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青春

这个元宵,我在北大同诗歌与美共度

2018-03-05  本文已影响164人  知己天涯会在简书

记百年新诗华语诗歌春晚

应北京电影学院柴金龙导演邀请,Samuel以调音工作人员身份参与了本次活动,然而我付出努力更多的,是作为一名志愿者

无非就是搬运物资,接待贵宾等常规事务,期间与北师大北大北外等名校学子,对于本次活动进行了交流

诗歌还是比较小众的,此时在我心里觉得自己对于它是不敏感的

接着我进了彩排的大厅,被炫目的画面所吸引,不禁有了期待

以上俱是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礼堂活动照

开场的歌手与歌曲都不知名,整体节奏也很仓促,观众占座位等乱象频出

但节奏还是被带动起来了,当然这是一种浮躁,喧闹的浮躁

三位主持人只有一位是专业人士(崔志刚),其余是诗人以及舞蹈家

事实证明,专业主持人进行转场非常流畅而善于用细节给人印象深刻,比如调侃自己想唱歌活跃气氛,而崔志刚还是以稳重著称可以做到这份上,内心为央视主持人加分

刘半农老师的《一个小农家的暮》,成为了百年新诗前半部分,难得的轻松之作

她在灶下煮饭,
新砍的山柴,
必必剥剥的响。
灶门里嫣红的火光,
闪着她嫣红的脸,
闪红了她青布的衣裳。
他衔着个十年的烟斗,
慢慢地从田里回来;
屋角里挂去了锄头,
便坐在稻床上,
调弄着只亲人的狗。
他还踱到栏里去,
看一看他的牛,
回头向她说:
“怎样了──
我们新酿的酒?”
门对面青山的顶上,
松树的尖头,
已露出了半轮的月亮。
孩子们在场上看着月,
还数着天上的星:
“一,二,三,四……”
“五,八,六,两……”
他们数,他们唱:
“地上人多心不平,
天上星多月不亮。”
崔志刚 舞蹈家

辛笛前辈的《风景》是第一个给我震撼的,这固然离不开朗诵家的再度创作,但内容确实饱含家国情怀

列车轧在中国的肋骨上
一节接着一节社会问题
比邻而居的是茅屋和田野间的坟
生活距离终点这样近
夏天的土地绿得丰饶自然
兵士的新装黄得旧褪凄惨
惯爱想一路来行过的地方
说不出生疏却是一般的黯淡
瘦的耕牛和更瘦的人
都是病,不是风景。

《一片槐树叶》和《乡愁》精于意象,都是台湾诗人的杰出作品


诗歌美人,相得益彰

同为思乡诗,给我最深刻印象的是彭邦桢的《月之故乡》,朗诵画面中白衣姑娘,舞动芳华,让我想到了《洛神赋》中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

        天上一个月亮
  水里一个月亮
  天上的月亮在水里
  水里的月亮在天上
  低头看水里
  抬头看天上
  看月亮,思故乡
  一个在水里
  一个在天上

新诗离不开少数民族诗人的闪光,彝族诗人吉狄马加的《古里拉达的岩羊》,便是其中的明星再一次瞩望

那奇妙的境界
其实一切都在天上
通往神秘的永恒
从这里连接无边的浩瀚
空虚和寒冷就在那里
蹄子的回声沉默
雄性的弯角
装饰远走的云雾
背后是黑色的深渊
它那童贞的眼睛
泛起幽蓝的波浪
在我的梦中
不能没有这颗星星
在我的灵魂里
不能没有这道闪电
我怕失去了它
在大凉山的最高处

我的梦想会化为乌有

原件我私人化的描述。后半段很多诗歌祥和喜气,却没能带给我很多感染,而收尾流程也显得累赘,既然诗歌打动人心,便以食指先生《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作结,这是我整场表演最喜欢的一首诗歌,感谢优秀朗诵家与表演者

一片手的海洋翻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声尖厉的汽笛长鸣
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
突然一阵剧烈地抖动
我吃惊地望着窗外
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
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我的心胸
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
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的手中
线绳绷得太紧了,就要扯断了
我不得不把头探出车厢的窗棂
直到这时,直到这个时候
我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一阵阵告别的声浪
就要卷走车站
北京在我的脚下
已经缓缓地移动
我再次向北京挥动手臂
想一把抓住她的衣领
然后对她大声地叫喊:
永远记着我,妈妈啊北京
终于抓住了什么东西
管他是谁的手,不能松
因为这是我的北京
是我的最后的北京

很多时候,你以为自己不喜欢某件事物,首先很可能你根本没有了解过它,更无从领略它极具魅力的一面

感谢诗歌春晚让我对诗歌看法一变

是为结尾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