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做到公益平台“月读《传习录》”作业

月读《传习录》第5天 陆澄录2

2017-07-25  本文已影响0人  沐云斋
月读《传习录》第5天 陆澄录2

心即性,性即理

问:“看书不能明如何?”

先生曰:“此只是在文义上穿求,故不明。如此又不如为旧时学问,他到看得多,解得去。只是他为学虽极解得明晓,亦终身无得。须于心体上用功,凡明不得,行不去,须反在自心上体当即可通。盖《四书》、《五经》不过说这心体,这心体即所谓道,心体明即是道明,更无二。此是为学头脑处。”

“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或问:“晦庵先生曰:‘人之所以为学者,心与理而已。’此语如何?”

曰:‘心即性,性即理,下一‘与’字,恐未免为二。此在学者善观之。”

或曰:“人皆有是心。心即理,何以有为善,有为不善?”

先生曰:“恶人之心,失其本体。”

在王阳明看来,要了解事物的奥秘,达到对事物真相的认识,都只需要返视探求自己的心性就可以。“心即理”即是指心才是“理”之主宰,舍弃心,没有“理”的存在。换言之,“心即性,性即理”,心与理并无二至,心性一体,才是心之本源,才是天理。一切知识,一切存在,离开了代表人的灵性生命的心,一切都无从显露出价值和意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