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爱。

2017-06-10  本文已影响32人  懒熊熊
相爱

有一个概念叫“假性亲密关系”很值得思考。简单的说就是你们关系是亲密关系,比如母女,比如夫妻,但心却很远,彼此并不了解。这种“假性亲密关系”是导致心理疾病的根源之一。

“假性亲密关系”的实质是彼此不是鲜活的人,而是“物”,这种关系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情感”。举个例子:比如一个特别注重外在面子的家庭里父母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是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情感”。这样的家里,所成员都趋向物化,都要做美化这个家庭的标签,这样的家庭出来的人往往不是一个鲜活的有缺点有缺陷的人,更像是一个精雕细琢出来的工艺品。

从心理学角度讲所有的心理问题归根到底都是关系的问题。“感情+规则”的亲密关系才是生命里良性的支持系统,才是有生命力的亲密关系。

其实夫妻、朋友、亲子这些亲密关系的核心都是“相爱”。我们相爱,不是因为置身于某种既定的关系,而在于,你经历过、参与过、见证了我的人生,我孤单时有你相伴,我需要时你在身边,这样我们的世界才息息相关,我们的感情才深厚绵长。而在这彼此陪伴里,我们会收获许多美好体验,这才是真正的亲密关系。

“相爱”“亲密”其实都是个挺虚幻、挺抽象的概念。我觉得抽象和虚幻的概念都需要具体化的行为来做支撑。比如“相爱”这个概念,就不能只是些虚无缥缈的山盟海誓的情话,更应该是一些实实在在的守望与相助的行动。相爱就要落实在生活的土壤和细节里,得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在乎和行动。

40年来我们进入了一个高度物质化的时代。表现在人际交往中就是把关系称为人脉资源,这是对关系的物化,表现在个人成长中是追求“有用”的标签,这是对个体的物化。但人之所以叫人,人际关系之所以叫关系,其本质都是要保持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互动的。人是需要感情的生物,不是无感知的物质。一切都被简单的物化,冷就成了常态。

缺乏意义且不留痕迹,绝大多数人经历的绝大多数事,不过如此。世事本已苍白潦草,若一辈子从没和某个人有过妥善完整只因互相喜爱而生的内在联结,那样的生命,确实荒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