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門對聯:2.諸佛菩薩
佛門對聯:2.諸佛菩薩
釋迦牟尼佛,「釋迦」意譯為能仁,「牟尼」意譯為寂默;是娑婆世界之教主,為賢劫之第四尊佛。誕生於印度迦毘羅衛國,取名悉達多,其父為淨飯王,其母為摩耶夫人,生後七日母歿,由姨母波闍波提養育。二十九歲出家修道,歷經六年苦行,三十五歲在菩提樹下證悟成佛。首先於鹿野苑初轉法輪,度化五比丘,開始組織僧團,時常到處講經說法,直至八十歲時,於拘尸那城外娑羅雙樹間,入大般涅槃。
藥師佛,是藥師琉璃光如來的略稱,為東方淨琉璃世界之教主,又稱大醫王佛;與本師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合稱「三寶佛」。日光徧照、月光徧照菩薩是藥師佛的脅侍,表示不分晝夜教化眾生之意;另十二藥叉大將,一一各有七千藥叉,以為眷屬。藥師佛發十二大願,誓救眾生之病源,治無明之痼疾,身藍琉璃寶色,著三法衣,跏趺安住蓮華上,右手持藥珂子連枝帶葉,左手托缽,缽中蓄滿甘露。
文殊菩薩,是文殊師利菩薩的略稱,意譯為妙德、妙吉祥;曾為七佛之師,在菩薩眾中,被視為如來法王之子,故又有「法王子」的尊稱,為中國佛教四大菩薩中表「大智」之菩薩;山西五台山為文殊菩薩的應化道場,是中國四大名山之一。文殊菩薩常現頭戴五髻冠,表示內證五智;右手執持金剛寶劍,表示以智慧劍斷除一切無明煩惱;左手端握青色蓮花,花中安放《般若經》一部,表示般若智慧一塵不染;常以獅子為座騎,表示智慧之力威猛無比;或以蓮花為臺座,表示清淨無垢染;或乘金色孔雀,比喻飛揚自在。
普賢菩薩,意譯為遍吉,發十種廣大行願,為中國佛教四大菩薩中表「大行」之菩薩;四川峨眉山為普賢菩薩的應化道場,是中國四大名山之一。在《華嚴經》中,文殊、普賢菩薩是毗盧遮那佛的脅侍,合稱「華嚴三聖」。依《普賢菩薩延命金剛最勝陀羅尼經》所記,普賢菩薩常現如滿月童子,頭戴五佛頂冠,右手持金剛杵,左手持召集金剛鈴。坐千葉寶蓮華,華下有白象王,象王足踏金剛輪,輪下有五千群象。白象代表行願殷深,辛勤不倦。
2.1
十方佛境同時現;
萬象星羅忽頓彰。
摘自宋‧法雲惟白禪師《大正藏45冊1891:文殊指南圖讚》。
2.2
十方善信瞻菩薩;
萬盞明燈朝普賢。
近代觀世心撰。「普賢菩薩」名嵌入對聯。
四川峨眉山金頂,捨身巖下峽谷林莽中,於晴天的夜晚,可見數點如豆之星光,漸次萬點雲集,在黑暗的山谷間飄忽不定,彷彿銀河繁星墜谷,時而散舞,星星點點;時而相聚,網網團團,蔚為奇觀,自古稱作「萬盞明燈朝普賢」。此種現象極為奇特,其成因有人說是磷火,有人說是螢火蟲,有人說是附在樹枝上的密環菌,遇到空氣中的高濕度時所發的亮光。
2.2.1
千年古剎現菩薩;
萬盞明燈朝普賢。
近代觀世心撰。「普賢菩薩」名嵌入對聯。
2.2.2
千杯淨水供菩薩;
萬盞明燈朝普賢。
近代觀世心撰。「普賢菩薩」名嵌入對聯。
2.3
十方聖者佛居首;
天下名山僧佔多。
近代觀世心撰。
下聯出自《增廣昔時賢文》:「世間好語佛說盡,天下名山僧佔多。」
2.4
丈六顯金身,非空非色;
大千歸寶所,即境即心。
北京雍和宮萬福閣有此聯。
2.5
三千界內慈悲主;
百億洲中大法王。
摘自《卍續藏74冊1479:佛母孔雀尊經科式》。
2.6
文殊大智,人天共仰;
偃祖高風,緇素同欽。
廣東乳源雲門寺祖堂有此聯。
偃祖:文偃禪師為雲門宗祖師。
緇素:僧、俗之別稱。
2.7
古佛由來皆鐵漢;
凡夫但說是金身。
福建福州開元寺鐵佛殿有此聯。明‧曾異撰。
2.8
正知正見,洞徹真源,一超直入如來地;
覺自覺他,弘宣妙法,多劫圓成相好身。
台灣南投埔里正覺精舍山門有此聯。「正覺」精舍名嵌入對聯。
2.9
正覺山前,覩明星而悟道;
大千界內,揭慧日以流輝。
摘自《卍續藏60冊1113:律苑事規‧卷五》。
2.10
白浪涌花成異瑞;
紅蓮現佛獨稱尊。
摘自宋‧法雲惟白禪師《大正藏45冊1891:文殊指南圖讚》。
2.11
如是妙相莊嚴,主伴齊彰,靈山會儼然未散;
本來佛身清淨,聖凡一體,菩提道當下圓成。
遼寧瀋陽般若寺大雄寶殿,及浙江天台山國清寺大雄寶殿有此聯。近代圓盈撰。
2.11.1
如是妙相莊嚴,靈山會儼然未散;
本來佛身清淨,菩提道當下圓成。
天津大悲院大雄寶殿有此聯。近代明暘法師撰。
2.12
百寶光中垂聖相;
千花臺上露金容。
台灣台南市中西區德化堂正殿有此聯。
2.13
作天人師,廣宣妙法;
行菩薩道,化度迷津。
福建莆田廣化寺有此聯。「廣化」寺名嵌入對聯。
天人師:為佛十號之一,佛為人及天之導師,能教示其應作不應作,故稱天人師。
2.14
妙相圓融,即色即心,遍十方而示現;
法身常住,無來無去,歷萬劫以長存。
安徽合肥明教寺大雄寶殿,浙江岱山長壽庵大雄寶殿,廣東雷州報恩庵,台灣台中市豐原妙音寺大殿,及台灣桃園縣大溪妙法寺山門有此聯。
廣東南澳玉佛寺大雄寶殿將下聯「萬劫」另作「千劫」。李業生撰。
法身:中道之理體,徧一切處,處於寂光土。
2.15
足下躡青蓮座,周行七步;
眉間放白毫光,普照十方。
近代觀世心撰。
上聯取材於《龍藏34冊0155:方廣大莊嚴經‧卷三》:「導師所下足,瑞蓮隨步起,周行七步時,演妙梵音聲。」
下聯取材於《龍藏27冊0085:四十華嚴經‧卷四》:「汝可觀察文殊師利,十方諸佛將說法時,悉放眉間白毫光明,來照其身,從頂上入。」
2.16
法身無去無來,住寂光而不動;
德相非空非有,隨機感以恒周。
福建廈門南普陀寺大雄寶殿有此聯。近代圓瑛法師撰。
2.17
法演圓音,普化大千世界;
華嚴妙相,展開萬億金身。
台灣台南市中西區法華寺天王殿有此聯。「法華」寺名嵌入對聯。
大千世界:為古代印度人之宇宙觀,以四大洲及日月諸天為一小世界,合一千小世界為小千世界;合一千小千世界為中千世界;合一千中千世界為大千世界。
2.18
法鏡交光,六根成慧日;
牟尼真淨,十地起祥雲。
北京雍和宮天王殿有此聯。清‧乾隆皇帝撰。
法鏡:佛法鑒照萬物,猶如明鏡。《大智度論‧卷五》:「法之大將持法鏡,照明佛法智慧藏。」
2.19
為七佛師體莫測;
作菩薩母用無方。
摘自近代印光大師〈文殊師利菩薩偈讚〉,參閱《印光大師全集‧冊二》。
七佛師:文殊菩薩曾為過去七佛之師。過去七佛即毘婆尸佛、尸棄佛、毘舍浮佛、拘留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釋迦牟尼佛。
2.19.1
為七佛師,廣宣妙義;
作菩薩母,普渡迷津。
香港荃灣西方寺文殊寶殿有此聯。
2.20
冥顯咸加,恩踰父母;
聖凡普利,德邁穹蒼。
近代印光大師撰,摘自《印光大師全集‧冊二》。
2.21
淨法界身,本無出沒;
大悲願力,示有去來。
摘自《卍續藏60冊1113:律苑事規‧卷五》。
2.22
現身淨飯國中,九有四生同尊慈父;
說法靈山會上,十方三界共仰能仁。
四川新都寶光寺大雄寶殿,江蘇南京靈谷寺大雄寶殿,及江蘇徐州興化寺大雄寶殿有此聯。清‧含澈法師撰。
淨飯國:即古代印度之迦毘羅衛國,國王為釋迦牟尼佛之父。
九有:三界中有情眾生樂住之地方有九所,故云九有情居,簡稱九有。即欲界之人與六天、初禪天、二禪天、三禪天、四禪天中之無想天、空處、識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
慈父:指釋迦牟尼佛。
靈山:靈鷲山之簡稱,位於印度之王舍城,釋迦牟尼佛常在此說法。
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
能仁:即釋迦牟尼佛。
2.23
雪覆千山,大地春回寒谷;
星明午夜,覺天雲散長空。
摘自《卍續藏60冊1113:律苑事規‧卷五》。
2.24
普度眾生,同登覺地;
光明世界,共出迷津。
台灣苗栗縣頭屋普光寺大雄寶殿有此聯。「普光」寺名嵌入對聯。
2.25
普渡眾生登淨域;
賢開大道化慈航。
台灣新竹市金山寺普賢殿有此聯。「普賢」殿名嵌入對聯。
2.26
智鏡高懸施法雨;
慧燈遍照應群機。
四川峨眉山報國寺有此聯。「智慧」嵌入對聯,以表文殊菩薩特色。
2.27
圓光普攝消災障;
大地眾生獲吉祥。
近代了然法師撰,摘自《了然法師法彙》。
2.28
慈水長流,菩薩智光照眾苦;
悲心永在,佛陀慧日證三空。
廣東饒平雷音寺慈悲亭有此聯。近代定因法師撰。「慈悲」亭名嵌入對聯。
三空:空、無相、無願之三種解脫。此三者皆闡明空的道理,故名三空。
2.29
慈起無緣,恩周庶類;
悲興同體,道啟多門。
近代印光大師撰,摘自《印光大師全集‧冊二》。
取材於《心地觀經‧卷一‧序品;卷四‧厭捨品》:「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2.30
萬劫難逢龜值木;
千生罕遇芥投針。
摘自宋‧宗鏡禪師《卍續藏24冊0467:銷釋金剛科儀會要註解‧卷二》。
2.31
慧日朗諸天,圓輝寶相;
吉雲垂大地,淨掃塵根。
北京雍和宮永康閣有此聯。
2.31.1
慧日朗諸天,妙雲湧現;
福嚴垂大地,華雨均霑。
美國三藩市大覺蓮社有此聯。近代田博堯撰。
印順法師生前創設「慧日講堂」(位於台灣台北市)和「福嚴精舍」(位於台灣新竹市)的道場,分別嵌入對聯,並將其兩部巨著《妙雲集》及《華雨集》也嵌入對聯中。
2.32
慧日慈雲,色即是空空是色;
金光寶相,新而還舊舊還新。
福建漳州南山寺淨業堂有此聯。
2.33
諸天聽法蒼茫際;
萬佛垂慈紫翠間。
江蘇無錫祥符禪寺有此聯。
2.34
願將佛手雙垂下;
摩得人心一樣平。
浙江杭州白雲庵,四川峨眉山萬年寺,及日本琉球善興寺有此聯。
2.35
寶相現如來,因證菩提空五蘊;
金身觀自在,果修羅漢悟三乘。
福建福州湧泉寺大雄寶殿,及寧夏銀川海寶塔寺臥佛殿有此聯。慧照法師撰。
五蘊: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