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讲堂留影346
2025-4-27 三百四十六课
古文经典交流学习群 郭老师
郭志强,199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 ,中学高级教师,曾任《中学政史地》编辑部主任。
13.30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语音整理
这一章需要和上一章联系起来一起理解。上一章孔子讲“教民七年可以即戎”,就是对百姓训练教化七年才可以让他们参战。本章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意思就是让没有经过训练和教育的民众参战,那是一种“弃”。
本章从文本上来看,理解起来并不难,就是孔子教导君子,也就是统治者,要爱惜人民,如果让没有经过教育和训练的人去打仗,那就是“弃之”。“不教民”,是“不教之民”的省略。没有经过教育和训练的民众,将他们送到前线,那就是送死。
这里理解起来有点难度的就是“弃”。“弃”今天的含义就是抛弃。在古代,“弃”是一种刑罚。春秋时期,就经常用抛弃的办法来杀死那些体弱多病或者是身体残疾之人,或者是垂死的老人,这就叫“弃杀”。
在春秋时期,打仗的时候奴隶是不参与的,平民是主力,而贵族是指挥官。所以国君要用平民与对方作战,就必须对民众进行长时间、多方面的教育和训练,这里既有体能的训练,也有军事谋略的训练,当然更主要的还有道德方面的教育。
有没有奴隶参战的例外呢?也有,像我们熟悉的牧野之战,商纣王的主要军队派到了东夷去作战,面对周武王讨伐,只能在仓促之间武装奴隶,给他们武器,让他们到前线去作战,结局是奴隶阵前倒戈,反而加速了商朝的灭亡。显然这些奴隶仓促之间成为士兵,既没有作战能力的训练,更没有道德上的教育,阵前倒戈也是情理之中。因为他们不知道为谁作战,也不知道为什么作战。在生死抉择面前,当然选择生,就毫不犹豫抛弃了商纣王。
当然,我们现在是和平时代,没有战争,那这一章是不是就对我们没有启发呢?也不是。我们知道有的公司,尤其是小公司,新招聘的员工,恨不得刚来就立即上岗。培训工作做得不好,具体到工作中事情没做好,又把人给开除掉,这显然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
磨刀不误砍柴工,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呢,往往会出现一些偏差。一些单位,一些企业,新人入职就应该给予足够的培训。培训不到位,用起来也不理想,这样新招来的员工早晚也都会离开。这实际上不仅增加了成本,还耽误了工作。我们知道,华为这种大公司入职培训的时间是比较长的。据说,新人入职培训长达一年,既包括劳动技能的培训,也包括企业文化的熏陶。这样的话就避免了“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的弊端。
总之,一个成熟的企业,一个成熟的团队,他不会随便对一个没有经过培训的人委以重任,这不管是对团队还是对个人都是比较负责任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