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夫军细柳》(肖培东)

2021-09-30  本文已影响0人  小鱼003

一、自读正音

师:好,同学们,我们上课了。来,一起把我们今天课文的标题读一读。预备,起。

生(齐读标题):周亚夫军细柳。

师:这是司马迁巨著《史记》中的一个故事,大家把课本打开,读读“阅读提示”里对《史记》的评价。“《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的传记文学有深远的影响。”看一看,《周亚夫军细柳》这篇文章在这个单元里是一篇自读文章还是一篇教读文章?

生(杂):教读的。

师:到底是自读还是教读?要看教材目录。有没有打星号?(生说“有”)有,也就是说它是一篇——

生(齐):自读文章。

师:自读文章,你得自己学着读。怎么自己读呢?第一遍读,建议大家轻声读,要求把字音读准,文章读顺。“文帝之后六年”,轻轻读,自由读,开始。

(生按照要求自由轻读。师巡视)

师:好,声音低下去了,说明大家第一次读已经完成了。接下来,把声音放大,再读一遍。这次的读,希望你能读出一点文言文相对舒缓的语气来。“文帝之后六年”,预备,自由朗读,开始。

(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

师:好,第二遍读完了。接下来,请同学思考:两次读后,这篇文章当中,哪一个字,你觉得最容易读错?你得提醒你的同学,哪个字最容易读错?

(一生举手。)

师:来,你来说。哪个字最容易读错?

生1:我觉得第二段的倒数第二行,“介胄之士不拜”,这个“胄”字。

师:容易读成哪个字?

生1:读成“胃”字。

师:哎,这个字长得就有点像“胃”字。大家看到没有?来,一起来读读这句话。“介胄”,预备,读。

生(齐读):介胄之士不拜。

师:这个“介胄”在句中是什么意思?

生1:“介胄”它是有注释的,就是“铠甲和头盔”,这里用作动词。

师:介胄,铠甲和头盔,这里要用作动词,指披甲戴盔。名词用作了动词。那么“介胄之士”怎么理解呢?哎,就是戴上头盔、穿上铠甲的将士。大家懂了吗?(生点头)这样,我们就明白了。请坐。好,继续,像他这样说。(一生举手。)

师:来,这位同学你来说。

生2:应该是第133页第1行,“军士吏被甲”,这个“被”字容易读错。

师:“军士吏被甲”,这个“被”字容易读成什么?

生2:读成“被子”的“被”。

师:那你知道,这个“被子”的“被”在这里为什么读“披”音呢?

生2:应该是一个通假字。

师:大家看注释,这就是一个通假字。“被”通什么?对,同“披”。解释为?

生2:穿着。

师:穿着。好,一起跟他读一读,预备,起。

生(齐读):军士吏被甲。

师:好,这个“被”字,读准了。继续,还有举手的吗?

(一生举手。)

师:来。

生3:“将以下骑送迎”,还有后面的“谓从属车骑曰”,这个“骑”字,有读qí的,有读jì的,一定要分读。

师:哎哟,你真是一个非常会读书且有文化的同学。“骑”字在很多古诗文里,都曾经读jì音。这位同学知道这个旧读,说明他古诗文学得好,懂文化。不过呢,这个字现在统读为qí,就只读这一个音。当然,你自己心里可以藏着jì音,“一骑红尘妃子笑”,读jì可能更有古诗文的韵味。好,继续说。前面都是男同学举手,女同学呢?

(一女生举手)

师:这边有个女同学举手了,你来说。

生4:我觉得文末那个“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这个“邪”字是要读yé,而不是xié。

师:因为它是一个什么词?

生4:语气词。

师:哎,很好,这是一个疑问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吗”或“呢”。“可得而犯邪”,一起来读读这句话。“至于亚夫”,预备,起。

生(齐读):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师:还有没有?好,你来说。

生5:“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这里“彀弓弩”的“彀”字,读“够”音。

师:“彀弓弩”的“彀”,这个字难写,又难读,当然我们还要把它的意思搞清楚。什么叫“彀弓弩”?

生5:彀,是“张开”的意思。

师:嗯,把弓箭怎么样?对,张开。好,“彀弓弩”,一起来读一读这个句子。

生(齐读):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师:还有没有?(一生举手)好,这位男同学,你来说。

生6:我觉得“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中的这个“辔”字容易读错。

师:嗯,这个“辔”字,写也难写,写写看。那你知道这个“辔”字什么意思吗?

生6:这个“辔”下面有注释,是“车马”的意思。

师:“辔”是马的缰绳,这就借代“车马”。“按辔徐行”,控制住车马慢慢前行。好,请坐。

(一生举手。)

师:噢,你想说,那你给大家提个醒。哪个字?

生7:最后一段那个“曩者霸上”的“曩”字,读第三声。

师:“曩者霸上”的“曩”,字也特别难写,“先前”的意思。请坐。好,同学们,大家想一想,这些难读的字往往是什么字。(生说“通假字”“多音字”等等)对,或是通假字,多是多音字,多是难写的字。有的在具体语境中还发生了词性的变化。所以,在读古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些字。

二、自读释词

师:好,接下来我们请一个同学认真地把这篇文章再读一遍。谁愿意读?(前面举过手的男生再次举手)来,男同学,又是你举手。这次你就推荐其他同学,不要把机会都留给自己。(该男生于是指向左前方的另一位男生)哦,你推荐这位同学,我也觉得好。

(生8朗读全文,文中人物的几次对话没有读出感觉,教师暗暗记住)

师:好,请坐。字都读准了,接下来,语气和语调呢,就要通过对文本的深入触摸,学着去感受和体悟。同学们,三次读了,接下来的任务:你觉得哪个字最容易翻译错误?哪个字哪个词最容易解释错误呢?哎,你也得给大家提个醒。前面拼音自己解决得很好,找难解释的字词,就更见古文阅读的水平了。来,哪个字?

(之前举过两次手的男生再次举手。)

师:好,还是这男同学。这次不推荐别人了,你来说。

生1:我还推荐一个吧。

师:还推荐?你先说,我得看看你有没有资格推荐。(众笑)

生1:好的。第二段的第一句话说“上自劳军”,这个“上”字与平时的意义是不一样的。注释说“上自劳军”是皇帝去慰劳军队,所以这个“上”指皇上。

师:嗯,现在的“上”是方位名词,对不对?(生点头)

师:你一下子就拿住了一个和现在意义不同的词,我觉得你有资格推荐了。你想推荐谁?

生1:我想推荐……那位戴眼镜的同学。(手指向那位同学)

师:好,戴眼镜的同学,就是你了。

生9(惊讶):啊?我啊!

师:整篇文章当中,哪个字你得提醒大家?(学生沉默。)

师:不能随便找一个字,自己要知道哪个字是重要的。(学生继续沉默。)

师:可以吗?

生9:我觉得……看第三段“其将固可袭而虏也”,我觉得这个“固”很重要,是“必,一定”的意思。

师:哎,这个字找得很好!这个“固”是“必定”的意思。他们的将领必定会被别人偷袭而被俘虏的呀。“固”字你找得很准。再看看标题,你觉着哪个字也需要注意?

生9:“军”字。

师:哎,这个“军”怎么解?

生9:这个“军”是“驻军、驻扎”的意思。

师:哎,作动词用,“驻军”的意思。请坐。这样就找出来了。好,继续,继续。

(一生举手)你来说。

生10:这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两个“使”的意思是不一样的。第一个“使”是动词,是“派”的意思。第二个“使”应该是名词,是“使节”的意思。

师:找得真好!“上乃使使”,这两个“使”一定要注意。第一个“使”是什么呀?“让、派”的意思。第二个“使”呢?“使臣、使者”的意思。紧紧挨着,一词多义,一定要注意。

(又一生举手)

师:哎,你再来说。

生11:我想说的是“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这两个“令”的意思也不一样。第一个“令”是动词,是“下令”的意思。第二个就是名词,是“军令”的意思。

师:嗯,也注意到这个短短的句子当中一词多义的现象,非常好!继续,还有没有?(一生举手)来,这位同学,你来说。

生12:“已而之细柳军”,这里“已而”的意思是“不久”,而“之”则是“到、往”的意思。

师:这两个词找得有水平。尤其这个“之”,在这里要解释为什么词性,同学们?

生(齐):动词。

师:“之”一般多是什么词?

生(齐):助词。

师:嗯,助词或者代词。但是文中这句话里的“之”是什么意思?

生(杂):“到”“去”“往”的意思。

师:看看,我们同学学习越来越好了。还有没有?(教师巡视)这面的同学举手少了一点,来,这位男同学你来说。

生13:这个……“居无何”是“过了没多久”,“居”一般是“居住”,这个地方是用做那个“经过”,然后“无何”呢,是“不久”的意思。

师:你又发现了一个也解释为“不久”的词,“无何”。大家注意了没有?他还提醒我们要掌握了一个多义词“居”。好,继续。再给两次机会,好不好?(一生举手)来,你来说。

生14:我要说的是“天子且至”的“且”。这个“且”一般来说我们会翻译成“而且”,但在这里的意思是“将要”,这整句话的意思可以翻译成“天子将要到达了”。

师:嗯,这个“且”字注意到了。好,最后一次,还有谁?(一生举手)你来,大声说吧。

生15:一共是两个。一个是“称善者久之”,这个“之”的意思是音节助词,是不用翻译的。

师:嗯,漂亮!“称善者久之”的“之”都能知道!这个“之”是一个音节助词。非常好!继续。

生15:还有,那个“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中的“为”是“作为”的意思。

师:“为”是“作为”的“为”,那请问“天子为动”中的“为”又是什么意思?

生15:它那个“为”是表被动。

师:嗯,非常好。“天子为动”,天子被感动了。好。请坐。

师(望着全班同学):同学们,这节课上其实还有一个老师,他比我更厉害的,他就藏在你们的课本里,他的名字就叫做四个字——“思考探究”。

(PPT显示教材文章下的四道思考探究题)

师:这个叫“思考探究”的老师给我们提出了四个问题。来,我们先把第三个问题解决掉。(师指向屏幕“思考探究”第三题,即四个多义词的解释)你跟着他学就行了。

(学生做题,而后校对,把握这四个词的多义理解)

师:发现吗?这道题把文中有多义现象的词给我们整理出来了,也就提醒我们在自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些词,我们得强化一下,包括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等。

三、复述故事——周亚夫之“真”

师:接下来,我们再看看这位“思考探究”老师给我们提出了怎样的自读要求。一起来读“思考探究”一。

生(齐读“思考探究”一):熟读课文,简要复述文中的故事。想一想汉文帝为什么称周亚夫“真将军”,与同学交流。

师:好,接下来我们就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熟读课文,简要复述文中的故事。我们就来讲一讲汉文帝到细柳军营劳军的事情。文章第几段啊?

生(齐):第二段。

师:好,熟读第二段,我们就来讲这个故事。“上自劳军”,预备,自由读,开始。

(全班同学自由朗读第二段,师巡视)

师:好,接下来,同桌之间两两互说故事。注意,是简要复述,所以要求不是很高,你别担心。可以先看文本,然后再脱离课本,自己复述这个故事。“不久皇上来到了细柳军营”,开始复述,练习说。

(学生纷纷开始自己练习复述故事)

师:好,我们请一同学简要复述细柳军营的故事,给在场的一些还没读过这个故事的老师说说这个故事。汉文帝是怎么进入周亚夫的细柳军营并去慰劳军队的?谁来说?有没有举手的?

(一位男学生举手)

师:好,你先来!尽量不看课文,大家听好了。

生16:老师,把第二段都复述一遍吗?

师:可以。

生16(不看书复述):皇帝他到了周亚夫军营中,军营里是戒备森严的,要进去的话是不让进的。因为在军中只听将军的命令,不听皇上的命令。然后,皇上只好派使节去告诉那个将军说,我要去慰问你们。将军对皇帝说:“我呢,穿着甲胄不好,不能给你行这个跪拜礼,只好行军礼了。”皇帝大为感动,就觉得这是个非常认真的将军,然后做一些礼仪,应该就是非常庄重了。然后也是使人称谢,说皇帝是来军营亲自慰问,就是真的是很好的。

师:好了吗?

生16:好了。

师:好,复述得很口语化。要想说得清楚些,最好还要把慰问过程当中的“几进”给说清楚。大家看看,第一次是谁想进?

生(齐):先驱至。

师:先驱至,结果怎么样?

生(齐):不得入。

师:不得入。第二次呢?(生说“上至,又不得入”)第三次,怎么样?

生(齐):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师:“使使持节诏将军”,就引出了一系列的事情。记住这三步。为增强效果,文中人物的语言,你甚至可以用原文来表达。好,谁愿意再把这个故事简要复述一遍?刚才是一位男同学,这次我希望是一位女同学。(没有女同学举手)

师(目光看向之前举过多次手的男同学):你又想推荐了?(众笑)好,这次还是你推荐。你推荐哪位女同学?

生1:老师,我推荐这位女同学。(指向自己左边的女生,众笑)

师:噢!感情深。(众笑)好,开始。

生17:这个皇帝他一开始就是找一个人(天子先驱)先去,但是没有进去。然后他又找了一个,他自己去进,然后他还是没有进去。然后他最后找了一个使节说“吾欲入劳军”,然后这个传令这个人之后,传给周亚夫之后,然后周亚夫的部下又说“将军曰,军中不得驱驰”,然后天子就改变了进去的方式。然后他进去之后,周亚夫又说“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然后就是,周亚夫没有跪拜见皇上,就是用这个军礼的仪式见皇帝。然后皇上很感动,神色严肃,完成了劳军离开了。

师(微笑):你知道你一共说了几个“然后”吗?你说了整整八个!(其实是九个)在不该出现“然后”的时候说“然后”,故事就会变得零碎了。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复述的时候要把话说完整,说流利,不要随意地去停顿。故事情节记心里,复述就能够说好。我们可以借助“阅读提示”,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些关键细节,简要复述就能做好。一起读读“阅读提示”中对文章内容概括的语句。“主要记叙”,预备,读。

生(齐读“阅读提示”):主要记叙汉文帝到周亚夫的细柳营慰问军士的事。周亚夫没有迎接天子,最后才露面,且只说了一句话。然而,汉文帝出军门后不由得说“此真将军矣”,赞赏有加。

师:好,就是这个故事,概括得很简要。出了军门,群臣皆惊。汉文帝却发自肺腑地称赞了周亚夫。一起来读一读那句称赞的话,预备,起。

生(齐读):嗟乎,此真将军矣!(略快,感情平淡)

师:此~真将军矣!这个“此”字后面适当延长些,再读好语气词,感觉会更好。再来读,“嗟乎”,预备,读。

生(齐读):嗟乎,此~真将军矣!(感情充沛)

师:你看,就是不一样吧。语气拖长,感觉就是不一样。那么请问,周亚夫“真”在何处?怎么他就是个真将军?(生思考,举手)来,你来说,还在思考的孩子。(师示意第一排不举手的一个男生回答)

生18:他应该是“真”在……他没有因为这个皇帝来看他,没有因为他是天子,就破坏了军中的规则。

师:说得对,哎,你能不能用几个词来形容你的同桌说的内容?(师示意男生的同桌概括)没有因为是天子就破坏军中的规则,说明周亚夫——

生19:他是一位有原则的将军!(有同学说轻声说“刚正不阿”)

师:对,有原则,不因为是天子是皇帝就破坏军纪,刚正不阿!很好,两个词语都会了,都写上去。写“有原则、刚正不阿”。(教师板书:真“正”)

师:继续说,周亚夫还“真”在什么地方。作为一个统率将士的将军,他还“真”在什么地方?

生20:我觉得他对自己的军队管理非常有方法。

生20(读):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师:嗯,治军有方。

生20:很严格。

师:那是真严格。看看他的将士,看看他的军营戒备,细柳军营的一切都说明周亚夫治军有方,很严格。(教师板书:真“严”)

师:还有没有同学想补充的?(一生举手)你来说,周亚夫“真”在什么地方。

生21:“真”在他能够严格地按照法律来,他治军有法,有方,而且他的军营上下齐于一心。他能够在军中可以不听皇上的命令,他,军营中只听军令。

师:军令如山,军纪严明,周亚夫真“严”。讲原则,不畏权,刚正不阿,不因为是天子就轻易地改变自己军营的规矩,周亚夫真“正”。这真是真将军!一起再来读读皇帝对他的称赞。“嗟夫”,预备,起。

生(齐读):嗟夫,此真将军矣!

师:注意句末标点,是什么?

生(齐):感叹号。

师:好,所以这种感觉还得更强烈。预备,起。

生(齐读):嗟夫,此真将军矣!(感情更为充沛)

四、如何写周亚夫

师:这就是由衷的赞叹!那么,既然是写周亚夫的故事,这篇文章直接描写周亚夫的是哪些句子?(师走到一位没举过手的学生面前)你找到了没有?直接描写周亚夫的语句?

生22:直接描写的有这句。“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读得很随意,漫不经心的)

师:你能把句子读得好听一点吗?(众笑)好,重新再来读一遍。

生22(读):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读得认真了,但“持兵揖”三字读破了)

师:你这句话读得不好,主要就是三个字没读好,“持兵”后面什么?

生(齐):揖。

师:“持兵”是一个动作,手执兵器,“揖”呢,是另一个动作,拱手行礼。“揖”是和“拜”完全不同的一种礼仪。我们不能读成“持/兵揖”,而要读成“持兵/揖”,要记住古代的文化现象。两个动词,来,再读一遍。

生(齐读):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读顺畅了)

师:这就好多了。文章是写周亚夫的故事,可是直接写周亚夫的就只有一个动作,一句话。那么,问题来了,其他的文字在干什么?(生私语讨论)

(一生举手)

师:哦,两只手都举起来了。你说说。其他文字在干什么呢?

生23:其他文字应该在衬托,在对比。

师:找出一个例子。

生23:就是最后一行:“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师:想说什么?

生23:皇帝说的这一句,应该就是说用其他军营的将领和周亚夫来做对比,突出了周亚夫的真将军形象。

师:前面两个军营若儿戏耳,周亚夫的军营戒备森严,一对比,马上就知道了前者军纪涣散,后者治军严明。这样的对比很多。请坐。其实,出军门后,司马迁还写了一句话,写出大臣们的神色。

生(齐):群臣皆惊。

师:这个“惊”字很值得玩味,大家可以细细去读。大家甚至都以为皇帝要发怒了,结果皇帝却对周亚夫赞赏有加。还有吗?(一女生举手)那位女同学,你来说。

生24:第二段有一处衬托,就是“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这里可以看出细柳军在周亚夫的治理下军纪严明,周亚夫治军有方,是非常严明的。

师:说得真好,同学们,这里周亚夫不出现,但是写他的军士吏,其实就在写谁?

生(齐):周亚夫。

师:你就来读读这句话。

生24(读):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读的速度比较慢)

师:要想读出他们戒备森严,很紧张,这几个句子建议读的速度可以稍微——(学生说“快一点”),对,快点,再读读。

生24(读):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速度加快,但紧张感还未出现)

师(笑):快也不是这么快的,快,节奏还是要读出来。来,同学们,快得有弹性,有节奏,突出紧张森严感。(师示范读)“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预备,读。

生(齐读):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朗读好多了)

师:是不是不一样了?好,再来读读看,好不好?这位同学,你再读读。

生24(读):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有进步,读出军营的戒备森严,随时待发)

师:哎,好多了,有感觉了,请坐。对了,这节课上第一位读书的男同学,我记得很清楚哦。(走向这个男生)请你站起来读读。你是天子先驱,你来到军营,说了一句什么话?

生8(读):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天子且至”一句读得很平淡)

师:大家说说看,他像天子先驱吗?

生(杂):不像!不威风!

师:你好好地看课文,看这句话的标点。如果你是天子的先驱,你来到细柳军营,你是怎么说话的呢?

生8(读):天子且至!(声调高了,拖长了,语气加重了)

师:为什么要这么读?有一个标点要看出来。

生(齐):感叹号。

师:对,感叹号,大家一起来读。预备,起。

生(齐读):天气且至!(读出了威风和气势)

师:再看看,同样是手下人,周亚夫的下属又是怎么说的?(面向生25)你来读。

生25(读):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读得沉稳又平和)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编者是非常懂他们的语言的。周亚夫的军门都尉说的这句话,没有用感叹号结束,而是用了句号。那能不能把感叹号和句号换个位置呢?

生(杂):不能。

师:说理由。(一生举手)你来说。

生26:我觉得如果把这两个感叹号和句号换个位置的话,第一句话的语气感觉就特别平和,然后第二句话就感觉是像是见到了一些大人物之后非常惶恐,不,是非常高傲。如果前面用感叹号,后面用句号,就能看出周亚夫将军军营里的这些士兵,他们是非常沉稳的,不卑不亢的,也可以侧面看出周亚夫他治军有方,刚正不阿。

师:有没有道理,同学们?我们先试试看好不好?来,天子先驱,他们是怎么喊的?预备,起。

生(齐读):天子且至!(傲慢,威风)

师:下面,周亚夫的军队,军中闻——,预备,起。

生(齐读):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平和,稳重)

师:大家发现了吗?一个高傲狂妄,得瑟;一个沉稳有礼,不卑不亢。两句对话,就可以形成对比,衬托出周亚夫的真将军的形象。这就是作者写作之妙。我们来看,“思考探究”老师是怎么提醒我们的。读“思考探究”二。

生(齐读“思考探究”二):《史记》写人时常“用两种突出的性格或两种不同的情势,抑或两种不同的结果,作为对照”。细读课文,说说文中哪些地方使用了对比、衬托的写法,对刻画人物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五、探究天子之真

师:文中运用对比、衬托的地方还很多,我们自己要学会读懂这篇文章的手法。我们一起来看看,正是这样一个周亚夫赢得了皇帝发自肺腑的赞美。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赞叹,用心读好。

生(齐读):嗟乎,此真将军矣!(感情充沛)

师:这句赞叹话,周亚夫有没有听到?

生(齐):没有。

师:没有,皇帝是在出军门后对他的群臣说的,周亚夫是肯定听不到的。但是我想,周亚夫望着天子离去的那个背影,周亚夫一定也会像天子赞美他一样,对天子也说上一句赞叹。你觉得,周亚夫会说一句什么话?(示意旁边的一个女学生)如果你是周亚夫,你会对这位天子说一句什么话?

生27:嗟乎,此真天子矣!(语气较轻。)

师:哎呀,女将军就这样,这气度。(众笑)你来。

生28:嗟乎,此~真天子矣!(语气加重)

师(示意前面读过“天子且至”的男生):你来。

生8:嗟乎,此~真天子矣~!(感情特别充沛)

师:你看,当了天子,说话感觉就不一样了。(众笑)那周亚夫为什么会赞天子是一个“真天子”?这个天子又“真”在什么地方?(询问一女同学)

生29:天子没有因为周亚夫他没有,就,没有,就是周亚夫没有就是好好款待,就是,就是天子,就是周亚夫觉得天子并没有因为……(生语无伦次)

师:别急,别急,先把心情调稳。慢慢说,来,开始说话。

生29:就是周亚夫觉得,天子并没有因为周亚夫没有好好地来款待他而感到生气,反而赞赏他治军有方。

师:嗯,说明这个天子——

生29:说明这个天子非常的明智。

师:明智,明君,是不是?好,请坐。还有谁再来说?你来,这节课好像你没举过手吧。(师手指向一位学生,众笑)皇帝又“真”在什么地方?

生30:他是一个明君,没有因为周亚夫不让他进来,不像霸上和棘门的军官那样去迎接他(而生气),他也没有去惩罚他们。

师:这是一个方面。继续说说天子之真,你来说。

生31:天子还真在他的心胸宽广。

师:怎么说呢?

生31:就是说,周亚夫虽然在我们这样看来,他是有些无礼的,但是天子并没有惩罚他,所以说他的心胸是比较宽广的。

师:周亚夫是无礼吗?

生31:他其实没有做错,没有做错,他按照原则办事。

师:如果用前面两个军营的方式来对照,周亚夫好像对皇帝不够礼貌的,但皇帝却并没有生气,而是就原则来办事。所以——

(一生举手。)

师:哎,你想说什么?

生32:我觉得这个文章中,还有一个对比的地方,就是最后一个,“既出军门,群臣皆惊”。臣都特别惊奇,怕皇帝发怒,但是皇帝他自己没有发怒,在这里就可以看出皇帝的心胸宽广,可以发现人才。

师:那叫知人善用。

生32:对。

生33:还有一个,深明大义。皇帝在军中“不得驱驰”,他也就“不得驱驰”了。

(一生举手)

生34:看第二段倒数第二行,“天子乃按辔徐行”,前面这里他的士兵说“军中不得驱驰”,所以他就很听,很遵守军营中的规矩,也就慢慢前行,后来他又改容式车。他就是对于这个,就是这个,还有那个……(生有些表达混乱,在翻书,教师微笑示意学生慢慢说)就是周亚夫的这个军营的规矩他很遵守。还有对周亚夫表示敬意,就证明天子他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价就摆出一种架子来。他就很,对,就很平等待人。

师(点头示赞):哎,这个同学还想说。来,你来说。

生35:对于这个皇帝是明君还有一点,第2段开头说“上自劳军”,就说这个皇帝亲自去慰劳这个军队。因为很多皇帝专于朝政,可能不会到边疆去慰劳一下军队,但是这个汉文帝就做到了。

师:真是一个细读文本的高手。“上自劳军”的“自”,亲自。这个皇帝,亲为躬行,真不容易啊。同学们,他们把我们要说的话基本上都说出来了。皇帝深明大义,皇帝知错就改,皇帝知人善用,皇帝勤于政事等等。因此,周亚夫也一定会这样赞美汉文帝。一起来赞美他吧,“嗟夫”,预备,起。

生(齐读):嗟夫,此真天子矣!

师:对,我们就会发现,《史记》真是一本难得的好书,不但主要人物熠熠生辉,而且次要人物也写得那么有光芒,这些都是归功于司马迁高超的写作艺术。我们来看,“思考探究”四是怎么说的,你来读读。

生36(读“思考探究”四):《史记》长于记人,书中记述了许多各有特色的历史人物。从廉颇、蔺相如、屈原、项羽、张良、韩信、李广等人中任选一位,借助注释与工具书阅读相关的本纪、世家或列传,了解其生平事迹,领略人物的风采,感受《史记》的写人艺术。

师:所以,我们读了《周亚夫军细柳》,就得回去好好地找哪本书读读?

生(齐):《史记》!

师:由一篇文章的阅读,达成一本书的阅读,再把《史记》当中这么多有意思的故事讲给你周围的人听,这就叫做“嗟夫,此真学习矣,此真读书矣”。所以,全文就说了一个字,“真”!做真人,做真事,做一个真正的学习者。最后,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周亚夫被皇帝所赞美的那个句子,“嗟夫”,预备,起。

生(齐读):嗟夫~,此~真将军矣~!

师:看到了吧,自己学习,多么快乐,下课!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