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视角下的现象
10年前我上大学的时候,经常遇到一种明显的尴尬,就是当别人问起你是学什么专业的时候,若说是学“心理学”的,便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比如“是不是学心理学的都有病?”“你会算命吗?”“心理还用学?来我教教你!”“……额,心理学是学什么的?将来能做什么?”
为避免种种诸如此类的回应(一般这类回应都会导致本就不牢固的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我们心理系的学生约定俗成的回应方式是“俺是学教育学的!”(此时对方的回应就比较正常,一般是:哦,不错,当老师啦!)。这样既不算是说了很大的谎,又避免了尴尬。
现如今心理学这门学科早已经被广泛地认识和接受,原因在于除了在高屋建瓴的基础科学领域有卓越的贡献外,这门学科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情感也给出了非常好的指导。现在的情况是,若不说自己学过点心理学,都不好意思出来混了!
在我看来,心理学知识的落地给了我们许多启发和灵感,这要感谢前辈们孜孜以求的学术探索,以及积极的应用和实践精神。前段时间和一些老师们切磋聊天,大家纷纷谈起心理学的好处,都表示若用到风生水起游刃有余的地步来,人生势必又会走出一片广阔天地。因此整理出一些颇有启发的内容,与君共勉!
-1-
有效的事v.s正确的事
做事情,是要按照套路出牌,做正确的事,还是要做到利益最大化做有效的事情呢?通常的办法是,当有效和正确发生冲突,当正确的事情不能够进行下去了,那么我们就要选择有效地方式。
如孩子学习不好,好好学习本来是孩子应该做得正确的事,但这个孩子就是学不好,成绩特别差,但是在人际沟通上,或者做生意上特别有天赋,那么这个时候就要懂得适当转移方向,鼓励孩子去向着有效的事情努力(能够在社会上自食其力,做出自己的一番事业,并且愉快地享受生活)。合理看待“学习好,考上好大学是所谓‘好人生’的开始”,明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些做法别的孩子适合,我的孩子却未必适合。放下家长的面子,你的面子没有孩子幸福重要。因此不要盲目选择,跟风行动。
强加给孩子自认为正确的事情,很可能会让其失去飞翔的能力有时候,爱也是需要一种智慧。如同需求原理是一样的,给身边的亲人,爱人,孩子,父母,付出你认为最好的爱,而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他们不领你的情,你也觉得非常委屈。有没有想过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是偏见,是角度,还是心理?还是他们真的不可救药了,一群不懂得感恩的家伙?有没有想过也许是爱错了角度,爱错了方式,爱错了时机,也太过于计较爱的结果呢?
也许,有效的爱,是你放下你的自尊和防备,放下你的不安和面子,放下你的骄傲和期望,回归原本的你。从一个女人(男人)的角度,去感知丈夫(妻子)的辛苦,孩子的不易,父母的期盼……先体会,再接纳,领悟,设身处地。
也许这一系列过程经过以后,不用花费重金,不必枉费心血,你自己本身就已经是爱的最好表达。
-2-
出离心---跳出固有思维的智慧
如何判断我们什么时候选择做正确的事,什么时候做有效的事?如何能够对问题进行适当合理的判断?这便需要我们能够跳出固有思维,在一个新的高度上重新审视问题。这种“出离”,既包括跳出时间的禁锢,也包括跳出空间的禁锢。
事物在时间上是会发展变化的,若要跳出“时间圈”,就要懂得使用最简单的行动方式。例如最简单的装修往往最不易过时;保持一颗好奇心,做事情坚持努力,不论在什么时代,都会大大增加取得成就的几率;永远接纳并关爱当下的自己,不论在什么境遇下,都可怡然自得,保持幸福。
跳出禁锢,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而对于空间禁锢突破,最关键的一点是,需要我们知道自己被禁锢着。而这种“自知之明”往往不易获得,因为人都是当局者迷。因此,不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当然我们看别人的问题总是比看自己要清楚容易得多),先要意识到自己是井底之蛙,才想着,哦,我得跳出去看看外面的天空。
我们发现上了岁数的人往往很固执,这种对待事物一成不变的看法,很多也是由于空间的相对固定,经过时间流逝的积淀,不断重复的经验累积起来的根深蒂固的观念。
比如井底一个100岁的老青蛙,也许就会认为世界是一个圆柱形,天地都是圆形,而大地的尽头是光滑的墙壁。这是老青蛙爷爷眼中的世界观,因为它的经验告诉它这些。你也许觉得很滑稽,但对于很多人来说,何尝不与这小小青蛙很类似呢?
也许有人一辈子都认为水泊都是淡的,因为他没看过大海。《百年孤独》里那个叫马孔多的小村庄,村长带领大家探索未知的地域,妄图在已探知的两面临海,一面沼泽的孤僻位置状况下,再开辟一条通往外界的路。他们跋涉千里,过平原,穿丛林,走了几个月,最后看到一片水洼里停泊的一艘巨大帆船。村长彻底绝望了,他让整个队伍停止前进,因为他宣布,马孔多是一个三面环海,一面沼泽的地方。而事实并不是这样,他们只是偏离了一点点的方向而已,离最近的镇子擦身而过。
因此,跳出禁锢,其实首先需要跳出我们内心中的壁垒。
随着时间的累积,经验的固定,我们会逐渐生出许多“人生准则”,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一种隔膜,隔开了你与真理的距离———世界在变,真理也在变。一旦你停止改变,你便被真理甩在了后面。那么如何让自己能够经常“跳出来”呢?
新的经验是必要的。可以选择换一个环境,跳出你的固有空间,看看外面的世界,别的人是如何生活的,甚至换个地方生活一段日子。另外,坚持阅读,和有智慧的人交流思想,你才不会老是偏执己见。
-3-
控制与销售
自我认识包括四种状态:你和别人都知道的事;你知道别人不知道的事;你不知道别人知道的事;你不知道,别人也不知道的事。人们总是倾向于要从别人那里多知道自己的事,并同时不断发掘自己那些未知的潜力。
因此,在销售过程中,就要努力做到了解客户的程度甚于客户本人,接着有效地将客户的潜在需求变为一种需要。
例如,我们去高级成衣商店,美丽端庄的店员优雅和蔼,进来送杯茶水,累了安排你坐下,拿零食和糖果招待你,一边帮你试衣服,一边贴心地建议你,其实你的肤色也许适合某类颜色的衣服,你平时可以多选择某种款式的衣服。人家一句卖衣服的话没提,试衣结束,服务小姐用真诚并期盼的眼神询问你需要带这件走吗?我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你一定不忍拒绝吧。
享受良好的服务会带来良好的自我感觉我们看很多小区门口推销药品的地方都有医生免费坐诊,免费量血压,先对潜在客户的健康状况作出一个评估,判断其在那些方面容易出现偏差或疾病,而这些又是他们不曾想过的,因此购买药品或服务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当然,很多骗子也懂心理学,叔叔阿姨记得提高警惕!)
此时就达到了良好销售的前提:控制你的客户。因为没有控制就没有有效的服务。
另一种控制叫做内疚感。人一旦具有了内疚感,往往就被控制住了。在和客户见面时,送上一份礼物,说今天是你女儿的生日。而客户也许自己都忘记这件事情了,想必他一定会十分感动,进而具有了一种“内疚”感。此时你提出一个销售请求,他觉得如果不答应就不好意思,这便是成功的销售。
当然,出此策略的前提是要做好客户的功课,对客户有一个全方位的深入了解。包括对客户的先期投入,有时看来可有可无,其实大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