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简友广场

“大羿射日”的由来 ——读《华夏上古神系》有感

2022-08-31  本文已影响0人  老树新枝12

关于后羿射日的故事大家一定是非常熟悉,因为这是我们从小听着这样的故事长大的。

但如果要问“后羿射日”是怎么来的却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因为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只是听着这个故事长大,却从没有人去探究过故事背后的故事。

其实后羿射日的故事是由“大羿射日”或者说是“羿射十日”演变而来的,且听说细细道来:

羿是上古时代阵容庞大的水神系中最独特的神祇,祂没有江湖戏水的癖好,反而展示出绿林猎人的英勇风姿,善使弓箭。

据《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唐朝道家学者成玄英《秋水》疏引《山海经》时提到:“羿射九日,落为沃焦。”宋代类书《锦万花谷》前集卷一引《山海经》也称:“尧时十日并出,尧使羿射十日,落沃焦。”这两部文献都表明,古本《山海经》中本来有大羿射日之说,但在后来却散佚于历史叙事的动乱之中。

有人由此推断,前者今本《山海经》中提到的帝俊应该是古本《山海经》提到了尧的误记。因为帝俊是日神的代表,日神代表下令一位水神去射落自己的家族里的孩子,这实在是一件不可思议也极不合理的事情。

羿的真正原型是一头被称作“羿”的猪婆龙,而它的形迹却跟古埃及女神涅伊特相似。

涅伊特作为战争和狩猎女神,其象征符号是穿过圆盾的两支箭头,或是一个手持弓箭和长矛的女人。她的名字和羿一样具有鲜明的N标记,因而是人格化的水的代表。

涅伊特的象征物是一副盾牌,上面有交叉成十字的两支羽箭,羿的篆文写法就是两支并列的羽箭。令人惊讶的是,涅伊特的盾牌和其上交叉成十字的羽箭也就是“十”和“日”两个符号的叠加。居然是东亚被误读为十日,由此演化出“羿射十日”的著名神话。

从之前的山海经到与原型涅伊特的象征物上的符号与羿的篆文写法之说,便形成了大羿射日的传说,由此演变成脍炙人口的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

羿神射日的故事,正是水神尧和日神帝俊进行战争的寓言,或者说是水神部落联合地神部落,跟日神部落所展开的殊死之战。在甲骨文里看不到羿神的踪影,仿佛遭到了无情的遗忘。“羿”最早出现在小篆里,所有祂只能是战国和秦汉时代的产物,属于晚近尧神话的一个高潮式片段。

经过一场富有创意的“文化误读”,大羿射日的故事被衍生出来,并在民间迅猛传播,显示出东亚神话的强大改造能力。但这场射日运动,不仅暗示着水神部族和日神部族之间的严重冲突,而且还是上古历法之争的精妙寓言。

羿作为水神,必然要捍卫西严水神(月亮神)的立志,也即12数循环的月亮历法(又称“巴比伦历”,每年12个月,每月30天和每天12个时辰),这种历法曾经指导东亚中部农夫的日常耕作。而在另一边,属于羌族的日神系,则要捍卫自身的10数循环的日神历法。(今彝族十月太阳历,源于夏代的西羌讲文明,它将一年分成10月,每个月分为36天,这种历法跟早期古罗马历大致一致。云南省武定县万德乡、自乌乡的彝族,还传有一种18个月的太阳历,跟玛雅太阳历完全一致,显示玛雅人可能是羌族的一个美洲分支。)

两场文化争端的结果,是太阳历法的失败和月亮历法的胜利。但太阳组合并未完全消失,而是留下最后一个太阳来跟月亮历法融合,形成后世所谓的“农历”(阴阳合历,又称“夏历”)。这是以月亮历法为主导,同时也融入太阳历元素的崭新历法,它将长期指导农夫的田野作业。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