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热之爱——《梵高传》书评
周璨然 八(5)班
当我第一次接触到《梵高传》的时候,我是对他及其不感冒的。在我看来,绝大部分的外国小说是生涩难懂的,奇异的形容和过深的内涵,让我一个连生活都不算体验深刻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负担。但好书,贵在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当我第二次从我的书柜里拿出满布灰尘的它事,我们像是恋人一样相爱了。若以只看一两遍,那是不够的,于是我决心给这本治愈我的书写一个书评。
它的句子在我眼中像是顺滑的流苏,一路看下去都不带喘气。里面的内容像是延绵的山峰与低谷,让你的情绪随着主人公一同跌宕起伏。里面的画作,给人一种深邃而又宁静的美。一本就连少年也能有所感悟的书,其内容和情节的吸引像是毒素,诱导着我去看。打破了一般人对于艺术类书籍固有的思维,认为他们是普通人无法触及的领域,《梵高传》正好打破了这个刻板印象,令你见证一个伟大的艺术家的一生。
可以看到在早期的画中,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在巴黎的一幅自画像。画面显出一种深沉的样子,用色大块,并不细节但是却很好的让你感受到这个人的存在。而后期的画,如我最爱的《阿尔的吊桥》却给人一种恬静的乡村生活,令生活在快节奏的时代的人们穿越到19世纪的乡村。浅蓝的湖水没有深不见底的空洞感,反而更像是天空一样美丽,粗略的线条却刚刚好表现到水波在船前流动的样子。这书中的一切都是精神上的宝藏。
可难以置信的是,这样美丽的画作居然是需要一个艺术家耗尽生命和精力,体验一生的痛苦后给世界留下的最宝贵的遗产。艺术家们像是用血液来作画的一样,当创作的高峰过去,也就迎来了生命的终结。可是流传于世的不仅是不朽的画作,更有画家本身的经历和精神,如里面所说的,世间的一切都会如白驹过隙,唯有那一个形象能永存于人类心中。形象是存在于人性中的,令你在看见画的时候能会想起千千万万个像画中人一样的人们。
梵高这一生,经历了无数的苦难。
他一共爱上过4个女人。乌苏拉让他初次体会到灵魂对爱的渴望,没有人能离开爱情。莫泊桑的《月光》中的神父,认为女人的爱都是无聊且罪孽的,却在侄女的爱情中发现上帝也需要爱。但是乌苏拉拒绝了梵高,在之后的日子里,梵高也感谢乌苏拉,因为她让他意识到那时的爱是多么幼稚,多么的冲动。他却以为自己能遵守诺言一辈子都爱她。
凯给了他痛苦的一击,她先似乎给他了他希望,那一句“不,绝不!绝不!”却彻底伤透了梵高的心。令他意识到自己永远都是一个不配被爱的孽种。爱太短暂了,上帝创造了爱却留给他连皮肉在火烤中经手痛苦的时间都不到,痛苦像是尝到心意被燃烧后的灰一般苦涩,没有人爱他,他逼迫自己忘记凯,投入到画作中去,使他的作品更加添上了一种无处言说的孤独。
在海牙,他遇见了克里斯汀,那是一个洗衣工兼任妓女的女人。她愿意做梵高的模特,使梵高感觉到一丝希望,他似乎不是不配被爱的可怜虫。他有家,虽然很简陋,克里斯汀是他的妻子,他们有一个可爱的儿子,虽然不是他的。但是随着克里斯汀的回复,她的本性暴露了出来。她不是一个能陪梵高度过一生的女人。
最后遇见的是玛高特,一个疯狂爱上梵高的女子。她的家庭几乎是一种病态的表现,在姐姐们的阻挠下,她与梵高被迫分离,以玛高特服毒自杀,梵高离开为结局。
这四场爱情,是梵高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他只有体验过爱,才能画出爱。受过伤才能忘却痛苦与凡尘,一心作用于作画。每一场爱恋是从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一个失意的年轻人到一个穷困潦倒的画家再到步入壮年尾声却没有丝毫成就的失败者。但这一次次的失败,让他变成了一个流浪汉,专注的走着自己作为一个艺术家路。
事业
梵高一生中做过3个职业。分别是卖画家,牧师,和画家。
梵高开始是一个有些自闭的小伙子,在对乌苏拉的爱的影响下,他开始积极的卖画,想要给每一个顾客推荐他认为最为艺术的画作。他卖的很成功,但是他却深刻的意识到,这个世界上能真正欣赏画的人太少了。有能力卖画的人流连于美丽的东西,那是令人麻痹的。真正藏有深意的画却卖不出去,他意识到了那些人的自私,傲慢和随意看低别人。这不是他追求的艺术!当乌苏拉拒绝了他的爱后。他离开了家乡,打算去做一个牧师。
他去了黑埃及,那里的人们整天生活在矿山下面,过着靠一点点食物勉强充饥的生活。他想在那里带去希望,他做演讲,告诉每个人上帝的存在。想要让人们信任你,首先就要跟他们一样。疯狂的梵高过上了矿工一样的生活,他饱受疾病和饥饿的折磨。却依旧希望能给人们带来一点希望。但是在最后,当矿工的亲人们都被埋在了地下,于泥土融为一体的时候。他明白了,为什么这里的人们不会离去,为什么上帝没有显灵。这里是他们的故土,他们生来就是做矿工的,就像农夫和田地,生来就是一体的。上帝?如果他真的看见了为什么不来拯救他的子民?不断打击这些人们的,是他们信仰的上帝!不过是孩子气般的借口,上帝只是属于穷人们自我慰辛。没有上帝,只有痛苦,残忍,无休止的,莫名其妙的混乱。
他开始重新拾起自己生来就因该做的职业,画家。但在这么一条路上却也是困难重重的。他的画没有人认可,毛威认为他的画一文不值,然他重新练习,没有一个人能明白画里的含义。他们的眼中只有病态的空洞的美,但是痛苦却是这些画最大的亮点。他后来又去了巴黎,在那,所有的画家几乎都是一个模子中套出来的。但是他却找到了疯子一般的同类。乔治修拉,保尔高更,塞尚,他们都是一名不值的人们,却想引起艺术的革命。梵高终于认识到他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员,开始把创作的方向改向印象派。最后又去到了阿尔,那里,他开始了无尽的创作,绘画能力不断成熟。他染上病,头发都掉光了。但笔下的画却越画越鲜艳,越画越美丽。最后当他回到巴黎时,他一生中最狂热的时光已经散去了。他没有任何事可做,最后以自杀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我认为,梵高的作品,远远没有比他的传记更令人感动。如果是一个普通人,他或许一辈子都无法理解画中的美丽,但是如果他读过梵高的传记,一定会感叹画家背后的艰辛。他教给我的,是在失败中不放弃,在痛苦时不抱怨,在幸福时不轻易迷茫,在被人怀疑时,永远相信自己的判断。我在这之前的受气,在我跟随梵高到黑埃及,到海牙,到巴黎,到阿尔的途中消失殆尽。内心受到震撼,生活上的不易,更令我确信我自己的观点。梵高伟大的画家,但他的画只有在他死后才得以被人们发现才华,这无疑是不公的。这样一个伟大的人,顶着层层压力下创造出的美丽华做却只能在死后实现价值。那我们在平常生活中,若是有歧义实在正常不过。又何必一定要争个你高我低?哪怕是价值观不一样,人性是永恒的。我们都会爱,会哭,会感动,会愤怒。那又为什么要为了我根本不信仰的东西放弃我的理想?梵高是一面镜子,我在前人走过的路中看见了自己的影子,我想像梵高一样,破荆斩棘去追求自己所认可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