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赶路之(一)——尝试
十九大期间全县要求值班,今天轮到了我,八点钟到的单位和昨晚值班的同事交过班后,就一个人坐在值班室看公众号,由于单位有两个办公地点值班地点不常去,不知道这个地方的WiFi密码,后来打电话问了其他的同事,打开WLAN,在填写密码的过程中,看到了一个无线没有密码,登录后居然管用,心中一阵惊悚。

自己这是怎么了?
自己开始怎么就没有先尝试下?自己的生活是不是充满了太多的确定性,对于不确定的东西已经失去了兴趣?可为什么心中总是充满了焦虑,生活总是充满了不确定,甚至安排不了自己明天的时间?
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针对这个事情,有三点给自己提了醒。对于一个问题自己连最基本的了解都没有就去问别人,缺乏基本的认知,这是其一,这个问题的也不是很难了解,所花费的时间只有五秒钟,完全免费,机会成本为零,而自己却花费了半分钟给别人打电话,不敢尝试这是其二;在不敢尝试的后面还有个隐蔽的心理,害怕被拒绝,这是其三。
自己的生活中哪些是确定的哪?又有哪些时间是自己可以自由支配,可以不看微信,不带手机?细细想来一个都没有,坐火车基本上都是在火车开10分钟以前赶到,倒不是自己时间安排的好,而是总会有诸如别人让帮个小忙之类的小事;周六周日总会有领导安排个任务,开个会,参加个活动或者加班写材料所充斥。自己缺乏应对这些各种随机事件的心理,总是在各种不情愿中还要带上面具,迎上笑容,交出自己的时间和耐心,待到忙完时早已身心俱疲,望着自己的规定动作只能一阵懊恼,而又无可奈何。
生活中的各种琐事萦绕在我们的身边或心头,让我们犹如行走在浓雾当中,吹走了一小片又会来另外的一小片。那我们就应该妥协吗,我认为,不。
大雾终究会散去,太阳依然会升起。对于身边的琐事,就如浓雾一般,他们决定不了我们前行的方向,但又会不断的消耗我们的耐心和意志力。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前行的方向,和琐事共处。

该怎么办?
遇事先了解,再发言
碰到问题,要问自己它是什么,自己做了哪些,得到了哪些,还需要别人的什么帮助。
建立缓冲区
既然这些问题现在的我们无力决定,那就留出缓冲地带,给别人也和自己。工作、加班时间就暂且不谈,我们能决定的就是用好的自己的意志力。拒绝别人的不合理要求和合理利用自己的自由时间如,写作前把手机、电脑微信调静音,给自己倒好水等。
不同场景的切换
正在干着一件事情又被去干别的事情,这是一件很令人恼火的事情,这就需要我们有着场景的切换能力,快速的融入能力,而不是带着情绪去做事。我是这样做的,心里要先告诉自己要去干另外的事了,这件事情一会再做;出门的时候深吸一口气,两个手掌相互搓热然后再搓自己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