像气球。鲜嫩小黄瓜悬挂在藤蔓上,随手摘下来,在衣服上擦两下,吃在嘴里清香甜脆。滴里嘟噜的芸豆,鲜红的西红柿,晶莹的绿辣椒……谁看了妈种的菜都要夸一夸,这时妈就很自豪。
给菜地浇水的时候,怕水流大把地头的土冲个大坑,在地头要垫一块厚实的塑料布,水从塑料布上缓缓流到地里。
一次,我回家,看地里的土壤还很湿,妈妈又要浇水。我问妈,刚下过雨,为什么还要浇水?妈说黄瓜用雨水浇不好,要浇井水,我说不都是水吗?我看向爸,爸说你妈要浇就浇吧,我知道爸随了妈的任性。
有些菜需要买苗,如茄子,芹菜,辣椒等,但有一些不用,比如大葱。每年到白露的节气,妈妈会在一小块地里习上大葱的种子。来年春天发出绿色的小葱。这时的葱不辣,有一丝甜味,做个简单的小葱拌豆腐,颜色一清二白,味道清香美味。
小葱长大后剪掉须子,栽到地里,土刨得越深,葱白长的又粗又长。经过一个夏天的生长,到了秋天长成大葱,从地里拔出来晾一两天,三五颗挽在一起打成结,就能吃到来年春天。
留一些大葱在地里,来年春天就是发芽葱,这时葱在地里已经待了两个冬天,味道尤其辛辣。我想这和酿酒是一个道理,放的时间越长味道越浓。大葱在春天开花打籽,待到白露节气,再撒进土里,这就是大葱的轮回。
豇豆,芸豆,黄瓜,能吃的时候吃也吃不完,挂在架上不摘又老了。妈妈过日子仔细,把豇豆中间划开晒干,留到冬天泡开炖着吃。黄瓜切开卤上盐晒干,到冬天可以拌咸菜。把芸豆用热水焯一下,放到冰箱里冻上,一直放到冬天。
一次我回去,看到冰箱里一袋袋的冻豆角。我对妈说,冬天有新鲜豆角,谁吃冻的呀?妈说,自家的豆角好吃,冬天超市卖的没有豆角味。我和爸劝也劝不动,只能随她的意了。
春天的时候第一茬韭菜的根部是紫色的,味道最浓郁。切成沫打里两个鸡蛋放上盐,用油一煎,做法简单,又不费牙,那清香的味道就很下饭。
我每次回去都要包饺子,我负责到地里劈芹菜,芹菜要从根部的旁边开始劈,留着主芯儿,还能生长。这是笨芹菜,叶片呈墨绿色,味道浓郁,就是品相不如超市卖的好看,有的长,有的短,有的粗,有的细,可包出来的饺子味道特别好。
再去院子里摘两个西红柿,做个西红柿炒鸡蛋;摘两个茄子,做个酱茄条;再炖个豆角,做个青椒炒肉,拍个黄瓜拉皮,一桌简单的饭菜就做好了,营养又健康。
每次临走的时候,妈妈会让我带上蔬菜,我禁不住诱惑,带了不少回去。可眼睛大肚子小,人口少,吃的也不多。想把菜送人吧,品相又不大好看,这时候菜很便宜,送人不大好。蔬菜一放就蔫了,不新鲜了,只好扔掉,很可惜。之后我再回娘家,我只带一点点回来。
有时候我想,等老了,有这样一个菜园也不错,但要把菜侍弄好,是要付出辛苦的。有句话说,汗水洒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我想种菜也是一样的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