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巅峰?
01
三国,大家都知道啊,无论是之前的三国演义,还是最近的军师联盟,都为我们勾画出了一段历史,一个个人物。演义或是剧本当中的人物,到底是否符合真实呢?是否神话了亦或是黑化了一些人呢?
我们都知道罗贯中的演义中,无疑是美化了刘蜀,黑化了曹魏;神话了诸葛,丑化了司马。演义毕竟是演义,一定是带有作者的主观色彩。
每一部剧本的诞生,都无疑是为了吸引观众,为了更大的收视率。难免就有鱼目混珠的垃圾存在,但每一部良心剧,也都肯定是满足了有趣、突兀、合理,这三方面。它的基本合情合理,主题符合历史,一些细枝末节,为了满足观众欣赏的趣味性,难免要添加一些其他东西。
我们不去辩驳三国演义,军师联盟中,到底有多少符合真实的历史。我仍记得第一次看当年明月写就的《明朝那些事儿》,我第一次知道,原来历史还可以这样说。由此,我相信了,历史真的可以很好玩儿,可以很有趣儿。
好了,这几天看了本书之后呢,发现原来司马懿,并不是原来想象中的那样老奸巨猾,那么智计天下,那么滔天的谋略,夺取曹魏江山。这些都不是。当然啦,他的确是一时之人杰,但远没有那么夸张。
我不知道到底是历史成就了英雄,还是英雄创造了历史。我更愿意相信,无论是哪个人,也都是在历史大势之下,做着自己能看到的、能做的最好的决定,走一步,再走一步,这样一步步积累,才最终走出了我们认知中的历史。
就像如果刘邦不是有了被杀头的风险,他断然不会起义谋反,很可能一辈子都老老实实的当个小县长;如果洪秀全但凡有一次考试及格,他也不会弄了个拜上帝教,弄了个太平天国,弄得全国人心惶惶;如果不是爆发了天平天国,这样一个全国性的农民起义,曾国藩很可能就不会立功立言立德,而成不朽,很可能他一辈子就只是个老学究而已。
他们都不过是个小人物,在历史的大势下,一个又一个的选择,让他们走向了顶峰,留名了历史。
司马懿也一样,今天就是想要要说一说:司马懿,他到底是个啥人嘞?
02
先说说司马懿,一辈子搞了50年政治,那他开始,到底是怎么走上仕途的呢?
司马懿这个人啊,刚开始的时候,也像诸葛亮一样,卧居家中,等待时机。天下大势未定,万一要是跟错了人呢?那可是要掉脑袋的事情啊,哪能这么随意,所以他们都在观望,等待一个时机、一个明主。
诸葛亮最终等到了刘皇叔,汉室正统,而且三顾茅庐请其出山。司马懿这边儿呢?等来的是曹孟德,而且曹操也请了他三次,但完全是连忽悠带吓唬的。
前两次都是这样的,曹操说:你到底来不来,我这儿好吃好喝的招待你。但是司马懿完全不鸟他啊,司马懿心想:我司马家,堂堂豪强大族,你曹阿瞒,你爹是给太监做干儿子,你也不想想自己是什么身份?给你当下属,忒掉价儿。
你想想,曹操是什么人啊?“宁可我负人,不可人负我”的这么一个主儿,哦,你不想来,是吧?好,不来就给我抓起来,你不给我干活儿,也别想给别人干活儿。
司马懿这下着急了,我怎么碰上这么个滚刀肉啊,我打不起,也躲不起。连忙说:别这样,别这样,大家都是自己人,何必动刀动枪的呢?不就是干活嘛,到哪都是干活,我没说不给你干啊,别生气嘛。来,大家坐下,还是好兄弟嘛!
就这样,他被曹操半忽悠半吓唬的走出了历史的第一步,这一年他二十三。
但是,这里需要说一下,为什么曹操这么看重司马懿呢?非得找他干活儿?其实说起来,曹操看重的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司马懿本人,更可能是司马家,所以司马懿三兄弟,尽皆身处曹魏,身居要职。
这里就要解释一下了,曹操主要是为了报恩。因为当年曹操得以走出他自己历史的第一步的时候,正是由于司马懿的老爹的大力推荐。这要是放在明清时代,那司马懿他爹,简直就是曹操的恩师啊,曹操是他的门生。你看,这就不难理解为何曹操得势之后,这么看重司马家了。
03
其实,要讲起来司马懿在曹操在位时期,并未有什么太大的作为。从二十三岁到三十五岁,十二年间,他只做了一件事-增长自己的才能。跟身边的同事学,跟着领导曹操学,像很多人学习。
十二年间,司马懿干了很多份工作,不同的职位,当过县长、当过军区司令等等,但要说对他人生最重要的一个,则非中庶子一职无疑。
中庶子,是个什么官儿呢?严格说起来,其实都算不上官,它就是今天的顾问,最重要的是司马懿当的是太子的顾问。这无疑就相当于提前抱上了,下一任皇帝的大腿啊。和太子朝夕相伴,入则同室,出则同车,这种便利条件其他人可没有。
好了,曹丕继位,并且称帝,那这一批从龙之臣,必然就要飞黄腾达。而司马懿,也终于得以走向了权力的中心。
具体的职位叫啥名字,我就不说了,挺冷门的一个称呼,反正他干的就是我们熟悉的丞相的工作。这一干就是五年。
这期间他基本都处于,行政的权力中心,反正书上说就是他的行政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而且皇帝曹丕,也认为他做事干练精密。
之后,孙权假意称臣于魏,却突然自立为帝,惹恼了曹丕,然后他便是带领雄兵,御驾亲征。到了跟前儿一看,孙权临江而治,这怎么打过去呢?
很难。那就不打了,玩吧,然后也不回去,开始了两年的巡游,其实就是当了皇帝了,想带着人、带着美女出去玩儿。两年后,刚刚回到洛阳,便是病倒,很快便一命呜呼。
这期间呢,皇帝不在都城,肯定得有人管事儿吧?曹丕一看,我这要出去玩儿,得找个人看家啊,论忠心、论能力,就是你司马懿啦。我给你升官,不仅给我掌管行政,还把禁军啊、警备司令部啊,这些都城附近的军队的管理权,全交给司马懿。从此,司马懿才算开始了辉煌腾达的一生,正式入手了军事力量。
你想,这要是现在让你当个北京的一把手,还是军政一把抓,那得是多大的权利威望。
04
曹丕这因为纵欲过度,年仅四十就死掉了,但是死掉了不要紧,得给儿子打好基础啊,于是给他找了四个人,作为辅政大臣。
我们现在都知道枪杆子里出政权,曹丕也知道。他一想,自己要是死了,这军队还是交给自家人才放心啊。外姓,那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万一要是拥兵自治,那我曹魏江山,岂不是做了他人嫁衣?
但是行政这方面还是可以交给外人的,有我军事力量的威压,不怕他们不好好办事,这就是曹丕的想法。即使再信任司马懿这等外人,终究是血浓于水。
然后便有了这么四个人:曹真、曹休、陈群、司马懿。
之后,便是开始了曹睿的统治时期。
再说这曹睿呢,他妈原本是曹丕的皇后,但因为年老色衰,不讨曹丕的喜欢,最后竟一怒之下,把皇后赐死,这曹睿当然就怀恨在心啦。
哦,你给我找了四个辅政大臣是吧?老子年近二十一,啥不懂,还辅政大臣,一边玩去吧,接着便把这四个人中的三个,调配到了远方镇守,只留下了一个听话的、懦弱的一个人。
你想啊,原本是先皇立下的辅政大臣,这妥妥的权利中心啊,但是这一下子,被调到远方镇守,要搁一般人身上,这久不在朝廷,注定着被排除在了权利核心啊。但是司马懿,终究不是一般人,他是这么想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哦,你小皇帝把我弄到了边防重镇是吧,那我还不是相当于一个土皇帝,这边儿所有的事,还不都是我一个人说了算啊,提拔自己的人、发展自己的势力,慢慢的等待时机。这以后我的人都成为朝廷重臣,难道还怕回不到权利中心嘛?
你看,牛逼的人,不论在什么样的处境下,都能找到自己最好的进击的最好方式。在没有困难的时候,一般人、很多人都能做到这一点,但是一旦遇到艰难险阻,那些牛逼的人,不仅可以从一个更高的层面上,看待事情,还能按照自己的计划做事,还而且有能力做到最好。
司马懿这边,既然想要发展自己的势力,势必就要把手上的军权牢牢地把握住,那要怎么办呢?打一场胜仗,在军中树立威望。
所以,接下来的目标就很明确了。打谁呢?打孙权,人家隔江而治,不好打过去;打刘备,蜀地多艰险,还有诸葛亮这么个人,也很难打。那到底打谁呢?
哎,要不怎么说,每一场伟大的演出,都需要一些演员呢?这边儿曹丕刚死,恰好有这么一个合适的人。
有一个叫做孟达的人,这个人有两个特点,一是长得好看,二是总叛变。为什么这么说呢。
开始跟着刘璋混,被刘备打下来之后,跟着刘备混,刘备这边不重用他,又转身投靠了曹丕。这人没啥本事,但是因为那时候,曹丕刚刚称帝,他就来投靠,曹丕心想,这难道就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四方来服嘛?”,就这样,这个叫孟达的就这么莫名其妙的被重用了,跟随在曹丕左右。
然后,他眼见曹丕死翘翘了,心想:这不行啊,自己这靠山倒了,平时没少得罪人,咋办,不行的话,我还是投奔老东家刘备去吧。
你看,就是这么一个人,说他三姓家奴都是少得了,司马懿一看,好嘛,这家伙不是送上门了嘛,这还不给你拿下,哥们儿你这送上的这么一份功劳,我就收了啊。
于是,他一面安抚此人,说你乃是先皇近臣,怎么会叛变,外面不过谣言而已,我是不会信的。一面紧急行军,快刀斩乱麻一般的拿下孟达,果断干脆。
本来,司马懿之前虽然也有兵权,但是没有威信啊,你是个文官,又没打过仗,军队里的人不外乎这么想,哦,你虽然是咱们的上级,但是你又没打过仗,打仗是要死人的啊,万一哪天你把我们送上战场,死了咋办?
可是,经此一役,威信一下子树立了起来,原来你司马懿不仅文能治国,武还能治军打胜仗,好,兄弟们相信你。之后,他便开始大肆发展自己的势力,培养亲信。
我相信这是司马懿一生中,很重要的一步。
05
好啦,都知道现在曹睿亲权,三位老臣,而且是辅政大臣外派。但是,曹睿并不昏庸,他知道这几个人有能力,遇到大事还是需要请教他们的。
这一年,就是这么一个时机。曹睿新上位没多久,想着要创下文治武功,颇有雄才大略。就像现在的很多年轻人一样,刚毕业的时候,抱负深远,想要做一番大事。
而今,天下三分,到底是攻吴呢,还是打蜀呢,这得问问老人家啊,于是把司马懿叫回来。
司马懿知道啊,虽然眼下天下三分,天下十三州,而曹魏虎踞九州,但说实话,仍然是打哪都不好打,要不然一代人杰曹孟德,也不会仅仅成就三分之势。但是曹睿不清楚啊,盲目自大,而且街亭一战,更是给他造成了很大的错觉,觉得蜀吴不过如此。
好吧,你问我打哪里更合适,就你问我什么,我就回答什么。然后他便巴拉巴拉的分析了一大堆,打吴国更合适。曹睿一听,好,非常好,深得朕心,我也是这么想的,卿家真是跟我想到一块儿了。
好啦,接下来便是一阵调兵遣将,曹休、贾逵、司马懿你们去给我打。而曹休这人呢,年龄也不大,这里说的年龄不大是与司马懿相比的,然后呢,好大喜功、心高气傲,不想自己仅仅当做战场的配角,然后上奏曹睿,行了,我在吴国那边有内线,他们就别来了,我自己就能搞定。然后便是气势高昂的开赴战场,最终被搞定,被人家的诈降搞的大败而回,没多久便病死了。
对了,之后的曹真,也是这样,不同的是,曹真选择攻蜀,也是大体这么个情况,死掉了,后面就不细说了。随着这两人的死亡,军权一步步的落到了司马懿的手上。
这之后,便是大家都熟悉的,诸葛和司马之间的对弈了。不过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六出祁山”这个说法,很不准确的,事实上,诸葛亮仅出兵五次,而且也只有两次选择了从岐山出发。
这段儿的故事,大家都熟悉,就不细说了,就这样,一直到了曹睿离职,他儿子曹芳上位。
06
其实人们都以为,司马懿是个老奸巨猾的人物,但我读完书后,却发现并不是这么回事。曹操、曹丕、曹睿在位的时候,司马懿还是忠心耿耿的,不过是多一些老谋深算、多一些明哲保身,那时候的他,并没有什么私心,总的来说还是个忠臣。
所有的转变全是发生在曹睿死亡后的那一小段时间,准确的说就是几天内。下面就说说到底是咋回事。
像他爹一样,英年早逝的曹睿,还是要给儿子留下几位辅政大臣,还是要把军队交给自家人,不过有这么一个小插曲。而正是这个插曲,使得司马懿生出二心,才会对曹氏江山,蠢蠢欲动。
本来吧,司马作为三朝老臣,又是你爹给你留下的辅政大臣,曹睿安排的辅政大臣应该妥妥的有他一席之地啊,但是呢,曹睿没有,曹睿最开始的时候,竟然弄了一帮小年轻儿,留给他儿子。
之后,由于几个身边近臣的进言下,才又重新把司马懿列入席位,而且只是个副职。
之前,司马懿不是一直在外镇守呢嘛,不知道宫里发生啥事了,这时候呢,曹睿还吊着一口气等他呢,司马懿这一进宫之后,曹睿对他说:朕就把儿子交给你啦,那神态、那语气,就宛如让曹芳认司马懿为仲父一般,给司马懿感动的不得了。皇上,您就放心走吧,我一定好好辅佐你儿子。
本来吧,司马懿自己心里也清楚,自己这三朝老臣,要论资历,朝上还有何人能比得上我呢?妥妥的辅政大臣,妥妥的。但是把丧事、赶造陵墓、拥立新君、保卫、清理内政、边防,这一系列的事情,忙完后,这一打听,好嘛,才知道原来你曹睿并没有把我放在第一考虑之内啊,而且我这个辅政大臣,还是别人使劲儿推荐,才得来的。
好,很好,我记住了。这便是有功之士,被寒了心,后果是很严重滴。这一幕在历史上,并不少见。
之后的故事,就很简单了,无外乎就是,司马懿一直隐忍不发,之后突然一击毙命,把所有挡在他前面的人,全部拿下,然后便是权倾朝野,成为了曹魏政权的权臣。
你想啊,到了他这个年纪,又是四朝老臣,什么风浪没经历过、什么阵仗没见过,对付一帮小年轻儿,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儿嘛。再加上他还有两个好儿子,如虎添翼,不能太简单。
他这几年只做了一件事,就是等待时机,静如处子,动如脱兔一般,机遇一到的时候,那简直是风起云涌,一举定乾坤啊。
值得一说的是,为了麻痹朝廷,司马懿在床上装病、装老年痴呆,生生在床上躺了20个月,你要知道那时候的司马府,肯定已经有不少丫鬟下人什么的,人多嘴杂的,要是想要避免走漏风声,他真的是在床上躺了20个月。当看到这一点的时候,我真的是就遍体生寒。仅这一点,管中窥豹,你就能看出司马懿这个人,到底能隐忍到什么程度。这样的人,千万不要做他的敌人,否则一旦他掌权得势,注定是血流成河。而这一点,也在历史中得到了体现。
宛如当初的董卓、宛如开朝的曹操,这时候虽然有天子,年仅九岁,但所有权利全部集中在司马懿一身。
就是这么一个小插曲,导致了司马懿最后的转变,致使原本一位并无二心,最终走出了这么一条路。
历史就是这样有趣儿,从来没有什么原本注定,即使是那些名留史册的人,也不过是在历史滚滚车轮下的一粒尘埃。都不过是因为这条路上,一个又一个的选择、一个又一个的偶然,点连成线,然后便走完了这一生。
下篇,会剖析一下,司马懿的性格,他到底是不是我们认知中的那样呢?
书我是柳江南
坚持写作的第47篇
我喜欢透过历史,看那一个个真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