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每日一文摄影

指尖上的通知

2019-07-27  本文已影响111人  一为迁客
指尖上的通知

随着手机的普及,微信也以惊人的发展速度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其中的许多功能,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在人们工作生活的角角落落,都能见到它的影子,就像人体自身的某一器官,形影不离。


指尖上的通知

手机里的几个或几十个微信群,成了每人需要打理的日常。生活在当下的人们,有时觉得像是被手机或者微信绑架,全然的时刻听命于微信的指令,生怕错过。也许是它发展的速度快于我们接受的速度,也许是用它办公我们还没有做好准备,以至于突然到来的会议通知变成微信通知,我们大多感到有些迷茫,心中存疑。这究竟算组织流程,还是善意的提醒?没有权威主动出面解答,也没有规范的制度标准,人们只是像机器人一样,静静的按设定的程序走完过程,从上到下似乎都给于默认。于是,我们不得不在一天的24小时,见缝插针的浏览各类微信群,以便及时获知会议通知等重要的信息。稍有迟缓,这些重要的有用信息会被淹沒在铺天盖地的杂乱信息中,错过很多的获知重要信息的机会,影响工作和生活。每个人每天必须拿起12分的精神,认真对待每一条微信信息,像是一名战士,孤独的与微信拼搏。从来没有像今天,我们会拿出这么多的时间,浪费在微信里。也从来没有一项工作,像微信这样,弄的我们精疲力尽。仿佛进入了一个怪圈,不能自拔。稍有疏忽,就会被批。


指尖上的通知

人们整天忙于应付,来不及思考。即便批评,也是批评者的灵光一现,没人会追究问题到底出在哪?是人为干政,还是制度使然,没有答案。


指尖上的通知

回想以前,单位的会议通知,都有规范的制度规定,必须以当事人接到电话、口头通知或书面通知为准,否则,视为未通知本人,由此引起的后果与当事人无关,责任必由会议通知人承担。现在的微信通知,人们在适应的同时,必要的管理制度和通知流程在组织层面似乎还没有建立,许多在非工作日无法及时接受微信的情形,没人考虑。所有的一切,只是方便了通知会议的极个别工作人员,与参会者,则需要用整天的时间去关注,否则,无故缺会的责任想逃也逃不掉,只好自认倒霉。


指尖上的通知

当然,也不是绝对,每个单位总有那么一部分人,在享用微信通知的同时,也会有专人用传统的电话通知或当面告知会议内容。这取决于身份地位,或许在通知者的心里,潜意识中也有微信通知的制度缺失,进而才去修补。这似乎存有些许的不公,置身其中,好像误入了祁连深山,对里面稍稍优厚的规则有种默认的遵守。正如许多时候,人未参会也有签到的情形,大家觉得正常一样,没什么不妥。有时私下闲聊,极个别平常非常重视签到的人,反而不如经常外出开会或出差的人签到次数多,也就见怪不怪了。


指尖上的通知

其实,我们到了极易接受的年纪,也到了看惯一切的年纪,凭过往的经历,已不是存疑的阶段。对于是否参会这些问题,与生活的快乐想比,结论已很明显。套用泰戈尔的话,我说:

当世界用微信和我说话的时候,我的心灵以随意回答。


指尖上的通知

是的,当严肃的通知用微信替代的时候,人们似乎适应了某种随性状态,无论管理还是心情,都透着一种恬淡、一种闲适、一种松散。


指尖上的通知

这或许就是手机带来的某种变革,这种来自指尖的变化,本应是娱乐的工具,放在严肃的会议通知里,理应对应相应的使用流程,有规范的制度为其保证。如果没有,还是恢复传统吧。否则,面对突发的各种警情,以惯性思维发出微信通知,有可能贻误战机,耽误处置警情,损害的有可能不在我们的承受范围。


指尖上的通知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我们一直陶醉在过往的幸运中。倘若没有幸运,上面的预言有可能灵验。我们应该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有一种敏锐的成熟自觉,用这种认识与自觉,去构建我们必须的制度规范,不然,
也许没有不然,……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