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的错觉 | 为什么有人那么普通却又那么自信
邓宁-克鲁格效应(英语:Dunning-Kruger effect),或简称达克效应(DK effect),是一种认知偏差,能力欠缺的人有一种虚幻的自我优越感,错误地认为自己比真实情况更加优秀。
need-to-insert-img
1995 年的一天,一个大块头的中年男人在光天化日之下抢劫了匹兹堡的两家银行。他没有戴面具或任何伪装,在走出银行之前,他甚至还对着监控摄像头微笑。
晚些时候,在警方给被捕的麦克阿瑟·惠勒看当天的监控录像时,惠勒难以置信地说:“可我涂了果汁。”
原来,惠勒认为把柠檬汁涂在皮肤上会使他隐形,这样摄像机就拍不到他。
柠檬汁可以被用作隐形墨水,用柠檬汁写下的字迹只有在接触热源的时候会显形。所以惠勒觉得,只要他不靠近热源,他就应该是完全隐形的。
最后警方的调查认为,惠勒既没有疯,也没有嗑药,他只是很夸张地“搞错了”柠檬汁的隐形用法罢了。
这个传奇故事引起了康奈尔大学心理学家大卫·邓宁(David Dunning)的注意,他与研究生贾斯廷·克鲁格( Justin Kruger)想来探索这一现象。
他们推断,尽管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在众多社会和智力领域中都有着出色的能力,然而这其中有部分人则大大高估了自己的真实水平。
邓宁与他的研究生将其归咎于元认知上的缺陷,能力欠缺的人无法认识到自身的无能,不能准确地评估自身的能力。
研究还表明,反之,非常能干的人会低估自己的能力,错误地假定他们自己能够很容易完成的任务,别人也能够很容易地完成。
邓宁和克鲁格于1999年在实验中首次观测到此认识偏差,他们通过对人们阅读、驾驶、下棋或打网球等各种技能的研究发现:
1. 能力差的人通常会高估自己的技能水准;
2. 能力差的人不能正确认识到其他真正有此技能的人的水准;
3. 能力差的人无法认知且正视自身的不足,及其不足之极端程度;
4. 如果能力差的人能够经过恰当训练大幅度提高能力水准,他们最终会认知到且能承认他们之前的无能程度。
举例来说,
对大学辩论赛的参赛者进行的研究发现,在预赛中排在倒数25%的队员在每五场比赛中失败了近四场。
但他们却认为自己赢了近60%的比赛。这些学生们没有扎实掌握辩论规则,因此他们根本分不清自己的论点在何时被推翻或是多少次被推翻。
邓宁-克鲁格效应并不是说自我意识让我们看不到自身弱点。
need-to-insert-img
在一项研究中,一些学生起初在逻辑测验中表现不好,在参加了一些小型逻辑课程后,他们欣然承认原来的表现糟透了。
这也许就是为何拥有些许经验或专业知识的人往往对自己的能力信心不足。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不了解的事情。
无论是笨拙还是技艺精湛,人们经常不能准确认知自我。当他们不擅长某事的时候,他们看不到自己的缺点。
能力较低的人不懂得反省自己的错误,却总是坚持认为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正如查尔斯·达尔文在《人类的起源》中所写道的:Ignorance more frequently begets confidence than does knowledge.
首先,要寻求别人的反馈,即使它并不动听,也要仔细考虑。
其次,更重要的是不断学习。我们了解的知识越多,那些隐藏的能力缺陷就会越少。
也许一切都归结为那句古老的谚语:
当和傻瓜辩论时,首先要确定对方是否也在做同样的事。
编辑 | wings
图片来源 | 网络
部分参考 | TED演讲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