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无用”的写作课:创意作业读书

更“无用”的写作课||也谈悲观与乐观

2018-08-30  本文已影响2人  晨星大海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有段家喻户晓的人生三重境界的类比,写的极为优美且感官冲击强烈。

第一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一句词涵盖目标,人物内心(孤勇)和外部环境(悲凉),写出了古今成大事者的状态,怀着对现实悲观主义认知为基础,树立远大目标,并下定决心,抱持即使没有支持者,也会独自上路的坚定。

第二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句引用北宋柳永《蝶恋花》最后两句词,原意是比喻爱的艰辛和无悔。这里把伊理解为事业、目标或追求,就可以移步换景为人生的第二重境界的标准化场景。就是你面对目标追求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和挫折,仍然不放弃,努力坚持当下的追求。

第三重: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虽然王国维的解读与词人当初所指已南辕北辙,但意境上竟有相通之处。经过反复追寻、研究、改进提升,你终于有一天豁然发现,已然实现目标有所收获。这是长久的练习、努力,对追求的事物理解达到了融会贯通,应用自如的自由境界。一种把控大局运筹帷幄,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愉悦自足感溢满心怀。

之所以回顾王国维的这人生三重境界,是因为今天读到关于乐观和悲观的这句名言,突然有种第三重境界的收获感和自足感,于是重提温故,并分享感悟。

“乐观是乐观者的通行证,悲观是悲观者的墓志铭”

记得这是上小学时背诵的名言名句,当时觉得似乎理解了,其实不然。前半句好理解,后半句并不好理解。为啥乐观就是通行证,而悲观就是墓志铭呢?难道说悲观是不对的,悲观者注定孤独终老?可凡事都有两面,妄自菲薄一味的盲目乐观难道不会反复被现实打脸?

一直以来心里怀揣着疑问,在乐观和悲观间谨慎行走世间,当然经常被现实打脸。今天偶然间又见此经典句式,经历了一番起起落落,忽然无师自通,顿悟了经典。

(1)乐观是人性本能。

乐观是生存意志的本能。人是活在希望里的,活着这个存在本身就是乐观的明证,精子与卵子破除重重阻碍相遇,发育成正常的生命体,直到诞生成为人类,难道不是一种幸运?无论是演说家、政治家还是小到一个团体的首领,大到一国之君,甚至宗教的主,你仔细观察一下,为民众描绘美好未来是领袖的基本职责,用信仰凝聚人心、用目标指引未来,激励并带领众人奔赴他们共同的希望。这里贯穿始终的是乐观主义精神。所以说持乐观主义是做学问,成大事的必备态度,显性表征,是成功处理人际关系的大前提。所以说乐观主义是成功哲学或者说入世哲学的基本态度,是生命意志的必然体现。

(2)悲观是神性本能。

悲观连接着死亡,透过时间的长河,看到的生命的终结-死亡,触及到了虚无,我们便进入到悲观世界。这里是开悟的起点,是宽容、放下、谅解、释怀的世界,是跨越时空的智慧所在,姑且称之为神性本能。神性本能帮我打开宇宙真相的大门,让我们回归理智,指引身处困境的我们从执着中解脱。从某种意义上说悲观主义者连接的是另一个更高维度世界的真相。然而大部分情况下,这个真相不被大众所接受,或者大家活在一个生命意志驱动的关系社会里,这里是乐观主义的世界,大多数人都高举乐观主义名牌。

(3)放到人类社会关系中去解读。

乐观配通行证、悲观配墓志铭,两件事物分别是乐观和悲观的隐喻,这个大家一般都能理解。但为何一定是墓志铭而不是其他事物类比呢?代表悲观的事物也有很多啊。这里通行证和墓志铭分别隐喻着两种对人生的认知状态,那就是生的重重苦难和死的解脱及虚无,这是人类必然的经历,是指向生死的终极意义。乐观的处世哲学是人们都喜爱的?如果你失恋了,你跟朋友分享,说我好丧啊失恋了,你朋友回答你说,没事的,失去本来就是人生常态,以后还会碰到的。你乐意吗?说不定立马就跟朋友翻脸了。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朋友跟你说,你看啊我多倒霉,医生说我得了癌症,只有6个月的寿命了。你回答是啊,人总是要死的,大家都不过是早晚一天的差别啊。你觉得朋友还会理你吗?把这句话放到场景里去读就会明白,经典之所以经典不仅仅要理解知识,还要做通晓人性的表达。大部分读者会按照自己的理解去领悟他人的话,乐观是通往他们认可,建立关系的通行证,悲观注定孤独、落寞,无人附和,与对错无关。悲观会唤起人类神性的共鸣,而墓志铭正是神性的代表,意味着少数。

(4)人生就是悲观与乐观的统合,极端无法存在。

如此一来悲观主义就没有存在的位置吗?那我们是不是不需要悲观哲学了?当然不是。离开了悲观主义的乐观是盲目的乐观,如果说乐观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明线,那么悲观主义就是暗线。悲观主义对应着务实、批判,乐观主义对应着务虚、鼓吹,悲观和乐观都是这个世界的真实存在,只是不同观察视角而已,脱离了任何一边,认知就会朝着谬误奔去。对个体而言,悲观的人生态度就是承认事实,立足当下,客观理性的分辨事物及关系,比如承认执着带来的痛苦,承认人性的虚伪,撕掉人性中的遮羞布,像是挥刀划破苍穹的勇武般直击血淋淋的真相。这种态度必然是不讨好众人的,少名利、少拥趸,注定是条孤独的道路。墓志铭的比喻将悲观的格调升华到了极致,活着的时候得不到人们的认同,死了才会被怀念,从而永生在活着的人的心里。可是长期处于悲观状态,必然会走向死亡,那些被抑郁症折磨自杀的人们,就是沉溺于悲观里,生命意志微弱的表现。反之亦然,生命意志强烈的人,乐观情绪必然高涨,可是如果沉溺在乐观情怀中,对现实无法保持清明的辩知,必然会陷入求而不得的苦恼中。所以生与死、乐观与悲观都是两条通往苦海的道路。

我们要修炼的便是乐观中保持悲观的自省,悲观中升腾乐观的自信,这也是佛教中说的中道,活着的唯一大道,幸福的极乐世界。

简书年度大课: 更“无用”的写作课 - 连载 - 简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