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者”是“智者”的引路人

2023-04-22  本文已影响0人  霖梦悦书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是谓玄同。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
故为天下贵。——《道德经》第56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夫子的这句话,我们从小就烂熟于心,但是真正能做到的没有几个人。

为什么?很多人把“知者”当成了世俗意义上的聪明,没有自知之明,一直在无明里颠倒梦想。就算有自知之明的人,也不一定是智者,因为我们不能——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对于“沉默是金”,也有一些人诟病。在视频时代,大家遵循的大道是——活着就要发声。然而,能真正为大众、为中华文明发声的人却非常有限。

雪师是中国唯一一个亲临伦敦书展的作家,他用敏锐的洞察力发现了中国华秀文化的闭塞,所以发愿要一直为中华文化修桥铺路。这样的大愿大行,是跳出了局限、重新认识世界之后的一种“玄同”。

《史记·滑稽列传》中有一则故事很激励人,齐威王很聪明,但很贪玩,政治混乱,国家危亡,大臣都不敢劝谏,因为他们有自知之明。而淳于髡机智善辩,他故意对齐威王说:“宫中有一只大鸟,三年来不飞也不叫,只会享乐,您猜这是什么鸟呢?”

齐威王马上就猜到淳于髡的用意,他说:“这只鸟如果飞的话,就会冲到云霄;如果鸣叫的话,肯定会惊动众人。”于是他打碎自己,痛改前非,重整旗鼓,在历史上留下了“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佳话。

“知者”是“智者”的引路人,他像一面镜子,反射出他人的世界,但不揭老底,又能让人顿悟。类似这样的人,在禅宗中非常多,比如二祖,六祖。

智者的话不在多,点到为止。或者不言不语,因为他懂得——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言语的力量是有限的,而利众的行为能超越它,让人由不信变为坚信。

雪师未成名之前,不注意个人形象,老是邋里邋遢地骑个摩托车,去见一些有身份的人。许多人只关注他的外在形象,对他生不起信心,就没有妙触的机会了。后来,雪师写了很多利众的书,就算他穿成乞丐,也有人对他心生敬仰。

雪师说,真正的尊重是打碎一切分别心之后的不卑不亢。你听,老子说得那么语重心长——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

真正有智慧的人总是深藏不露,不露锋芒,低调自守,守柔守弱,宽容忍让,与大众和谐相处,打成一片。他们深深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在内敛中趋向中庸。

但你不可轻看他,他们都是潜居抱道,明珠暗藏,审时度势,待机而动的人物。只有时机到后,才果断出动,从而一举成功,脱颖而出。君子藏器于身,不轻易外露,就是这个道理。

也许你会觉得这样的人城府太深?不是的,他们只是想做个常人,心地光明如常,明经晓义理,明心能应事,不会被世俗化的欲望裹挟,更不会造口业。

想不造口业,就要修口德。得饶人处且饶人,千万不要被刀子嘴豆腐心带偏了。为什么有些直播间总是遭小黑粉?因为他们心中没有光明,以怼人为乐,别人越难受他越开心。如果他们懂得语言布施,抱朴而守素,很多诽谤与恶性冲突就不会发生。

永远在自己的心里插入一道反省小程序,不要随意评判任何人,也不要打着“我为你好”的幌子口不择言,你可知自己无心的一句话会给别人带来多大的伤害。实在不行,管不住嘴,就多多念诵“奶格玛千诺”吧。

雪师很善良,即使是骂他的人,他也视为自己的逆行菩萨,所以他说:“智者明白一切都会过去,他们不会纷争,不会纠斗,不会想要在机遇来临的时候击倒别人,抢得更多的资源,甚至不愿再相遇时伤害别人,因为所有的相遇都像沧海中的水泡,很快就会破灭。”

当我们能站在老子与雪师的高度上看问题时,那些所谓的困境与心病根本就不是事儿,反而会变成调心的道具,让人从中跳脱出来,不药而愈,而且比之前更积极无为,这就是学习经典文化的幸福。

作为一个俗人,能看见“灯”,就接近了“知者”,逐渐去变成那盏灯,慢慢找到自己的光明心,在动静一如里安住当下,又了了分明,就能成为智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