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中需要的是鼓励而不是埋怨
茜茜是个漂亮的小女孩,她刚刚升入初中不久。在小学的时候,茜茜的成绩虽然不是多么出类拔萃,可也能跟上大家的节奏。可自从上了初中,茜茜就感觉很不适应了。
首先,茜茜还是像读小学一样,从来不会主动进行预习。甚至一些她不感兴趣的作业,也是玩够了才不情不愿地瞎胡应付。看到女儿这样的心态,妈妈一次又一次苦口婆心地劝导。
“茜茜呀,你现在已经是一名初中生了。初中的课程不比小学,大家都在不停地努力。如果你还抱着贪玩的心态,分分钟会让别的同学把你甩在最后!”
可妈妈的话,茜茜从来没有放在心上。她总是左耳朵听,右耳朵出。在茜茜吊儿郎当的状态中,期中考试如期而至。茜茜的成绩很让人失望,门门不及格!
看着茜茜试卷上那些鲜红的八叉,妈妈火冒三丈,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她把试卷狠狠丢在了茜茜脚边,气呼呼地指责道:“你自己看看,门门不及格!这下你满意了吧!我一直提醒你要好好学习,可你又是怎么做的?”
“我和你爸爸每天累死累活的,就是为了供你好好读书!你倒好,成天就知道玩。我怎么会生出你这么不听话的女儿?我真替你感到脸红!”
妈妈的埋怨和数落,就像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落在茜茜耳朵里,打在她的心里。茜茜的泪水不停地在眼眶里打转,她忽然觉得面前河东狮吼的女人太陌生了,一点都不像自己那个和蔼可亲的妈妈。
尽管茜茜哭得像个泪人,可妈妈的责备批评一点都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茜茜战战兢兢缩在墙角,心里却在默默祈祷妈妈刺耳的声音能够快点停止。
茜茜妈妈的行为有没有很熟悉?现实生活中像她一样的家长还真不在少数,只要孩子的考试成绩不理想,就会进行埋怨。他们认为只有这样,孩子才能长记性。
事实上,茜茜妈妈这样的行为正是家庭教育的误区。一味地埋怨,只会引起孩子的叛逆心理。这样做不但收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反而会事与愿违。
其实,每一个爸爸妈妈都是孩子的终生教师。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监督孩子健康成长。如果孩子总是不停地犯错,我们先要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大多数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都很弱,因此,在遇到困难、失败、挫折的时候,需要的是理解、安慰和鼓励。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容忍孩子所犯的错误,其次再努力帮他们纠错。
教育孩子也要讲究方式方法。通过感化——说服——感化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效果明显要好很多。这一沟通环节,还可以达到和孩子沟通感情的目的。
面对孩子犯的错误,我们不妨换个说法。“你做得不错”,“你已经很努力了”,孩子往往更容易接受这样的沟通。然后我们再指出孩子失败的原因,给他们提出改进的建议。最后,也不要忘记鼓励孩子一句:“如果你再努力一点,会做得更好!”
你看,这样的沟通过程是不是更高明一点?著名的心理学家塞奇厮曾经说过“当孩子犯错了,你应该带着孩子从犯错的痛苦中走出来。不要老盯着孩子的过失不放,应该去赞扬孩子们尝试活动的努力和勇气。”
总之,面对孩子的错误,我们不要一味地埋怨、奚落。换位思考一下,给孩子多一些安慰,才能帮他们顺利走出失败的阴影。
网图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