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上的16小时,85公里的骑行,游历兴教寺、百塔寺、南五台
2018年元旦三天假期,又疯狂了一把,各种众人眼中的自虐,堪称疯狂假期深度秦岭游。假期第一天,85公里共享单车骑行+40213步;第二天,32730步(山路);第三天,33183步(山路);总共85公里骑行+106126步(山路)。
三天之中,攀爬过少陵塬最南端、南五台、小峪寨沟口徒步穿越路线、嘉午台,拜访过护国兴教寺、百塔寺、弥陀古寺、紫竹林、圆光寺、黑虎殿、嘉兴禅寺、圣泉禅寺、兴庆寺等,欣赏过少陵塬上的日出、小峪口中的圆月、日照水库的泛光、月照水库的神奇、中国第一银杏树。
人生第一次膝盖受损就献给这疯狂的三天啦。当疯狂到极致、累到极致、苦到极致之时,方能体验到苦尽甘来、幸福的感觉。眼中已无烦恼,心中已无困惑,一切尽是平静安祥。
—— Jack Li
导读
2018年元旦三天假期,即2017年12月30日、2017年12月31日和2018年1月1日。这疯狂三天假期的经历以及所见所感,将由如下三篇文章和总共超过150张图片来呈现。希望各位喜欢和满意。
第一天:《共享单车上的16小时,85公里的骑行,游历兴教寺、百塔寺、南五台》
第二天:《22公里往返850米抬升的意外徒行,小峪,开启徒步爱好》
第三天:《13公里往返1090米的快速抬升,嘉午台,为你献上第一次膝盖受损》
为了能有全局直观的视觉冲击,现将三天旅途中关键地点标注如下。
前言
第一天,2017年12月30日,总共由四段旅程组成;采用共享单车骑行+行走的前行方式。如下是APP记录的数据,其中骑行实际长度会大于记录数据,因为有时走了一段路之后才记得要启动记录功能。
1)起点->兴教寺,28.18km
2)兴教寺->百塔寺,20.54km(实际不止)
3)百塔寺->南五台,5.5km(实际不止)
4)南五台->起点,30.21km
01 黎明前夕的孤独骑者
不知为何,凌晨四点忽然醒来,辗转反侧还是无法重新入眠,趴在床上挺难受的。算了吧,不睡啦,还是出门去吧。于是,拎起一背包,装好充电宝,下楼找辆好骑的单车就上路了。
凌晨五点,北方冬夜,天还是一片深黑,路上只有稀疏汽车穿梭而过。路灯是如此明亮,透过树枝,落下斑驳光影,照亮寒夜里那辆孤独的单车和孤寂的背影,缓缓前行。安静的夜,冰冷的风,迎面吹拂,平复烦恼的心,擦亮模糊的眼,留下无尽时间,来欣赏它的美。
不同路段,不同景观,传递的视觉冲击也不同,心中涟漪亦不同。如下三段路,你喜欢哪一段呢?哈哈,心理个性测试题来啦。~_~!那就不上漆黑夜幕下樊川山路上远处零星屋灯、或者零散汽车飞驰而来、或者晨光渐亮秦岭山脉的照片咯。每处,光影轮换,尽留无限感触,洗涤心灵。在路上,就是最好的光景。
凌晨六点半,在骑行一个半小时之后,终于找到开业的早餐店,一家烧饼店。迎面而来的肉香味道不断诱惑着,一个已骑行十七公里饥肠辘辘的我。老板,来两个饼,一个鸡肉的,一个牛肉的。然后一边骑着车,一边咬着烧饼,那个舒爽和满足。
不过,嘴巴里的享受并没有阻碍我留意四周的路景。寒冬腊月,凌晨六点多,怎么会有这么多穿校服的学生在路上走着呢,像似高中生,正急匆匆地往一个地方汇集而去。靠近一望,原来是一所中学。
不由心中感叹,好辛苦的他们,好有毅力的他们,还好我早十多年读书。想当年,初升高,选择保送本校而放弃去市里最好中学读高中,从而可以每天睡到接近8点,然后急匆匆5分钟内到达学校,因为家和学校就一墙之隔。
凌晨七点,终于找到一家开业的24小时便利店,男店员用疑惑的眼神打量着我,“一大早就进山呀,山上风大,冷哦”。“是啊,闲着无聊,出来逛逛咯”。若换是我,我也同样会用猜疑的神色来看待来者,一个寒冬凌晨独自踩着共享单车的高大背包客,是否计划着打劫呢。哈哈,多虑多虑啦,我只是来买生命粮食的。于是,在把背包装满水和干粮之后,就再无顾虑地往前继续骑行了,专心享受晨曦渐亮的明朗和晨早舒适的冷风。
02 少陵塬上的日出
早上七点半,在经过一段长长斜坡之后,抵达此程首站,位于少陵塬南畔半山腰的护国兴教寺。可惜来得太早了,寺院还未开门。咋办呢?干等吗?肯定不啦,四周走走吧。于是,环顾四周,找到寺院旁边通往塬上的一条道路,慢慢往上爬。
东方,远处,微微亮的天空,是一片深灰白。晨曦的微光照射着塬下村庄,屋顶散射着点点光亮。村庄仍未醒来,还笼罩在渐薄的雾霭之中,依旧是晨早的一片寂静,只偶见一些老者缓缓穿梭于屋间小道。
登到塬上,北望,视野开阔,穷目之处尽是一片平整,不见突起的高山或者高楼。在塬中,田野之间,散落着或大或小的村庄,点缀其中。终于,切身体会到塬和平原的词意了。
回头南望,那是塬上田野、塬下村落、樊川沃野,还有隐藏于雾霭之中的秦岭翠华山。若是天气晴朗,眼前是何等景观呢?想象下,挺满足。
望着东方尚未升起的太阳,心生一念,那就在塬上体验一把赏日出吧。
早上八点,锚在两条大道十字处,面朝东方,抬头望日,在此站立了半个多小时。此刻,塬上还是挺冷的,静止的我冻得直哆嗦,让偶尔从旁走过的晨练老者侧目打量。一大青年,一大早,站在这里干啥呢!在这里练功呢。^_^!
东方天空,逐渐由灰白转亮白再转橙黄,尔后跳出太阳那小小的身躯。在云层薄厚之间,光线交错相间,透射出绚丽诱人的色泽。耐心等候,很快就能拍到光芒四射太阳的影像咯。
不知为何,云层瞬间变厚,遮住太阳,于是橙黄的天色变为浅灰。云层或厚或薄,呈现出透明质感,偶尔光线从中逃逸而出,显现出靓丽的光斑或者光芒,不断轮换转变。于是,体验了一把光影切换所带来的微妙变幻。
八点半,太阳用它那强悍的力量,一扫碍事的晨霭,露出它四射的光芒,照亮眼前的一切。这时,它太耀眼了,已经无法用肉眼直接观看,于是转向其他视角。
此时才发现,原来我身处一片美景之中而一直没有发觉。合适光线对于美景而言,是多么重要呀。平整的塬上田野,不同层次的色泽,结合柔美线条与多样组合,给与心眼美好的冲击,留下无限想念的魅力。
塬上远处零散村庄与多样色泽,还在不断诱使我前往。可惜我今天目标不是塬上一游,那改天再来造访吧,于是折返。在返途中,太阳与塬上不同物品的组合场景,营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如下几种场景,茂密草地的散光、新犁田地的反光、规整田地的柔光,还有灌木丛间的斑驳,你喜欢哪种呢?反正我都喜欢,博爱嘛。^_^
03 护国兴教寺的晨早
九点,回到护国兴教寺。此时,寺院大门已经打开,几位香客已在内祭拜参观。我则直奔我的目标,兴教寺塔(玄奘舍利塔、窥基舍利塔、圆测舍利塔三塔合称)而去。
兴教寺塔,这三座灵塔组成一个品字,玄奘舍利塔高大而居中,窥基和圆测舍利塔略小而一左一右相伴。玄奘这两位得意门生,陪伴其左右,相守逾千年。三座灵塔周围,留有多块石碑,记录此寺与此塔的往事今生,值得一阅。绕塔三周,细细端详砖塔结构与细微之处。忽然发现,玄奘舍利塔(唐三藏塔)的门栏上系有一白色锦帛,应该是哈达,挺耀眼的,估计是有藏民曾到此探访。
尔后,来到兴教寺塔后面三藏院的回廊处休息,歇歇脚,确实也有些累了,顺便吃点干粮补充下体力。休息期间,碰巧聆听到一扫地僧与一老妇人关于生死的对话,有幸体验一把佛心禅意。
老妇人近期经常发梦,在梦中遇到已逝老父亲,而在梦醒之后,无限想念而期待能与其相见唠嗑,聊聊家常与生活酸楚。可惜,老父亲火化了,而且骨灰也不知撒向何处,无从寻找,所以心生苦闷,前来找僧人开解。扫地僧用梦来形容人生,入梦即入世,梦醒则离世。人一生,如在梦中,酸甜苦辣,恍如过眼云烟,在梦醒时分则消失不见,难以寻觅,唯留梦中人一丝思念相系。恍如电影Coco对白所言,“当世界没有任何一个人记住你的时候,你也将从这里彻底消失,每个人都不是孤岛,与自己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互相铭记关心,赋予人生温度,才是生命的意义。”
哎,把眼泪收收,不煽情啦,看你哭成一个泪人似的。生与死,是一个诱人的永恒话题,但不是此篇的重心。休息之后,双脚舒服了,体力恢复了,继续把寺院逛了个遍。这里有很多精彩的视角和历史印记,我就不剧透太多,留给你自己亲自来发掘吧。十点半,继续在路上。
04 百塔寺的银杏古树
经过两个小时的骑行,在穿越多条村道和忽上忽下的环山公路,或者好奇心驱使下拐入其他道路,或者过于兴奋骑过头而拐回头之后,终于在十二点半抵达百塔寺。
实际原计划的下一站是南五台,但是在骑行10公里后休息时(对的,就是骑行记录图中有奇怪n字母那个地方,那是为了追寻路边标示牌标注的景点而拐入,但是最终探寻无果后重回主路),在百度地图上随意搜索附近景点时,百塔寺这三个字跃入我眼。它景点介绍中的百塔奇观和相关照片(局部图,产生视觉误解而导致认知错误)诱使我,在我行程单上额外增加至少10公里的骑行。当时,考虑到时间还充足而且体力还能支撑,那就加上吧。出行,就是这么随心随意。
百塔寺,围墙上写着大大的三阶祖庭四个字,不懂三阶是什么,但祖庭两个字却彰显它深厚历史。原本期待里面另有一番洞天,会有好多惊喜,可惜实际让我回归现实。在旁边找到一打开侧门进入,两棵侧柏、一大香炉、一座法堂、还有屋后一棵银杏树,一眼就望穿。好小的一座寺院,跟景点介绍描述不符呀,误人哟。哪里有百塔奇观呢?!
拐到屋后,惊喜地发现一棵银杏古树,在树前筑有龛台,内立有树神两字的牌位,在其前面放置香炉供人插香。于是,站在寺院里面能站得最远的地方,给银杏古树来张尽可能全的照片。若当时是秋风起雨霜下满树黄的时节,那么此景会更加绚丽惊艳。届时,再来拜访了。
此树已存活1700年,亲眼目睹三阶教从始而兴后亡、从荒芜到骑马关山门再重回荒芜、从信行筑塔到百塔林立再到塔林全毁的过往。往事如烟,起落反复,一觉醒来,恍如隔世,世间已千年。
银杏古树的偶然相遇,消除了遇不到百塔奇观的失落感。在此,稍作停留,又再次出发,前往南五台。
05 石砭峪的秀丽山色
天子峪至石砭峪这段,乡道从田间地头穿行而过,两边是间隔有序的高大树木。往南望,翠绿田地尽头,群峰叠翠,尽显秀气。在阳光的适当糅合下,好似一幅秀丽的水墨画,浓墨淡画,层次分明。可在金秋时分,再次探访,估计会有不同的视觉惊喜。
尔后,经过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馆,当时却没留意经过的是它。只见围墙高立,外墙装饰得挺有特色,以为是某特色酒店呢,于是就匆匆一扫而过。
06 南五台的宽广舒畅
推着单车,沿着一条长长坡道往山上走,忽然见到一块写着“弥陀古寺”的标示牌,看到“古”字就来了兴致,于是拐入前往。
弥陀古寺,藏身于村庄居民房屋边,属于南五台景区管理的景区外寺庙,规模还算可以,有山墙和三间房屋。寺院蛮安静的,里面种植了几棵玉兰树,挺大棵的,有一定的年岁。当时,已经有小小花苞,尚未开放。若满树玉兰花儿,一定好美。
恰巧遇到两位女居士在法堂外,坐在台阶边,端着书,正在仔细阅读。于是,我悄悄地找好角度,将此刻宁静的场景记录下来。
两点钟,终于抵达南五台景区大门。门票50,摆渡车单程20。摆渡车一定得坐,不然得沿着景区内公路走至少12公里才能到达行人登山道。印象中,摆渡车在山间公路左绕右转地走了30分钟才到达行人登山道起点,一直都在爬坡,而且坡度还挺大的。若行走的话,猜测得3个小时。
站在行人登山道的起点,抬头仰望长长的楼梯,好似望不到尽头,于是不断打量着颤抖的双腿,心中有种绝望的感觉。“既来之,则努力之”。不放弃,爬吧,能爬多远就爬多远。于是,三五步,歇一下,喘口气,不断重复,缓缓爬行。
途中,经过黑虎殿,内有一棵千年侧柏和一座经营中的佛堂,比较纯朴和原始。若细细端详,能有不错的视角和感触。
尔后,经过紫竹林、四天门。
前行路途中,几棵大树让我感触颇深。透过它们那庞大树冠望向蓝空,视野之中只有蓝黑白三种颜色,简洁纯粹而又如此诱人。就喜欢这种简约美,清蓝之美,更何况当天是重度雾霾天气。舒畅美景,已经让我忘记疲劳和苦痛,整个人好似满血复活了。冲呀!前方的美景,我来啦。
三点半,穿过圆光寺山门,到达圆光寺前的观景平台。这里立足之处就是观音台,视野开阔。环顾四周,有一览众山小的错觉。若天气晴好,往北望,能望到关中平原的长安城。
站在观音台上,对望而去,最高的另外一座大台就是灵应台,中间点缀着文殊与清凉两座大台。文殊台上有文殊院,清凉台上则有一座石亭。
从观音台前往灵应台的路途中,简直是视觉盛宴。黑、白、灰与蓝的交错,又是一片纯净的景观。喜欢。
然而,回首一望,又被另种景观给收服了,心甘情愿地被收服啦。蓝天、白云、太阳与观音台的剪影,光与影的交汇,你喜欢吗?反正我是好喜欢。
攀爬灵应台上的楼阁,最终站在楼阁的最顶端,享受着四面来风以及响彻山谷的楼阁悬钟钟声的清彻与宽广,不过就是有些冷。灵应台前右手边还有一座大台,上面是未完成的建筑物,只见部分青砖遗留在它上面,原本以为是尚未攀爬的第五座台兜率台,但实际它是舍生台。由于时近五点,日落很快,而且山风太狂野了,所以就放弃去攀登这座大台了,留待下次吧。
下山路途中,偶见天空一朵云,好似一只展翅翱翔的凤鸟,停留于山谷之间。喜欢。
07 精疲力尽的努力坚持
到达南五台景区大门时,一轮圆月正缓缓爬升,已高悬半空之中。此时,还有末班公交车可以搭乘,可是我忽然发现放置于停车场草丛中的共享单车还在,不由心中一喜,不像前不久辛苦将车骑到净业寺然后下山时发现不见了而只能一路慢慢走下来。于是,心生一念,不如疯狂到底,骑单车回去吧,另外把陪伴一路的单车扔在此处,怪可怜的。
单车开启,骑行回家咯!最终,发现连续骑行了30多公里,而环山公路、子午大道宽敞易骑,于是一路全速狂飙。到了最后5公里,饥肠辘辘、有失温状态而且难以用力,但是不敢中途停车,因为担心一停下来就无法再骑得动,所以保持很低速度慢慢骑着。
咬着牙,保持清醒的意识,继续努力,坚持到最后一刻,可以的。最终,还是最终安全返回家里,完成今天的疯狂一游,在路上近16小时的疯狂一游。
08 随手创作的诗文
一路走,一路发朋友圈。为了逼格,随手整了两首五言律诗,用于记录地点和随感,匆忙而作,不一定符合律诗和韵律格调的要求,纯粹好玩而已。
~ 到观音台之后 ~
百转万台阶,终上观音台。
远眺诸峰秀,清蓝在汝心。
~ 到灵应台之后 ~
山风弄悬钟,清彻遍山中。
灵应台前望,仲有一险峰。
~~~ 结束 ~~~
作者+摄影者:杰克里德斯,惯用名Jack Li,管理者、旅行者、业余作者、摄影爱好者,带着理性,又有点文艺,又有点调皮。
欢迎你的点赞和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