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远去不得
淇水河边,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远处的河面上有一条小船顺流而下,船头坐着一位衣冠华丽的女子,她目光迷漓、神情忧伤,她望着这条缓缓流动的小河,仿佛看到了那个年少时的自己:那时她一身素衣,身上佩带着美玉,在河边与姐妹们钓鱼或是在河边嬉戏,她仿佛听到一个声音:“姐姐,来追我啊!”那一脸的顽皮,眉目之间的睿智,她高兴的在河边奔走,身上玉佩不时发出撞击的声音。是那么的好听,是那么的悦耳,是那么的快乐,那是她的少年时光。
她还记得那天,宫里来了很多人,从母亲口中得知,是各国的求亲者,她的才名、她的美丽、她的睿智,早已在各个诸侯国传遍了。那天,她躲在宫中的一个角落,看着人来人往,宫的礼品堆得像山一样。她看到父王和母后的脸上笑的开了花。她知道,作为王族女子,她没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日子很快就订好了,她穿上美丽的嫁衣,坐上船,离开了父母兄弟,离开了自己的国家。父母兄弟们依依相送,她看到母亲眼中的不舍与泪花,她一步一回头,望着这个自己生活了十几年的国家,她知道,此一去,不知道什么时候再能回来。淇水河静静的流淌着,默默地为她送行。时间过得真快啊,转眼就是十几年过去了,曾经的幸福快乐生活怎么能不让人怀念呢?王宫中压抑的生活,让她的心喘不过气来,她随便找了个理由,便驾着小船出来了,她看着悠悠的河水还在无忧无虑地流淌,想起那些美好的时光,心中暗暗叹道:真希望时光可以不走,那么她就可以不用出嫁了,那些无忧无虑的少年时光真让人的怀念啊!可是如今的她只能对着河水向母国的方向张望。越是想像,那些日子越真切越具体,对故国的思念之情就越强烈。这种无法抑制的悲伤让她不由得低低的吟唱起来:
籊籊竹竿,以钓于淇。
岂不尔思?远莫致之。
泉源在左,淇水在右。
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
巧笑之瑳,佩玉之傩。
淇水滺滺,桧楫松舟。
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竹竿》是一首远嫁的女子思念故乡怀念亲人的乡情诗。全诗四章,每章四句,表达诗人对自己故乡的思念对年少快乐时光回忆之情。诗歌内容全是以回忆为主。全诗描写,诗人想到自己青少年时在故乡无忧无虑的生活及自己离开自己国家的原因,思念故国又不能归的思乡情节。文字清新,又有淡淡的哀伤。
首章诗人写道:钓鱼竹竿又长又细,我曾经在淇水上垂钓。竹子做的竹竿是卫国的产物,淇水也是卫国的河水,诗人这里讲在淇水中用竹竿垂钓,其实是在回忆往昔在自己国家的岁月,但是现在却远离家乡,不能回去。“岂不尔思?远莫致之。”怎么能不把你思念,路途遥远无法归故乡。诗人驾车来到淇水河畔,望着缓缓流动的河水,想起自己年少时在自己的国家,在悠悠的淇水边无忧无虑的生活。她仿佛看见在淇水边与姐妹们一起钓鱼,嬉水时的情景,是那样的幸福、快乐。那样的幸福快乐的生活,怎么能不让人怀念呢?但是现在的她只能对着河水向自己国家的方向遥望。
二章她回忆起自己远嫁的场景,心中思念亲人的情丝不可抑止。在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都是以女子来作为政治联姻工具,当然也没有什么幸福可言。在那个年代,女子嫁到其他国家,如果父母还在,那么还有机会回到自己的国家去探亲,若父母都不在了,那也就没有机会回去了。诗人站在淇水边,脑际间都是离开故乡的那个场面,父母兄弟依依相送,她一步一回首。而现在再也回不去了,只能在淇水河畔,望着故乡流泪,可见心中之哀伤之情无法抑止。
三章在诗人的心中仿佛又一次回到自己的国家,淇水在右,泉源在左。淇水潺潺向右边流去,泉源汩汩向左边流去。巧笑之瑳,佩玉之傩。美丽的女子嫣然一笑露皓齿,佩带美玉婀娜多姿。完完全全描绘出了一个在家中逍遥自在的贵族女子,一方面充满了仙气、出水芙蓉一般,另一方面有极其富有女性风韵的迷人姿态。然而美好的时光早已不在,那些时光是多么另人怀念啊!想像得越真切越具体,现实中远离故乡不得归的思念之情就越强烈。
四章诗人感叹道:“淇水滺滺,桧楫松舟。”淇水无忧无虑没日没夜的流着,驾着小船划动着双浆。“驾言出游,以写我忧。”驾小船顺水漂流四处游逛,为了缓解心里思乡之愁。周代春秋之时,各个诸侯国其实都不大,也不过数百里地,虽然说是异国他乡,也不在乎都在淇水流域的周围,所以诗歌前三段诗人讲的是自己故乡卫国的淇水,而最后一段则转到了诗人所在异国他乡的淇水。可以想像纵然诗人驾船四处游玩,然心中所思所想皆故乡的景象,根本不能解决思乡怀亲的愁思。春秋战时期,嫁出去的女子若父母在可以回来省亲,若父母不在了,便再也不能回去了。而对于女子来说,留下的就只有无穷无尽的思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