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征稿--三口井的故事
从青翠俊秀的井冈山再向西行,就越过吉安府的地界,而进入湖南境内。
故事的发生地就在这赣湘交界的古官道边。
因为村前有三口水井,所以村名也叫三口井村。
话说先前,此地无村无寨,只有几间茅舍,半搭凉棚,和一个老大娘,带了个半大小子,开了一家茶棚,供过往人等小憩歇脚。因需紧靠官道,招徕生意,就这半坡半岭的,这茶棚的饮水,都是老大娘娘俩一桶一桶从坡下半里路,落差得有九十米的山涧溪流里挑取。所以那水,是相当的金贵。
就这么一日一日,一年一年。过往客商走贩,兵卒官员书生,各色人等,习以为常,经过憩息。
这一日,酷暑炎炎,蝉鸣嘶嘶,热浪腾腾。一神仙化作落魄道士,破衣褴褛,逶迤行来。
讨了一碗水饮罢,又讨了一碗,接二连三,竟饮了九碗,方才渴解腹满,大呼舒服。
休息片刻,和娘俩三言两语讲古。一时顺口问道“店里可有佳酿美酒,能否讨得一壶解馋”。
大娘欲待开口,那半大小子抢先道“道长,此地半坡半岭,一桶清水,犹需往来上下半里山路,哪得更备家酿美酒咯。道长若要解馋,怕得需经此再前往十数里外的宁陵集,方才能够。”
那神仙看这娘俩,本分敦厚,秉性纯良,一时动念,便把九只水碗,作法覆于茶棚旁沙地,嘱咐不到明日酉时,断断不可揭开。如此这般,交待完毕,如风而去。
翌日,客商走卒往来,娘俩照常端茶倒水,忙碌营生,未暇多虑。
怎料正午时分,客人忽多,一时水碗竟不够用。老大娘吩咐半大小子到沙地揭起六个碗,洗净应急。
如此匆匆忙忙碌碌,午未申时统统消磨,日头西去,天色突变,乌云压顶,暴雨骤至。
一时夜色深浓,一夜暴雨未停。
次晨雨霁天晴,天空湛蓝幽深,娘俩起来忙碌张罗,赫然发现沙地上三口覆碗的位置,冒出三眼清泉,清气蒸然,酒香扑鼻。娘俩取饮欣然,欢腾不已。
每日汲泉水而为酒,买卖走贩,泉水不竭而银钱豪聚。不数年已然富甲一方,而所售之酒,更是享誉百里之外。一时举国上下,无不以宴饮三口井酒为尚。
娘俩言谈举止,身份地位,已俨然非昔日可比。
这日,神仙又化作一落袥乞丐,下界途径此地。
当年之茅舍陋棚,已换作青砖大院。小二仆佣,往来招呼,好不热闹。乞丐欲待讨碗水喝,竟被驱赶喝逐,未得其门可入。只得作法入院,见娘俩正得下人伺候,斜躺井旁凉亭内闲叙。便假作可怜,近前讨要水喝。娘俩虽喝止了下人。但只听得已是青年的半大小子熠熠笑道“清水倒是难取,美酒可能管够”。
乞丐装作不解道“这听闻酒价不菲,只需有碗水解渴,就千恩万谢了”。
一时趁下人取水之隙,闲叙起来。乞丐装作艳羡,贪慕之状称颂其有此不尽源泉酒井,大富大贵可期。
孰料娘俩先是含笑,继而竟是有些郁郁然的说道:
“好是好,可惜这,三口井,只出酒,无酒糟。”言下甚是抱憾之感。
乞丐乍一闻言,不觉怔然;继而哈哈哈大笑三声,飘然穿墙随清风遁去。
笑声中只听得唱道:
“天高地高,人心更高,有酒泉涌,还嫌无糟。”
那三口井,也陡然只变作平常清泉,再无酒香扑鼻可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