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技巧让别人接受你的表达
同学跑过来对我说:“我昨天起的特别晚,差点没赶上飞机。因为飞机上有雪,所以还延误了好久。下飞机的时候我取个行李的功夫就热出汗了,哈尔滨和成都的温度也差太多了,咱们国家可真大。”我听完了之后一脸懵逼,因为我根本不知道他想表达什么。进一步追问才明白他想说的是南北方的温度差异大。回想这个同学能力不弱,但是平时说的话常常让人摸不着头脑,从而吃了很多亏。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不管是说给别人听还是写给别人看,表达的能力已经成为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之一,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一个人如果不能很好的表达自我,也会枉费自己的天赋和努力。那么我们在写作和说话的时候要怎样表达才让人能够领会到我们的意思并接受我们的观点呢?
1.减少联想
很多人在表达的时候喜欢想起什么说什么,写起东西来也是如此,结果导致废话连篇,抓不到重点。“我昨天起的特别晚,差点没赶上飞机。”“咱们国家可真大”这都是上面例子中多余的联想部分。表面上看起来和前后文有联系,但实际上却对表达主体思想毫无作用,反而会有误导的作用。
2.结论在前/后
在人们开始获取信息之前就给他们一个信号,让他们知道自己即将获取的信息是什么。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有了这个过程,人们在接下来获取信息的时候就会在脑中自动过滤和主体关系不大的信息,从而加强对主要信息的吸收和理解。所以把结论写在前面,是一个很重要的表达技巧。人们在获取信息的时候,习惯性地会把结尾当做重点。所以结论在最后也要重申一遍。
3.善用关联词汇
关联词汇可以加强前后文的联系关系,从而让人不会有一种“画风突变”的感觉,而是能够顺着你的思路往下走。并且关联词也会帮助读者和听众的理解,达到减少他们思考负担的效果。
4.表达个性化
我也曾看到过有的公众号里说“如果大学你每天读一本书,就会很有收获”“也许一开始很困难,但是坚持久了就不一样了。”这样的话语很难进入人心,因为这种大道理人人都听过。老师对学生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很多学生下一秒就会忘记,因为这句话没有“个性”是烂大街的话。如果老师讲了自己学习改变命运的故事,那效果就会好很多。一方面为你的表达加了兴趣分,一方面也提升了表达者的形象。
5.举例子要有差异性
表达时举例子可以很好的支持你的观点,但是不同的例子之间要尽可能有差异性。比如你为了说明奋斗的重要性,举了两个例子分别是头悬梁和锥刺股就不太恰当。因为这两个例子都是中国古人为了读书而做的,一个例子已经涵盖的内容会使另一个例子显得多余和累赘。起到的是“第二杯半价”的效果。倘若此处能够换一个现代的例子,外国人的例子或者减肥的例子就会有更好的表达效果,使得你的观点更有广度,更让人信服。
6.动之以“情”
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若对方本身就对你或你的观点有所排斥,那对表达来说是非常不利的。辩论比赛中,就算一方讲的再有道理,另一方也不会认同,因为他们在这里利益冲突,无论如何也不会接受对方的观点。若你跟你的听众吵起来了,恐怕你说的再有道理,对方都不会同意你,就算同意了心里也一百个不服气。用“我们”代替“你”,拉近和读者听众的距离。表达观点时从对方的角度出发,从而让对方感受到被尊重。当对方接受了你这个表达者之后,也会更愿意接受你表达的内容。动之以“情”如果展开还有很多可以说的,我会在日后单独写一篇文章。
有了以上的方法,我们改进一下同学的例子:“南北方温度差很多,你要注意衣服别穿错了,我上飞机的时候哈尔滨还在下雪,因为穿着北方的衣服,下飞机的时候在成都我都出汗了,所以说南北方温度差很多。”这样是不是让人一下子就抓住了重点,又容易接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