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xure原型设计

致Mockplus新人的一封公开信

2017-04-27  本文已影响101人  花间醉

你好,新来的小朋友:

自从你到公司报到的一个早晨开始,你就是我们这个团队中的一个新人了。

从今天起,我们有这个缘分,为把Mockplus这个产品做好而一起工作。Mockplus是一个原型设计工具,它为设计者提供更快、更简单的原型设计方式和服务。软件产品设计,是一个正在快速演进并且充满无限前景的行业,每年,全球都有不断增长的大量的人员投身到这个行业中,他们需要好工具。我们的目标,就是把Mockplus做得更好,专心专意地做好。我们就做这么一个简单的事儿,我们就是想真正可以帮助到使用它的人,为他们带来更多的价值,我们希望使用Mockplus的人越来越多。当然,在更远一些的未来,我们还能做更多的事儿。

原谅我称你为“小朋友”,因为在我们最近的招聘中,我越来越多地发现了94、95甚至96年的小伙伴儿。

说实话,每一次,每一个新人来到公司,我内心既高兴,又忐忑,高兴的是我们又多了一份力量,忐忑的是:我们是否真的多了一份力量?这份力量能够持续多久?我们怎么把这份力量融入我们的团队?同时,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怎样能够对你负责任,怎样让你有进步有收获,怎样让你逐步成为这个团队今后的骨干甚至领头羊?

目前,公司的新人培训工作还没有成体系,还很不够(虽然我们一直在改进和加强力量),同时我的工作比较忙,没能和每个新人一一面谈,在这里,我想和你谈谈心里话、大实话,算是一个补救。

人生就像一本书,而且是一本只能老老实实一页页地去读的书,你无法跳着读,更不可能直接翻到最后。时间就是这样,当你年轻的时候想要跳过去,它是一分一秒地走着;当你老了,想把每一分钟留住,甚至掰成两分钟用,它还是一分一秒地走着。你跳不过去,也挽不回来。所以当你还没有读到这本书的后面,仅凭序言、内容介绍、前面的章节,你真就看不明白,悟不出一些道理,更猜不到结局。我的年龄比你们都大,读的章节要多一些,我想有我一些资格来说说我的体会,其实这里面,也有我的教训。

挺过第一周

我也好几次作为新人进入一个公司,我知道那种感受,不熟悉人,不熟悉事儿,还得拼命赶上节奏,拼命适应各种规矩,还得尽量体现自己的存在感。第一周,可能对好些人都感觉是一场梦魇。

但是我告诉你,是这样的,接受吧。

挺过第一周就好了。

多年前,我曾经到过一家公司上班,第一天到了之后,走进办公室,一堆人正在忙着做一个大型会议的准备工作,没有人有功夫理我,主任只是问了我是谁,简单寒暄,然后就走掉了。怎么办?我看到好几个人正在围在一起制作参加会议使用的工作牌,我就走上去,也不介绍我是谁了,我帮着一起做起来,过塑、穿绳、摆放。到了中午,我和大家已经很悉了。吃饭的时候,其它部们到我们这里来联系工作的,甚至不知道我是个新人,以为就是老员工。

其实,只要挺过第一周,你就会觉得晴空万里,当时的阴霾不再了,甚至当时根本就没有什么阴霾,都是自己还不适应而已,自己并不差。

第一周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是挣工作表现吗?是出业绩吗?都不是,任务只有两个字:“适应”。你适应公司,公司适应你。

挺过第一周,我觉得你需要注意:

1、勤快。接受任何给你安排的工作和事务。不加思索地、无障碍地接受。

2、不懂就问。这是最好的初期工作方式。通过这个方式,你可以快速上手,也可以认识和了解领导和同事,同时打开自己,融入团队。

3、看到领导或者师傅走了,你才下班。

4、做个暖男。别装酷,别假扮职业感。在工作团队中,任何人都喜欢阳光直率有爱心的人,任何人都排斥冷漠阴郁只顾自己的人。

什么是职场

很多人其实不明白什么是职场,不光是新人,也包括不少已经打滚了多年的人。职场是什么?

职场不是学校

这点对我们刚从学校里出来的应届生特别重要。我面试很多应届生,他们总爱说“我进公司是来学习的”,客气的,我会告诉他除了学习,其实你可重要的是来为公司创造价值的。不客气的,我就不太有兴趣继续聊下去了。学校是什么?学校是你花钱请老师来教你学知识的,公司是什么?公司是公司花钱请你来做事儿的。你如果没有这个身份的切换,你就完蛋了。没有哪个公司会花钱来请一个人,然后还得给他办学,公司傻呀?当然,公司是倡导学习的,新人的培训时必须的,但这背后的目的是,让你具备更好的岗位能力,从而更好地为团队贡献价值。也只有这样,公司才能生存。

职场不是家

我们经常说“以厂为家,以公司为家”,“公司是个大家庭”,这是一个比拟。公司,确实应该有家的一些元素,比如:互助、分享、爱心,这些元素非常重要,Mockplus团队也非常倡导这些元素。但是,职场本质上不是家,不可能是家,我也从来就不认为公司就是家,任何标榜职场就是家的,都是虚伪或者伪善的。家是什么?家是两个人为了生活而在一起的,职场是什么?职场是一群人为了工作而在一起的,一个目的是生活,一个目的是工作,怎么会一样呢?

把职场当做家,不但不恰当,而且有害,其中一个害处就是“家长文化”,另一个害处就是散漫。有不少玩逼格的公司标榜员工(特别做开发的)不用打卡,想啥时候来就啥时候来,标榜他们相信大家的自觉性,标榜这样才真正有工作效率。其实,你去跟踪下,说这个话的是两种:一种初创业还不懂,玩出问题后(甚至公司垮掉)后悔不已,一种实际上是那种海外公司的中国办事处,玩老板和老外的钱,不心疼的,公司跨了和自己没关系。

既然是为了工作,职场首先讲的是:纪律、效率,其实是团结、和谐。这就是那句老话:“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严肃是要纪律,紧张是要效率,团结是要合力,活泼是要和谐。我认为,一群人在一起做事,这四样东西,一个都不能缺。首选不能缺的,就是纪律。

职场不是江湖

江湖讲的是什么?是义气,是兄弟情;职场讲的什么?是正气,是职业精神。

我说过我把大伙当兄弟,但我不会不分青红皂白为你两肋插刀,我也不要你为我这样。我真心爱护关心大家,真心想帮助每个人成长,这不假,但前提是职业范围之内,是正气,而非义气。义气和正气有啥区别?

宋江为了让他看中的“兄弟”秦明上山,不惜设计策陷害秦明,让秦明被官府追杀,妻子死了,家庭毁了,前途没了——目的就是义气,你我是兄弟,我就是要拉你上山,你老婆死了是吗?没事,妻子如衣服,哥哥给你再找一个,换身衣服不就得了?

还是这个宋江,自己身为政府官员,为了义气,不惜泄露官府机密,快马加鞭地给梁山泊的土匪头子晁盖报信。

这是什么?这就是义气,没有是非观,没有道德底线,更没有职业操守。如果这也行,那么在Mockplus团队中,我们几个是好兄弟、好同事,为了我们的义气,公司的机密可以随意透露,公司的制度在我们的之间形同虚设,我们可以任意违纪违规,为了我们的小团体,我们可以没有顾虑地去损害公司大局,是这样吗?

用脚趾头想想,你都应该知道当然不可以。

职场就是职场

职场就是职场,它是一群人为着一个共同目标贡献各自价值的工作场所。首先要保证纪律,其次要讲团结,更要讲正气,我们只有明白这个,才可能做好一个职业人,才可能在将来不断提高和发展自己。

大公司和小公司

很多人一说就业找工作,就是BAT、华为,对这样的年轻人,我当然是理解的,因为他们其实还不明白。

在创办这个公司之前,我曾经有十多年的职业经历,主要在三家公司任职,这三家公司,都是员工几千人(甚至超过三万人)的公司,也都是上市公司。目前我们的的这个公司,当然还是个小公司,所以我在大公司和小公司都呆过,我应该把实情告诉你:

在大公司,你其实只是在某子公司的子公司的子公司的某个部的某个组。在这里,你也是在某个部的某个组。无论在哪里,作为新人,你获得的资源,都是一部电脑 + 一个键盘 + 一套桌椅。当然,大公司可能有着漂亮的落地自动玻璃门,门口往往站在几个衣着华丽的保安,小公司确实没有这些,但在大公司这些东西也不属于你。

在大公司,你就是机器上的一个零件,自动转着就成了,只要齿轮不坏。而在这里,你得给我组装整部机器,保证整部机器的正常运转。

在大公司,你想学点其它的?不太能,因为有太多规则太多部门壁垒,而且有足够的人。在这里,你想练手?得,我给你机会,没那么多框框,而且公司本身就需要一专多能。

在大公司,BAT的首长们基本不可能认识你,少你一个没关系。而这里,我天天可能和你打照面,多你一个很重要。只要你努力,你就是公司不可或缺的。一个员工在企业的最高价值是什么?就是不可缺缺。

在大公司,你熬上十年,也难有可能爬到高层;而这里,半年你可能就是骨干,一年你可能就是核心,三年你就是元老。

在大公司,你再有能耐,只是凤尾;而这里,你稍有能耐,就是鸡头。

大公司往往温水煮青蛙,小公司烈火练真金。

大公司往往人际复杂勾心斗角,小公司简单干净齐心协力。

大公司稳定吗?前段时间,百度旗下的百度外卖和百度糯米在裁员,最近,百度游戏业务准备作价出售,华为正在“驱逐”40岁以上的工程师。小公司风险大吗?有可能,但不是所有的小公司都是无脑、不懂管理、没有企业文化、资金链断裂、90后昙花公司,至少我们不是,我们走得很健康,很稳健。

如果让我当年从头来,坦率讲,我宁愿选择小公司,我会成长地更快。尽管我当年在这些大公司混得还不错。

你如果能在小公司坚持三年,我保证,如果你到任何大公司都是人见人爱的一把好手。

沉潜三年

鲁迅说,人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文学大师都这样说,说明他没有玩格,说得实在。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需求,都想更快地实现我们的目标,这是常情,非常好,谁不是如此呢?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循序渐进,我们需要坚持和忍耐,我们需要一步一步地积累,我们首先得潜心做事。只能如此。所以钱理群说“沉潜十年”。

我说,你至少沉潜三年吧。三年之后,看看谁是好汉,三年之内,好好埋头做事。

其实,做成一个事儿,就像烧开一壶水,需要三个东西:

水、足够的加热、足够的时间。

光是有一壶水,没有足够的能量和足够的时间,你绝不可能烧开这壶水。物理学的原理对我们做事也是一样适用的,记住:只有专注聚焦在一个事儿上,你才有足够的能量;只有坚持不懈,你才能有足够的时间。

人家今天、明天、后天做三件事,我今天明天后天只做一个事儿;人家只坚持今天,我坚持今天明天后天。如果你能做到,这壶水一定会开,你就是再笨再蠢都一定有所成就,反之再聪明再有能耐一定会失败。

相信我,这个世界上真的没有捷径,要说有,只有一条: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就是从你出发那一天的那个点,朝着你当初设定的目标,头也不回地径直地笃定地坚持地走下去。凡是想抄小路的,绕路走的,才恰是舍近求远,欲速不达。

不要管别人怎样了,你的同学发财了,你的同学升官了,别的公司一夜暴富了,别的公司上市了。这和你有一毛钱关系吗?你知道别人背后的故事和付出吗?你知道一夜暴富的最可能结局可能是一夜暴毙吗?你没有自信吗?你不相信自己也可以一样干出一番事业来吗?

安安心心、踏踏实实、专心专意、凝神定气做三年,你就是公司的骨干甚至是元老(刚才也说了),而一年换一个公司,三年三个公司,三年之后你仍然什么都不是,就是你再聪明也不成,因为你没有积累。

这个积累,包括你的专业知识、业务能力、人脉关系,很重要的,也包括老板对你的信任,日久才能见人心。对于这个“信任”,反过来说是你对公司的忠诚度,这个更是需要时间积累的,一个月、半年甚至一年,谈不上什么忠诚度,这是大实话。同时,频繁的跳槽本身就让后任的老板怀疑你的忠诚度而不敢重用你。

急功近利是裹着糖衣的毒药

急功近利是毒药,特别是九零后们的最危险的毒药,而且这个毒药还裹着糖衣。同时,这颗毒药还不是别人强行喂给你的,是你自己不知不觉吞下去的,你被害死了,不是死于他杀,而是自杀。

我非常非常不愿意看着一个有志向、有潜力、有才华的员工,吞下这颗毒药,这非常可惜,所以我必须要说。

我曾经面试一个女孩子,她也是应聘营销的,她看上去很精明也很有想法。我问他,“你工作多长时间了?”她说一年,我接着问,”我看到你的简历写的是‘我的志向是成为最优秀的设计师’,而你现在应聘的是我们的海外营销推广,才一年时间,你的志向就变了吗?”,她哂笑一下,说她现在公司是做家装设计的,这个行业讲资历,多数用户更愿意把设计交给资深设计师来做,她年轻,往往接不到单子,赚不到钱。她于是想到自己英语方面有特长,对软件也感兴趣,所以想这个特长来突破。

我没有录取她,或者说我不敢录用她。尽管看上去她似乎很适合这个职位,我认为,如果她这个行业是这个法则,她就应该也只能遵守这个法则,而且这个法则其实很公平,没有足够的积累和沉淀,你就是个小伙计,你就应该慢慢熬,这个是必须的。她耐不住这样的寂寞和苦,背后原因是她太着急,太想赚钱,太想成功,由于急功近利她失去了她的初心,浪费了她这一年时间,也浪费了她之前在设计艺术上的学习、付出和积累。我几乎可以断定,她来我们这里也做不长久,因为她且不知:做营销这个事儿,根本不是她想象的可以快速登天,更需要熬,更需要坚持。我跟她说,“虽然我作为招聘方不太该说这个,但我还是要说,我觉得放弃了现在的工作和你的志向很可惜,我建议你回去想想,你到底要什么”。

往往急功近利的人,都是聪明人,这恰恰是最为让人惋惜的。不过,换个角度,也不可惜——“小聪明不如傻坚持”,“聪明反被聪明误”,说得真好。这种聪明,其实不是大智慧。我瞧不上。

急功近利的人,其实往往很勤快、很努力,这样的人总认为自己已经付出了很多,努力了很久——这就是一层糖衣;急功近利的人,往往用“审时度势”、“穷则思变”、“人挪活,树挪死”这样的东西来掩盖自己的动摇和N次动摇——这就是第二层糖衣。毒药是很容易被识别的,但是裹了糖衣的毒药很难察觉。这就让急功近利的毒性发作得更为猛烈。

急功近利会让你忘了初心,不能坚持做一个事儿。

急功近利会让你不能从容面对失败,不能忍耐。遇到挫折,就会动摇。

急功近利会让你情急之下会打破你做人的底线,包括最宝贵的诚信。

急功近利会让你死在黎明到来之前。

急功近利往往会让你自己不觉得是在急功近利,一错再错。

那么,这颗有美丽糖衣的毒药,你真的还想吃吗?

什么是老板眼中优秀的人?

尽管我不太喜欢“老板”这个词儿,但自从这个公司创办后,我就是老板。我说说我的眼中优秀的员工,是什么样的。

第一个,他能尽责任

老板请你到公司来,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办培训学校,而是让你出活儿——其实就这么简单。我们很多人也琢磨怎么做职业人,怎么提高素养,这样、那样,各种因素,琢磨来琢磨去,都绕晕了。最根本的事儿给忘了。

什么是“尽责任”?就是能扛活儿。公司的精神是“学习、吃苦、尽责”,如果再浓缩下,就是这个“尽责任”,学习是为了更能扛活儿,吃苦也是为了更能扛活儿。越能够责任的人,就越能扛活儿,当然就优秀。别懒惰、别怕困难,别当个软蛋,说一声“坚决完成任务”,憋一下自己,你发现你其实真的能行。同时,非常重要的是,你越能扛活儿,老板可能就越是“鞭打快牛”,不要怕鞭打快牛,打着打着,你发现你已经是公司的骨干了,打着打着,你已经是公司的中层、高层了。

第二个,他守信、低调、不搞事情

守信,是做人做事最低的最基本的底线了。然而这个最低的最基本的底线,恰恰是做人的最高原则之一,很难,真的很难。平常我们绝不会随地大小便,尤其在五星酒店中我们更是正人君子,解便出来还要人模人样地冲水洗手、热毛巾、甚至给俩小费,人模狗样的,但是到了情急之下,或者到野外,你可能就随意撒欢了。我们在工作中,不也是如此?在工作压力下、在激烈竞争中、在没有人看见的时候、在找足了自我安慰的理由之后,我们就不守规矩了,把“守信”二字扔在脑后了,干出违反纪律的事情,干出自己后悔的事情,干出了损害别人利益的事儿。其实,真没人知道吗?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损人者最后一定损己,上帝在看着你。我们说的这个叫什么?叫“慎独”。

高调的人,确实很容易让老板发现,但同时也很容易让老板失望——这是大实话。做事特别高调的人(可不是指说话高调,有些人话不多但仍然高调),往往特别自我,不善于团结人,不能团结人你就当不了官,就不能晋升发展,这也是老板顾虑的。老板最喜欢的,是能够踏踏实实做三年的人,绝不是风风火火干三个月的人。

我们低调一点:沉稳、从容、不计较、谦让(功劳是别人的过错是自己的)。我想说的,不是去伪装,去刻意压制自己,而是真正地修身,真正地理解这些,真正地成为这样的人。不修身,刻意的伪装很容易被人识破的。

搞事情的人,是老板邹眉头的。公司是个大团体,你有意无意地搞小团体;公司本来风平浪静,你有意无意地屡屡掀起波澜;公司本来是一锅好汤,你去有意无意地去当那颗耗子屎;公司要的简单、干净、没有公司政治,你有意无意地搅得复杂、浑浊。别做这样的人。

第三个,他忠诚。

“忠诚”这个事儿,我觉得首先是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你对我忠诚,这个是对于老板个人的,或者是对于公司的;第二个意思:你对你自己忠诚,你忠诚自己的个人目标、道德底线、职业操守、你的事业。

两者兼得,当然是天下老板最想要的。但对我个人而言,我没有那么贪心,也不奢求。我觉得,一个员工,你能做到第二个,就非常好了。甚至,我觉得没有必要对老板个人谈什么忠诚,反而老板首先要忠诚于员工(最大的一个,就是守信)。其实,如果一个人的个人目标和公司目标是一致的,个人三观和公司三观是一致或者大体一致的,这两个忠诚本身就是统一的了。

这就是第三个意思,忠诚于我们共同的事业。这个“忠诚”,包括每个员工,当然也包括我本人在内。

这个方面,我个人,特别钦佩的一个人张良。张良是汉王朝缔造者刘邦的最重要的谋士。张良是韩国人(没落贵族),长得小个子眉清目秀像个女人,但极其有胆略和谋才,曾经策划刺杀秦始皇,聘请大力士扔大铁球想砸死秦始皇(可惜砸到另一辆车上了)。后来遇到刘邦遂成谋士,帮助刘打江山,立下极大功勋(刘最重要也最得意的三个人才:萧何、张良、韩信),功成后退隐山林安度余生。刘邦是个逢人便自称“乃父”(你老子我)的家伙,但只对张良一个人总是叫他的字(古人称呼对方的字是表示尊敬)“子房”。其实我们看到,张良不是刘邦的什么亲戚老表,刘邦是楚国人,沛县一帮哥们是他的死党。后来,刘邦在立太子的问题有动摇,想立戚夫人的儿子为太子,吕后害怕了找到张良,虽然他已经退出很多年了,但这个时候关系国之根本,他仍然给吕后出了妙计,让刘邦觉得太子的地位已经很稳固,不可动摇了,从而保证了太子刘盈的地位。张良忠于的,是他的个人事业(当时是灭秦复国),而这个事业和刘邦团队的天下大事业逐渐一致的时候,他的忠诚便统一了,升华了。刘邦尊重他,不光是他的谋略和才华,更因为:他忠于的,是公心,而非私心,是共同的事业,而非一个人,他的格局就大了,值得尊重。其实这样的忠诚,才是真的忠诚,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忠臣。

不扯淡了。

如果你觉得公司有前途,适合你,首先忠于你自己吧,忠于你自己的承诺和初心。如果你连忠于自己都做不到,那我认为你很差,确实也就很自然了。

做新人只有一天

最后我想说的是,在Mockplus,你“做新人只有一天”。

一天之后,你就是老人。

今天你是个新人,明天只要你加倍努力,做出贡献,你就能够赢得成长和晋升。这个在Mockplus团队,完全可能。

公司在快速发展,确实就要求我们快速成长,别老觉得自己还是个新手,还需要别人带,奶娃娃,还需要吸奶瓶。谁带你啊?最终要自己带自己。谁给自己营养啊?自己去吸收。反过来讲,你不是也想更快成长和发展吗?那好,机会就在眼前。

好了,就说这些。

衷心祝愿你能开心工作,共同进步,加油!

老布

2017年4月3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