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70 小力班113 如果父母和朋友同时约你,你会赴谁的约?
这两天被两个不同的人放了2次“鸽子”,原因都是因为长辈临时安排“任务”,不得不爽了我的约。有意思的是发起人是他们,最后不能赴约的也是他们,汗!
今早看见家庭群里一位长辈的推文,题目是《独生子女的时代隐痛:我们如此深爱我们的儿女,他们爱我们吗?》,文章开头引入一个真实的事件:
一位广州著名大学教授在电话中泣不成声,口口声声说被女儿伤了心。
去年十一黄金周,教授老两口没打招呼去到女儿上学的城市南京,本来是想给女儿一个惊喜,谁知女儿未“喜”,两位中年父母“惊”着了。女儿表现冷漠,甚至对父母突如其来的出现有点生气。后来教授两口子想让女儿陪着逛逛南京城,女儿以“与同学事先有约”为由拒绝了父母,匆忙离去。老两口在南京逛了一天后,心里愈发不是滋味,索性买票回了广州。
文章接下来就围绕“子女不爱父母”展开论述,说什么有些小孩飞黄腾达后,情愿捐款非洲,也不愿意孝敬父母……
其实在看完开头那个教授的故事,我就觉得作者结论下得有些片面。女儿见到父母没有表现出教授两口子预期中的喜悦,而且为了陪同学丢下了父母,教授父母就暗自伤心,认为女儿不爱自己,没良心。 最后教授问好友“我到底做错了什么?”我觉得教授两口子最大的错就是没有学会放手。
中国父母几千年来的思想是“养儿防老”,父母年纪大了,眼花了,腿脚不灵活了,自理能力差了,需要子女的照顾、我们称之为“反哺”。这种反哺本身没有问题,但父母要拿这个事情上纲上线,那就不太合适了。父母与子女之情本身就来就基于血缘。父母给予子女的是生命 ,这个子女一辈子都还不清。如果父母硬是借着血缘捆绑子女,那就违背了中国传统孝道的初衷了。感觉上文提到的教授两口子其实把女儿当做自己的“宠物”,而不是一个有独立人格、需要被尊重的个体。如果把女儿当做一个大人,他们就不会先斩后奏的去到女儿的学校,我想女儿不高兴想必是十一期间已经有了其他安排,父母的到来显然已经打乱了自己精心的安排。如果尊重女儿,就不会在不询问女儿安排的前提下,擅自做主要求女儿作陪;更不会因为女儿拒绝父母的要求而伤心难过。换个角度思考,假设女儿不是因为陪同学,而是因为学习原因(比如:考试),教授还会那么伤心吗?(没准会为女儿的上进感到欣慰呢!)
其次,这里面还涉及到时间观念和诚信教育的问题。回到本文开头放鸽子的事情。放鸽子是一种不讲诚信和没有时间观念的表现,除非有特别诚恳和正当的理由。像临时父母安排不关键的任务,比如买个东西,逛个街什么的,只要是生活能够自理的中老年人自己都能办到的。与此同时,约会的发起人定好了时间地点,并且双方达成一致的情况下,临时取消约会这是非常不礼貌的。并不只有正式的商务安排临时取消就不好,日常非正式的交往活动也是需要注意社交礼仪。就拿我的遭遇来说,当自己准备出发甚至已经在赴约路上的时候,知道活动取消,内心是非常崩溃的。因为自己的时间安排完全被打乱,被放鸽子心情也不好。经常爽约的人认为自己取消安排对别人来说影响不大,本质上是不重视别人的时间。答应的事情没做到可能涉及诚信问题。当然,因为非人为因素,且爽约次数不多的人不算在内。
如果父母和朋友都约我,我会看谁先跟我说;如果时间相差很近,我会看事情的重要性、有趣程度、自己的参与意愿来决定到底赴谁的约,一旦答应,一般都会做到,除了极个别情况。
放鸽子的人不一定是坏人,但放鸽子一定是个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