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该何处何从?
众所周知,教育按场所可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而家庭教育是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活动。
其实,在古代的时候人们已经很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了。从《三字经》中的: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到《礼记》中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社会发展到今天,学校教育的功能不断被强化,所以近些年“学区房”“择校热”持续增温,而家庭教育的作用似乎不升反降了。也许有人会说现在的家庭也越来越重视教育了:君不见,周末家长送孩子上辅导班像赶场?君不见,哪个孩子不是不舍昼夜,才艺双修?这些表象之后的真相是:家长对孩子的确是真爱一场。物质上无微不至,功课上步步紧逼,精神上麻木不仁。
回到家庭教育的定义上,来看下我们是怎么通过自己有意识地言传身教去影响孩子。一天,一个孩子气冲冲地挂掉了爸爸的电话。原因是:孩子在晚托班写完了作业,让爸爸来接他。爸爸正在打麻将,兴致很高,让孩子打的自己回来。也许爸爸觉得自己白天上班辛苦,夜晚搓搓麻将消遣一下无可厚非。人嘛,谁还没点爱好呢?让孩子自己打车回来还能锻炼他的独立能力,何乐而不为呢?但孩子挂电话的那一刻我明明听到了一句:你每次都是这样,打麻将最要紧。这句话里包含不仅仅是生气,愤慨,也许还有失望,无奈。都说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明明嘴上说最爱家庭,行为却总是证明了言不由衷。我爱你,但我并不想为你付出时间,陪伴。
也有花很多时间陪孩子“学习”的。最近看了个视频:一位爸爸每天吃晚饭时必问孩子:今天作业是什么?今天作业完成了吗?学校作业做了没?爸爸的理论是:对学生而言,学习是很重要的事情,所以我在饭桌上谈论他的学习是关心孩子。一开口必问学习,这是让孩子三省吾身的节奏?你的孩子从学校回到家里,他的家庭角色还是学生吗?诚然,关心孩子的学习没错,如果我们只关心学习,而忽略了学习的主体孩子本身,孩子本身的感受,孩子会认为他们本身不过是学习的工具,被学习俘虏了,那还有什么意义?如果孩子只能专注学习,成年人只能专注工作或赚钱多少,彼此之间不再有生活和情感上的交流,在亲密的饭桌上我们只能谈学习,不能谈生活,爱好,理想,抑或是其它,我们彼此都是在重复单调乏味无趣的生活。
还有的时候,我们会要求自己的孩子懂礼貌,要尊重他人,要有爱心,而我们自己却肆意妄为,难道就因为我们是成人,所以不需要掌握约束,也不需要向上?记得一次带儿子去游乐场玩,一个小女孩骑完玩具马就去玩其它的了,我儿子就坐在小马上玩。小女孩一转身发现有人在玩她玩过的玩具,一个箭步冲过来要打我的儿子,我把手挡在儿子脸庞在避免了她的手掌印打在我儿子的脸上。我质问她:你怎么可以随便打人呢?小女孩的奶奶这才反应过来,走过来,没有道歉只有解释:她才两三岁,不懂这些的,她以为这都是她的玩具……,在孩子奶奶和我理论的瞬间,小女孩又伸出巴掌趁我不备打我儿子的脸,我的孩子吓得大哭,后退了几步。这时孩子的奶奶还是没有道歉,只说了句:你不可以打人啊。彻底无语了。家庭教育并不局限于在家庭内部,作为孩子引路人的家长,我们不能在适当的时机告诉孩子何为对,何为错。这个家庭还有教育可言吗?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何去何从,敬请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