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忌巧,笨拙是一种被低估的天赋。

2022-11-20  本文已影响0人  愚9

有学生曾向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请教:“什么样的人更容易获得别人的好感?”

南怀瑾说:“一个笨人,一个不玩手段,对人做事都非常诚恳的人。”

曾国藩的一生就在诠释,笨是一种被低估的优势。

同时代的左宗棠,秀才,举人,一考就中,晚一些出生的梁启超,更是少年得志,相比之下曾国藩却考了七次,才考上秀才,还是个末等秀才。

连续六次的落榜,连曾国藩自己都觉得自己笨,感慨上天没给他一个能和雄心相匹配的聪明大脑。

据说,当年他在家读书,有个小偷恰巧藏在他屋子里,小偷原本打算等曾国藩睡着了偷东西。

结果一篇短短的文章,曾国藩怎么也背不下来,最后小偷都背会了,不但当着曾国藩的面,背了一遍,还气得大骂:“你这么笨,还读什么书。”

不聪明的曾国藩,在读书考试上,只能下笨功夫。

读书时,不读懂上句,就不读下句。

读不透一本书,就绝对不读下一本。

考试上,他研究历年考题和范文,反复对比自己的文章,总结出一套应试技巧。

这样的笨功夫,为他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让中举之后的曾国藩,仿佛开挂一般,也就两三年的时间,他一路考进翰林院。

不仅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还收获了皇帝和军机大臣的赏识,为他不久之后的十级连升,埋下了伏笔。

这看似一飞冲天,其实背后藏着的是千锤百炼。

相比之下,同期名列前茅的左宗棠,却因为屡次考不中进士,而放弃科举之路。

喜欢下笨功夫,是曾国藩做事的底色,但偏偏是这番笨功夫,赋予了他干什么,就成什么的本事。

所以,后来曾国藩会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胡适说过:“这个世界聪明人太多,肯下笨功夫的人太少,所以成功者只是少数人。”

有多少聪明的“方仲永”,最后却只能庸碌的过完一生,又有多少笨拙的“曾国藩”,踏踏实实的走向了人生高光。

人不怕笨,最怕的是自作聪明。

笨拙的人不会取巧,也因此不放过每一个细节,把所有的路都走了一遍,看似笨拙,反而打牢了基础,也打通了前路。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