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中的五个“yuan”

2019-01-10  本文已影响0人  瑞宾

       作为学生了解戏曲知识的重要作品,《窦娥冤》一直是中学语文教材的必修篇目,尤其是其中的第三折戏剧矛盾激烈,人物性格鲜明。 我们可以以窦娥的“冤”为中心,以第三折为重点,围绕五“yuan”字进行教学,并引导学生对整部作品进行阅读。

        一、窦娥冤之“源”

        源,即来源。窦娥因何事蒙受冤屈,引导学生阅读戏曲的前两折的内容,梳理戏剧情节,分析张驴儿父子、赛卢医、知府桃杌等方面人物的形象的特点,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 。

        二、 窦娥冤之“怨”

        怨,即怨恨。引导学生重点分析第三折中窦娥指斥天地的那两个曲牌唱词,一个端正好,一个是滚绣球。从窦娥对天地的指控中,我们看到窦娥的反抗精神,当然也看到了社会的黑暗与不公以及底层百姓的无奈。这两个曲牌使用对比、对偶、用典等多中手法,句式工整,音韵和谐,是品味戏曲语言的一个很好的范例。

        三、 窦娥冤之“愿”

        愿,即誓愿。窦娥临死前发下三桩誓愿,这是戏剧的高潮阶段。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三桩誓愿范围越来越广,程度原来越深,具有极强的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三桩誓愿一一实现,既变现了底层百姓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无限期盼,又充分体现了作品的浪漫主义特色。

        四、 窦娥冤之“缘”

        缘,即缘由。探究造成窦娥冤屈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从自幼丧母到被卖做童养媳,从丈夫去世到代人受过,从受无赖诬陷到遭受昏官误判。天地不分清浊好坏,官府不问青红皂白,社会无赖流氓横行,这一切都是使窦娥蒙受冤屈的一个重要原因,但造成窦娥冤的最根本缘由就是那个无情黑暗的社会。

        五、窦娥冤之“圆”

        圆,即圆满、团圆。引导学生阅读戏曲第四折,了解戏剧结尾。窦娥之父窦天章考中科举得做高官,受命巡按,替女伸冤。整部作品一个大团圆式的结尾剧终。 这样大团圆式的结尾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有很多。这样的结尾符合了人们的好人好报、恶人恶报的心理期待,也表达了人们渴望社会公平正义、人民幸福安康的美好愿望。 

        当然,这样的结尾也冲淡了戏剧的悲剧色彩。所以曾说从严格意义来说,中国没有真正的悲剧。这样给了学生一个进行进一步扩展阅读的指引,对中国文学作品大团圆式结尾的一个研究性分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