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从没有真正的束缚,“受害者心态” 才会令自己画地为牢
我认知了一个词,叫“受害者心态”
元旦家庭小聚,大表姐来家里做客,无意间聊起了她学习心理学的事情。年近40她有意事业转型,从风生水起的建筑业转行心里咨询,从一名行业内小有名气的建筑设计师赤裸裸转身成为一名籍籍无名的心理咨询师,我默默的为她强大的内心、和高难度曲线行驶点了个赞。
言归正传,闲谈之余get了一个特别触动内心的心理学名词“受害者心态”。一语中的、恍然如醍醐灌顶,嗯嗯,没错,这简直就是在说我,于父母、于老公、于公婆、于工作……但凡遇到问题和困难时,我深深的觉得自己就是人事关系中“受害者”。
什么是受害者心态?
受害者心态是一种无意识的自我防御机制。这是一种将一切不快乐不幸福归咎于外人的模式,而这样的模式来自内在自我的匮乏与人生掌控能力的丧失。
有受害者模式的人,拥有悲剧与自毁的个性。他们的生命常态似乎就是抱怨不公和委屈不爱。挂在嘴边的是“因为别人、世界、过去,所以我……”
受害者心态让人产生快感和心瘾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既然知道这种心态不好,为什么还执着贪恋?个人认为有两点原因,一是思维定势、逻辑惯性;二是此种心态加持就好像给自己套上了一个透明的罩子,把自己与外界隔离,自己就像个钻在套子里的人,寻求安慰、安全。 暂且的欢愉和舒适令人上瘾。
推脱责任、迁怒于人
拥有受害者心态的人,是最容易推脱责任、迁怒于人的。洞察周遭,太多血淋淋的实例。我爸妈、我公婆、我自己……万幸只有我老公不是这个心态,他是与之相反的责任者心态。
回顾检视自己,与家人相处的日常、与老公争吵的事端,以及情绪爆发的临界点,我的所思所想,无不是觉得自己被深深伤害了。举例:
老公性格外向,喜欢社交聚会,但每次只要晚上下班没按时回家,去参加聚会了,我就感觉百爪挠心。我的第一感觉是:凭什么他去放纵,而我要在家看孩子,我觉得不公平。他的放纵伤害了我~然后各种脑补:他在酒席间谈笑风声、在觥筹交错间快意人生、而我在与熊孩子间斗智斗勇、情绪博弈……然后我的情绪开始失控,不是夺命连环call,就是甩脸冷战。实际上他的喝酒应酬是个变量,还可以套用打牌、越野、k歌等等。周而复始,疲惫不堪。
我忽然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开关在他的身上。一切我的暴躁都是别人的责任。我只负责观察周遭人谁不小心踏了我情绪的雷、继而发脾气、指责、都是别人的责任。此时我的心智模式是:外界、别人来掌控我的生命,导致我现在的状态。此时的我也是充分享受发泄的快感的,站在道德制高点居高临下,颐指气使特别痛快。
先伤害自己、再绑架别人
受害者心态最高级的“葵花宝典”就是:用自虐来折磨和鞭笞别人的良心,用自身肉体的痛苦把别人推上审判席,让别人俯首称臣,自己从新获得胜利。通俗讲:受害者先插自己一刀,然后要求别人为这一刀负责,如果稍有迟疑,就给自己再来一刀——就不信你不听话!
每次吵架的时候,心理受到伤害的时候,我就喜欢用各种方式、折磨别人。比如拒接来电、比如离家出走(其实去和闺蜜撒欢)……然后老公乖乖就范。点头哈腰自我批评、吃饭送礼负荆请罪。我尝到了胜利喜悦,内心半斤自怜、八两暗爽。轻松获得同情帮助顺从。形式上和精神上的。所作所为其实无异于一个精神上的乞丐。认识同时会有一个担心,自己会不会从一个“业余受害者”升级为“专业受害人士” ——成为一个“情感黑洞”(心理学术语叫做边缘性人格),行为就是会无休止地寻求关爱,表现得犹如孤独的弃儿,抑郁、酗酒、暴食,带着过去的惨痛经历寻求帮助。
况且会潜移默化影响身边人和下一代,必须要及时止损、悬崖勒马。不能让自己在泥沼中越陷越深。
走出受害者心态、如果你愿意、你可以掌控些什么
[多做] 文中提及受害者心态模式来自内在自我的匮乏与人生掌控能力的丧失。无力感源于自己的求而不得、和想推进某事反而却在原地不动的焦虑。试想如果自己完全对自己的行为和想法负责了,没有时间犹豫纠结去做了,是不是周围游离的力量就一点点回归到自己身上了。可能性多了,可实现的东西多了、可控的东西多了,就像给自己的内心注入了更多的新鲜血液,内心也就慢慢的被滋养强大了。
[多感恩]阴与阳、利与弊、峰与谷、黑与白……事务相生相克、对立存在,遇到麻烦问题多关注如何解决问题和得到了什么益处,而不是一遍又一遍问自己:'为什么?',而专注于无力感。
[多坚持]练习走出一个受害者的心态并不是很简单的事。是要花些时间来改变脑神经细胞连线系统操作的习惯性。 有时候你会暂时脱轨。 但是没有关系。 休息之后继续回到轨道上。一点点的恒心,会换来一辈子的自由。
生活从没有真正的束缚,走出“受害者心态”的囹圄,心宽则天地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