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的一天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
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
巫马期以告。
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解读]:
陈国司寇,就是一个掌管刑狱的官员,问孔子:“鲁昭公知礼吗?懂礼吗?”
孔子说:“知礼。”
然后孔子就不跟他理论了,自己走了。
陈过司寇一看,孔子走了,就向孔子的弟子,巫马期作揖,让他上前来,说:“我听说君子不偏袒自己人的错误。孔子是不是偏袒鲁昭公了呢?
鲁昭公娶了吴国跟自己同姓的女子,掩人耳目的说是“吴孟子”。
根据周礼,同姓是不可以通婚的。如果这都算知礼的话?还有什么人是不知礼的呢?”
巫马期把这个话带给了孔子。
孔子说:“孔丘真是幸运啊,假如有过错,人们必然知道,就给我指出来了!”
陈司寇这个人,明明知道鲁昭公不知礼,
还故意问孔子,这就是专门整孔子,给孔子出难题。
孔子呢,不跟陈司寇辩论,直接说,鲁昭公知礼。
这可能出乎陈司寇的意料,本来想给孔子难堪,想着孔子这下难了。说不知礼得罪鲁昭公,没有了君臣之礼,鲁国也没了尊严。
说知礼,就落个偏袒鲁昭公的话柄,您这孔圣人不过如此吗?见到权贵,就低头了?
怎么做万世师表?
陈司寇这人,就是故意找事,给孔子难堪,也设计好了套路,无论孔子如何回答,后面都等着给孔子难堪。
孔子是什么人?圣人也,知道陈司寇的心思,
直接回答知礼,还没等陈司寇再问,孔子就退了,就走了。
这里,孔子有两个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1、自己的国君,上司,在外面,一定不能说自己国君坏话,这是基本的礼。
现代社会,我们看到有些人诋毁自己的老板,就知道,这人不行。连自己的老板都不维护,您还能维护谁呢?
犹如我们在这个社会上,经常听到一些人,诋毁自己的老师,也是如此,您连自己的老师都不知道维护,天天诋毁自己的老师,您觉得,您这样,能受到其他人的尊重吗?
有些人天生喜欢说人坏话,说老板坏话,说老师坏话,这其实是愚蠢的行为。
这个地方,孔子的处理方式,值得我们学习,首先要维护自己的国君。这是国家尊严问题。
2、其次呢,我不跟您辩论。
我走了,因为孔子心里也知道,我们国君确实有不知礼的地方,辩论下去不好说。
直接走。
如果不走,当面争论下去,双方可能就非常不愉快了。
这个地方我们也可以学来,对于对方故意整我们,给我们难堪,我们就不要陪他玩了。
直接走,不搭理。
这也是我们现代人需要学会的。
有些人,别人故意找他麻烦,他还在那里跟对方辩论,最后甚至动手,亲则伤人,重则出人命。没有必要,走嘛。走了,就没有麻烦了。
孔子不跟陈司寇辩论。
陈司寇看到孔子走了,孔子的弟子巫马期还没走,赶忙就让巫马期上前,
对巫马期说,我听说君子不偏袒任何人,您们老师是不是君子呢?是不是偏袒了鲁昭公?
这鲁昭公明明娶了同姓女子,您们老师却说鲁昭公知礼?
如果这都算知礼?天下间就没人不知礼了。
这算是直接发难了。
就算孔子走了,陈司寇也要借孔子弟子,巫马期的嘴,再把这个难题扔给孔子。
这个世界上,就是有这样的人,拿着鸡毛当令箭,逮住一个机会,就像狗皮膏药一样,非要发难,非要让对方难堪。
巫马期回去告诉孔子,陈司寇的话,
孔子就说,我真是幸运啊,我有错了,马上就有人指出来。
孔子就说,是我的错,我错了。但还是不说国君错了。
这就非常高明了。
孔子在这里说我错了,是为了让大家明白鲁昭公娶同姓女子,则确实不知礼。
但避免了在外人面前说自己的国君不知礼,
这样既保持了国君,国家的尊严,又让大家知道礼的标准是什么。
孔子不是不认错,而是要看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认错,以及认错是不是有益于社会的以及后世的。
在有些人面前,有些错误是不能承认的,
但错误毕竟是错误,还需要正名,需要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