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自省
(感知随想)
今天在群里听到这样一段描述:
当你发现有一个人,你说什么他都能够理解,沟通很顺畅,你也很享受那个过程,好像找到了人生伴侣和soulmate。但你可能只有1%的可能性找到了soulmate,99%的可能性遇到了一个情商和智商都比你高的人,因为某种特殊的原因对你使用向下兼容。
看到这句话,脑子里的第一反应:
别人对自己的理解和包容要感恩,不要过分觉得是自己的情商高,或是自己对这个事情的驾驭能力强,任何一件事或一段关系的促成都是双方共情能力的结果,绝非是一方所致。除了回应以积极的态度和赞赏的情绪,还要时刻自省自己在这段关系和事件中处理的不足,所谓谨小慎微。
认真反思后,做了如下总结:
所谓情商,存在两种状态,一种是感知的到,一种是感知不到的
所谓感知的到,就是你能明显觉察到,对方在这个事情和这段关系中的驾驭能力,张弛有度,游刃有余,既能照顾到你的感受,又能使得这个事情处理的很周全。并且你心里非常清楚的能识别到这种能力是在你之上,是一种职业,修养的体现。所以在感叹自己幸运,并羡慕对方的情商能力高之余,多思考自己如何能像对方那样,张弛有度,处乱不惊,有条不紊。 这是体察并学习的过程。
所谓感知不到,就是我们丝毫没有察觉是对方的高情商所为。正如认知学所说,人的最大问题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这种情况就会使得,你无法理解这个融洽的场景是对方不断周全的结果,因为你还不具备足够的情商来理解对方的情商,这句话说起来有点绕。就好比如,哥德巴赫猜想中证明5=2+3,如果你没有足够的数学功底,不了解背景,你是无法理解这有什么好证明的,即便证明出来,又有什么高明之处,我们的惯性思维,只会认为这是一个常识问题。所以说,你的认知边界决定了你的眼界。
而更糟糕的是,有时我们反而觉得,当下周全融洽的场景,正是自己情商高的体现,在一段和风细雨的沟通后,除了自我感觉良好外,也就不了了之了,甚至会带着这样的一种情绪和优越感,影响到后面事情和随后关系的处理。潜移默化,久而久之,就成了惯性思维,根深蒂固,难以根除。 而这里面最大的症结就是我们的认知壁垒,情绪封闭,自我圆融。 自身会长期处在这样的情绪和潜意识中,自我陶醉,自我满足。 直到有一天,一个“打脸”的事件的发生,才有可能有幡然醒悟的时刻。但问题是,这一天可能很迟才会到,或永远也不会来,而且即便来了,也不是每次都能让自己幡然醒悟的。当我们跳出来看自己的时候,觉得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事啊,但往往,这是人生常态。
我们不能把自己认知提升和技能的精进,绑定在太多不确定性的事件和时机上,最后的结果就是:认知圈狭窄,自己进步慢,容易失去核心竞争力,容易被当下的生态淘汰,从而进入抱怨怀才不遇的恶性循环,更谈不上职场高升,家庭美满,人生赢家了。
痛定思痛后,我们对任何事情和关系的处置问三个问题,并以此判定三个原则:
三个问题
1、做事前,问自己,期望达到什么结果,要达到期望的结果,自己需要做哪些准备?
2、处理和沟通过程中,可能遇到什么问题?我会预先做好哪些准备?
3、这件事有什么亮点,对方有什么品质是值得我学习,并使我提升的?
三个原则
1、任何事,不打无准备之战,所谓谋定而后
2、处理过程,无论发生什么事谨记不要让情绪占据自己。即便被侵犯,也要示以“硬边界”,可以善良,但善良要带点锋芒。
3、任何人和事,都有可学习的地方,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取长补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