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文化自信与对待祖先的感怀态度
2021-08-12 本文已影响0人
柯松珠
【原文】2.23: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译文】2.23 子张问:“十代以后的社会制度和道德规范可以知道吗?”孔子说:“商朝继承夏朝,改动了多少,可以知道;周朝继承商朝,改动了多少,也可以知道;以后的朝代继承周朝,即使百代,同样可以推测。”
【一点感悟】古代十大文明古国,虽然我们我们排在第三第四,但是只有中华华夏的文化至今一脉相承,福建与东北虽然相隔十万八千里路,语言不同,但是一说普通话都一样。从华夏到清,历史的变化规律大致相同。一个统治者换另一个,然后中间有迭代而已。所以夫子预测相当对,是有何等的文化自信。
【原文】2.2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译文】2.24 孔子说:“祭奠别人的先人,这是谄媚;遇到符合道义的事却不敢做,这是懦夫的行为。”
【一点感悟】慎终追远,民得归后矣。慎终是感怀祖先,缅怀祖先。这是一种纪念方式,不能去乞求他们给自己带来保佑,这是不对。
有一次子贡问如何知道死了的事情,孔子怼了他一句“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之生,焉知死”活在当下,不要去想还没发生的事情。
【最喜欢的朝代】
我想应该是宋代。对于文官,哪怕犯了很大错误,也是板子高高举起,轻轻落下。就拿我们可爱的苏东坡。虽然老惹皇帝不开心,但是也没有重重惩罚,只是一再的贬流放。不像后来的明朝,王阳明大学士虽然高居官位,也挨五十大板。
还有魏晋时期的司马家统治的时期,对文人也是相当宽容,才出现我们所熟悉的竹林七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