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特教』谈谈“公开课”那点事:“教学就如谈恋爱要同频率才能擦

2018-10-11  本文已影响0人  大愛品格學堂覺清

到今天为止启智部进行了四节公开课,无论是从教师的状态还是学生状态来看课程都很成功,给自己很多启示。

当老师和学生同频率的时候,学生就会从老师身上学到东西。

在特殊教育领域,体育和特殊教育的融合,深度的融合越来越重要。而且体育对特殊儿童的康复效应被很多研究证实是确实有效的。当然,是否真正的发挥作用,教师的角色是一个很重要的变量。

从图中你会看到,学生做最简单的跳跃,对其有哪些好处,这些动作技能的训练,事实上需要许多感官器官的参与。

从体育到语文到数学甚至是休闲课程,都是对学生的一个干预,我们的课程也是一个媒介,一个介入的因素,只要介入,自然会发生影响。是否真正的利益到学生,全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发生”。

薛老师的艺术休闲课程,“吹羽毛”,音乐的元素融入进去,加上活动化的设计,是孩子的参与度提高,孩子的世界被唤醒。

总的来说,老师们上的课程很好,给我最深刻的体会是“如果每节课都如公开课一样高质量高投入优化设计,那么对孩子意味着什么?”

当然不是说平时老师的投入不够,或者设计不用心,只是说这样的环境下,老师之间的相互学习,自然形成了一个教学研究的形态,给孩子也营造了一个外在的支持环境,所以我们发现大多数情况只要学生不遇到突然的情绪问题,公开课程都会很高质量的完成,在这种情形下我发现学生表现都超级棒,至少我看到了听到了“笑声”。

所以,个人觉得如果每节课都能有老师百分百的投入,这种投入最主要的是老师和学生全然的在同一个频道。而这就是公开课中做的最好也最容易做到的地方。这种同频道的状态和老师的教学设计水平以及理论水平,老师的感受力,观察力,随机应变力相关,而这种共振的同频状态,就会使我们更大利益的引导学生,这点个人觉得十分重要。

这种同频的状态就像谈恋爱,男女双方如果不是因为同频率,估计怎么也难擦出火花,教育也如此,而特殊教育中最难的就是“老师和学生在同频率上”。

很多时候,教师无法有效的教育到学生,最主要的就是学生和老师无法同频,所以时常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隔离的状态。即出现“你在说,但是我没有听”的局面。

而特殊需要儿童由于自身认知注意力以及感知觉等方面的问题,也加大了他们主动与老师保持同频率的难度,这个点就是作为特殊教育教师最需要关注的地方,我们作为老师要主动调整自己的频率和学生一致。

---胡永清.20181011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