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程的新亮点----传统文化教育

2022-05-19  本文已影响0人  01剑客

      在校长领导下,我们把优秀传统文化课导入校园课程,一开始大家觉得有难度,因为传统文化给我们的印象是文言文、古诗词,或是茶艺、扇子、京剧这些我们独有的文化。而这些于学生来讲是枯燥的,特别是中职学校,这些不是他们感兴趣的。但是这传统文化教育要推行下去,往大了说我们要为民族传承我们的文化,往小了说传统文化中蕴含了我们这个民族最经典的道理,有做人的,也有做事的,学习这些更容易让学生启智润心,提升涵养。

      接下来开始开发我们的课程,我们酝酿的第一个题目是孝,孝是道德的根本,立德先立孝。

说到孝我们在典籍中找到很多名句: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

      曾子曰:“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以上选自《孝经》。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 ”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以上选自《论语》。

.......

    还有“百善孝为先”,“孝心开,百善皆开”,“不孝父母敬神无益”,“在家敬父母何必远烧香 ”。

  孝是做人第一德,是做人的根本。孝敬父母是做子女的本分,这不仅是做子女的权利,更是做子女的责任。

那为什么要孝敬自己的父母呢?因为父母对我们有十重恩,我们是很难报答的。

【一】怀胎守护恩

母亲怀孕前三个月,每天小心翼翼的,孕吐反复,再难受也得想办法吃下去,要为胚胎的发育提供能量。胎儿的重量天天增加,母亲觉得有山狱般的沉重,胎儿在母腹中乱踢乱动,使慈母觉得如同地动山摇,心惊胆颤,心上一直惦念腹中的胎儿。不能用化妆品,感冒不敢服药,不能穿喜欢的衣服,不能躺平睡觉,一心一意守护着你,期待着你。

【二】临产受苦恩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骨开十指,只求平安。在产房,母亲要经受怎样的疼,才能听到那一声啼哭,而又是这声啼哭仿佛驱散了剧痛,使母亲那颗悬着的心恢复平静。有人说,这种痛就像经受皮鞭不停地抽打,使你痛得来回翻滚,而且是持续两个小时。这就是母亲为了我们要经受的痛。

【三】生子忘忧恩

当医生抱着婴儿给母亲看并告诉母亲一切平安,刚经受剧痛的母亲反而会倍加欢喜,嘴角的那一丝微笑只因为你是平安的。

【四】咽苦吐甘恩

母亲自己吃粗劣食物,而以甘美之物哺育婴儿,只要子女能得温饱,自己挨饿受冻也心甘情愿,只要儿女欢喜快乐,父母就感到安慰。

【五】回干就湿恩

母亲照顾我们无微不至,夜晚婴儿尿床,弄湿被褥,赶快把孩子移到干燥的地方,自己睡在又湿又冷的地方丝毫没有怨言。只要孩子睡得好,自己受冷受冻并不介意。母亲的双乳,是孩儿的圣殿,带给孩儿温暖与健康;母亲的两袖,更为孩儿遮挡了风寒。还要想方设法博取孩儿的欢心笑脸,只要儿女睡得安稳,母亲也就心满意足了。

【六】哺乳养育恩

由于得到父母的哺乳养育,关心爱护,我们才得以长大成人。即使我们身体残缺,即使我们长得丑陋,父母也从来没有嫌弃过我们,还是不厌其烦地关心照顾我们。我们受到过母亲的嫌弃吗?母亲会因为我们长的丑、淘气、成绩不好、闯祸而嫌弃我们吗?不会。

【七】洗涤不净恩

我们在幼儿的时候,大小便还不会自理,需要父母来照顾,衣物上几乎都带着屎和尿,都需要父母去清洗。但父母没有嫌弃我们,她们不怕脏累,就怕我们受一点点委屈。让不还会自理大小便的我们保持干爽洁净。

【八】远行忆念恩

“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我们出门在外时,父母总是操心挂念,担心孩子吃不好、睡不好,担心孩子冷着、热着,心中充满忧虑。但做子女的往往相反,父母出外谋生,我们在家吃喝不愁,却不知道惦念在外的父母。

【九】深加体恤恩

父母看到我们受苦受累,她们就总会想尽办法来帮助我们,为我们分担。在他们年老体弱,需要人照顾的时候,也总是给我们报喜不报忧,从来不提一点要求,总是怕我们挂念,怕给我们添麻烦。

【十】究竟怜愍恩

“母年一百岁,常忧八十儿,欲知恩爱断,命尽始分离”。父母是这个世间最爱我们的人,父母对我们的爱,无微不至,真诚无私,永恒不变,至死不休。不管是我们小时候,还是长大成人;不管我们是穷困潦倒,还是出人头地,父母对我们的爱都永远相随。

这十重恩,我们想过吗?我们能报答吗?这是我们很难回报的恩情。所以我们要孝敬父母。

怎么孝敬父母呢?

根据古圣先贤的论述,孝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就是,孝父母之身。

就是赡养父母之身,让父母衣、食、住、行、医等,无后顾之忧。

这是子女最基本、最基础的责任和义务。孔子曾说:“事父母,能竭其力。”也就是要尽力赡养父母,满足父母的生活所需。

第二个层次就是,孝父母之心。

就是对父母恭敬、孝顺,不让父母担忧、伤心、生气。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认为,如果仅仅养而不尊敬父母的话,那与养动物有什么区别呢?所以,养父母最重要的是从内心发出对父母的恭敬。)

孔子还说,“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对父母保持和颜悦色是比较难的。父母有事,儿女去代劳,有好东西让父母先吃,这还不够。)

除了尊敬父母之外,还要做到“父母惟其疾之忧”。意思是,只有自己生病让父母担忧,其它的都不会让父母担忧了。

第三个层次就是,孝父母之志。

就是不辜负父母的期望,实现父母的愿望。父母培养我们,并不只是希望我们在他们面前端茶倒水,更重要的是希望我们能够成才,对国家、对民族、对他人有所贡献。所以,一个人在为国尽忠,为民服务的时候,这就是在尽更高层次的孝,这也是古人所说的“大孝,孝天下的父母”。

第四个层次就是,孝父母之慧。

就是能够劝谏父母,帮助父母改过,增长人生幸福的智慧,安度晚年。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意思是,父母并非事事都是对的,也有说错、做错、想错的时候,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要婉转地劝说;如果父母不听取自己的建议,仍然应该恭敬而不要顶撞、争吵,尽心操劳而不要抱怨。

《弟子规》上说“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父母有过失,不能一味地顺从父母,而是要委婉地劝谏,要帮助父母纠正,但是,劝谏的态度一定要和颜悦色。

学生听完以后,似乎若有所思。

在这中间播放了刘和刚含泪跪唱的《儿行千里》:

衣裳再添几件饭菜多吃几口

出门在外没有妈熬的小米粥

一会儿看看脸一会儿摸摸手

一会儿又把嘱咐的话装进儿的兜

如今要到了离开家的时候

才理解儿行千里母担忧

千里的路啊我还一步没走

就看见泪水在妈妈眼里妈妈眼里流

妈妈眼里流

替儿在擦擦鞋为儿在缝缝扣

儿行千里揪着妈妈的心头肉

一会儿忙忙前一会儿忙忙后

一会儿又把想起的事塞进儿的兜

如今要到了离开家的时候

才理解儿行千里母担忧

千里的路啊我还一步没走

就看见泪水在妈妈眼里妈妈眼里流

妈妈眼里流

在周末时,我们给学生布置了家庭实践作业,为父母一次脚,为父母做一次饭。

在返校时大家交流分享,很多同学理解了父母的不容易,理解了父母的艰辛,有的家长在接受孩子洗脚的时候落泪了,有的孩子在触摸父亲脚的那一刻哽咽了,有的洗完后沉默了,有的洗完后给父母一个深深的拥抱......

凡此种种,都感觉对父母的恩情理解的太少,感觉自己做的太差劲儿了,感觉辜负了父母。

教育在此刻发生了作用,教育也从此刻开始。孝心就是善心,让爱回到原点,孝敬父母是我们一生的必修课。让每一个学生怀着一颗孝心去经营自己的学业、职业、事业、志业,才会有源源不断的能量。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