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的里程——大山深处,沧桑少年
今天要讲述的,是那个我在傍晚的山风中静静倾听徐徐流进心田激起心海波澜的故事。是那个令旁听的臭娜受到震惊愧悔自责终究落泪的故事,是大山之外的人不曾经历亦无法想象的故事,是一个懵懂少年和磅礴大山的故事。
此时我心有忐忑,怕讲得太轻浅,辜负了厚重的大山,怕述得太平淡,愧对了那沧桑少年。
就从画面中山腰的那条线说起吧。拍照时,我和这条线之间只隔一道不宽的山涧,且我拉近了焦距,所以臭娜完全不相信我的判断,认为那绝不可能是人可以行走的山路,但终被熟悉大山每个角落的老林肯定。故事也由此开始。
一、梦初萌
少年最早的一张照片是七八岁时,和同村一个同龄女孩的合影,本是格外珍贵,少年却最终没有保存它,因为那个女孩后来在山间放羊时跌下山崖……痛不只于此,同伴的这类故事并不罕见,比如有一个男孩打柴回家途中滚下山坡,本不太远,可是下面有水,男孩的头扎进了水里,身上的柴太重,他无法用力,被水呛死……
少年也和他们一样,在危机四伏的陡峭山间放羊、砍柴、割草……所幸,少年挺了过来,活了下来。
少年的父母不识字,所以村里有分配酬劳之类的事时,他家总被莫名克扣,有理说不出。少年的父亲便发誓,只要有一线可能,一定让孩子读书!少年便成了这一线可能,成为村里第一个走出大山走进大学校园的山娃。个中艰辛,却只有少年自己知道。
二.逐梦路
(一)小学
少年的小学,便是大山深处的小学。与家的距离是单程近两小时,就走这样的山路。老林告诉我们,山路宽等同于现在的轿车车胎宽。我的感叹被这宽度吓着了,没有及时冲出口,心里的唏嘘却是地震般的!
少年每天奔波于这样的山路,早已习惯,并不因里程而惧,或因宽窄生畏,但即便如此,每到冬季还是觉得倍尝苦辛——不冻冰却触感冰凉的温度,在雨后的泥水中体现得最是残酷,一路无可闪躲地奔到学校,大半截裤腿湿透了,无衣可换,无火可烤,无暖可依……就那样处在冰凉的教室里坐在冰凉的板凳上任由自己的体温慢慢烘干了去。整个冬季几乎如此。
忘了问为什么,只知道少年于小学五年级开始了别样的住校,所谓别样,便是自己带着小锅和粮食自己做饭吃,晚上课桌摆放一下当床睡,还有点着一盏小小的煤油灯背书学习。
(二)初中
时间不会因任何人的苦辛而改变行迹。少年别样的住校变成了相对更正规一点的住校,他上初中了。肩扛父辈的殷殷期望,怀揣自己的杳杳梦想,这个在奶奶眼中老实得怕以后娶不上媳妇成不了家的少年开始了自己以勤补拙奋力筑梦的新征程!
住宿条件是稍有改善的,因为初中在乡政府所在地,虽然仍在大山里,但至少不用点煤油灯了,也不用自己做饭了,只是口粮仍需自己带,带什么粮就吃什么饭。少年便开始了他只有粗粮相伴的初中生涯。这点少年并不怕,能够学习新的知识,能够朝那杳杳的梦想又前进一步,他是欢喜的。但他又的确怕,他怕的是那份想家的煎熬。他没离开家那么远过,他想家里的一切,爱他的亲人,他放的羊,他割草砍柴的那片山……思念会扰乱他的心,当他无法安心学习时,便会在午饭过后朝家的方向跑上一段路,还是那样的山路,然后对着离家近些的大山喊上两声,朝着家的方向望上几眼,思念便有所缓解,心便又踏实一些,然后再匆匆跑回去上课。
少年说自己还算是幸运的,虽然生活贫苦,但父母长辈都很慈爱,家是温暖的。就像爷爷,为了让他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每次他们一起出去砍柴割草时,爷爷都会替他准备好柴草,他只需到时候背回去。那片残酷又多情的山坡,便成了他汲取知识的天堂。
少年说自己天性愚钝,要靠后天弥补,真的是要竭尽一切可能拼命学习才可以。他非常感谢爷爷那时默默的宠爱和帮助。也正是这份竭尽一切的态度,一直赢得老师的信任和看重,所以他才更有勇气和力量坚持下去。
初中过后,大多数同学都不再读书了,村里更是再没人与他为伴,他孤独地走进县城,走进那所有着悠久历史的高中。未来似乎在他的面前开阔起来,却也有更多的艰辛在等着他。(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