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的纪念

2020-10-08  本文已影响0人  卌行

早上十点,老公陪我修电脑。汽车音乐里唱着:我愿带着我所有的钱,找一个人去流浪。当年辞职来成都,或许就存了带着儿子流浪的决心吧。老公一路陪着,从最初觉得南门的路最复杂,到今天觉得南门的路最方正,最好找。陌生到熟悉,忐忑到安定,最能打动自己的,是坚持,是坚持住了。

文质研修班已结束,但每一次,大家似乎都不是为了学习完,而是为了找到更好地起点。“一起写吧”又招募了好多人,文质老师在群里呼吁大家每人至少写2000字以上的澳角文章,陈秀玉老师建议可以共同写澳角,写海钦大哥,出一本书。我开始继续整理笔记。其实,每天的记录我都是做了的,而且做的是实录。但我更愿意,在回家后重新梳理一下,将那些再回首,能够打动我的句子、词语等写下来,配上自己的理解。我觉得,这似乎才听活了讲座。

[海钦讲座后文质老师的点评]

文质老师说,海钦讲的故事有一种传奇,最后都会得到一个结论。他从三个维度来提炼:一是仰望。缔造了一种人生的高度,构成人生的一种魅力。二是平视。每种生命都是可抵达的,每个人都在创造着自己的神奇。三是俯视。不是用身份,而是用作品去俯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有别于他人的高度,这太重要了。使你可与他人平视地对话,无大无小,无尊无卑。

我特别喜欢这一段话,这就像在说一个人的人生一样。想想我们走过的路程,在长大的时候,在学校学习的时候,长辈、父母、老师、师兄师姐们都在给我们讲着伟人的故事,讲着他们的故事。我真的是在仰望,还曾经傻傻地因为听到姐姐、表姐聊她们的早恋,就自动地在自己的座位附近找寻哪个男孩可以做为我早恋的对象。那傻傻地仰视中,哪有对错呀,只有伟岸的英雄。现在听到海钦大哥的故事,我也在仰望,但这种近处地、有一定阅历地仰望,多了很多地理智。我会去判断,会去理解,会去宽容英雄身上平凡的一切,但并不会阻碍我对他们的欣赏。我知道存留下我仰望的部分。

或许正是对英雄类的有了平凡的理解,所以对于平视与俯视,我可以更加淡定。我愿意仰视他人,平视自己,俯视自己。我不敢去奢求平视众生、亲近众生,我也不愿把自己想成一个可做大事之人。心安静,能帮他人则帮,不强求自己也不强求他人。我曾担心自己因为工作变动,而迷失自我。澳角的三天,站在大海边上,我找到了自己。原来,我从来不曾迷失。喜欢澳角,没有到这里的陌生感,可能也是源于此。我对这里的饮食,每顿我都吃得特别好。照相发现自己真长肉了,但我并没有苛求自己要少吃,我信奉,既然不吃也要涨,那为什么不吃,先吃饱了再说。来澳角的第一天,感觉真来到了偏远的地方,没有想象中的繁华,边吃早餐都只看到一个沙县小吃。买日用品,边像样的超市都没有。站在海边,还能感受到一阵阵地海腥味扑面而来。之后,再没有了。我甚至幻想,回到成都,我是否也有海腥味带给我的家人。

老人公在每次我出差回来,都会问去的是哪里?吃住如何?当地风俗如何?他会从我的讲述中,寻找他有的记忆,建立他自己的内在关联。我很喜欢与他交流。他没有用一再地赞叹语来评述,我讲什么,他听什么,需要的就追问。对于我这种,并不愿意夸耀自己去过某处的人来说,这是最好地尊重。

儿子希望我走到每一个地方都给他带吃的,其实他对吃的并不是很感兴趣。可能觉得,唯有吃,只有味觉地记忆,能建立我们分别几天的想念吧。我买了好几袋东西,他挑选了一两样,拿出专门给老人公买的饼子,那是爷爷最喜欢的,其余的都将送给同事。

吃,变成共同的纪念。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