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30 写给那些因争论对错而在亲密关系中制造问题和
幸福之道 · 日觉察 2018.08.30 安 了
写给那些因争论对错而在亲密关系中制造问题和感情裂痕的人们(补8月30日觉察,书写于9月4日)
早几天看了一则新闻,广西一名一岁十个月大的女孩走失山中五天四夜(共80多个小时),最终被找到并奇迹生还。在野外五天四夜,不吃不喝,一般的成年人都扛不住,一岁多的孩子是怎么活下来的呢?医生给了人们答案,其中之一是:孩子平时处于“放养”状态,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时,对大自然中的病毒、细菌有一定的免疫能力。最后的结论是孩子多接触细菌反而能够增强身体对于外来病毒的耐受性。
如果不是通过网络见证了这样的事件,相信很多城市的爸爸妈妈们都不会相信让孩子脏兮兮不会过于伤害孩子的健康。记得网络上曾经报道过一位高学历妈妈,因为非常爱护孩子,几乎是让自己的宝宝在“无菌”的环境下成长的,所有宝宝的用品都要严格消毒。好像她的宝宝后来死于一场寻常的感冒。(太久前的新闻,无从查证)
生活中的所有人,都秉持着各种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很多时候,人们都坚信自己对世界的了解和认知才是正确的,然而一个人对世界的了解取决于他的人生经历中从外界接收到的信息,每个人能从外界接收到的信息都是极为有限和片面的。即使是某个领域的专业人士,也未必敢说自己对本专业有百分之百的了解,何况非本专业的其他领域呢?
然而,人们带着各自的认知走进亲密关系,经常为了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与伴侣争论甚至争吵。比如一个从小被放养大的人,与一个从小在洁净环境下长大的人,如果组成了夫妻关系,他们很有可能会为了如何养育孩子而争执不断。实际上不管他们如何争论,都没有谁是绝对正确的。放养也有放养的风险,毕竟也有很多孩子因为接触了有害物质或病毒、细菌等而重病甚至死亡;而精养也未必就百分之百保险,孩子体质可能因为过于娇气而无法适应不那么优越的环境。
当人们争论的时候,实际上通常都忘记了争论的初衷。比如争论到底是放养好还是精养好,初衷本是为了关心爱护孩子,结果初衷不了了之,双方仍是各持己见,谁也不妥协,更谈不上商量讨论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方法,无益于对孩子的爱护。另一方面,却因不愉快的争论甚至争执闹得谁也不服气谁,互相不满意,对对方形成了负面的看法,自己也心情沮丧,给亲密关系制造了“悬而未决”的问题,并破坏了彼此的感情。
如果不能理智并辩证的看待人们对于世界的认知,各自对各种事物秉持的观点,那么亲密关系中的争执将是层出不穷的,关系本身也是永无宁日的。人们在亲密关系中追求的爱与幸福也将成为泡影。
幸福之道 · 日觉察 2018.08.29 M
今天时不时在想人的本质是什么?人们千差万别的表相背后有同一的指向吗?首先要活下去,获得尊重、自己的价值得到认同等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至少现在要生活好、工作好。
今天去医院看望生病的亲戚。每次从医院回来,都多想去靠近前夫,对世间少了很多恨,有了更多的包容。
每次去看望亲戚后,亲戚一家对我都会表现出接纳与赞美。我每次都会带不同的东西去。带去吃的就会洗过手以后给生病的亲戚尝一点,他不敢多吃。尤其是在我准备食物的时候,可以看到在亲戚枯黄的脸上的眼睛里散发光亮——对美食的渴望,对生的渴望。今天去的时候,已经在吸氧,弄得我心情都有些不好。说句不好听的,这样的情景是不是有点像有的女孩很好装可怜来博取同情心。——利用男性保护弱者的天性,这是爱情吗?前夫提离婚的那段时间,看他的眼睛他对我似乎有种不忍心,在办理离婚手续的时候他都似乎不面对我不敢抬头看我。他说过离婚对女人的伤害更大。呵呵。亲戚和我说开开心心地生活,好好地过。别人都很容易预见到离婚对人的伤害,我的那些所谓家人却是那样引导我、鼓励我去离婚。已经彻底地没有信赖了。
回来以后,依然做卫生、整理家居。昨天买了一盆绿萝,现在家里已经有12盆绿植了,真好!
今天下午上班的时候还被一个同事无事生非气到。现在一点都不生气了。生活的内容丰富起来,情绪转换很快,对自己情绪、与他人的一些小冲突也更有包容性了。
反馈:
人的本质或者不在任何理论中,而在于你的体验和思索中。你所体验到的,就是你当下的本质。医院是最能使人体验到生命脆弱的地方,看到每一个生命的脆弱性,会自然的生出对身边人的宽容。也可见当一个人显露出脆弱的时候最容易激发他人的亲近之情和谅解,然而人们总是追逐强大,在关系中把自己包装得强大。
所有以手段赢得的“情感”都不是真实的情感,因为即使对方投注了情感,TA投注情感的对象也是一个造作的“影像”,而非当事人本身,即使有爱发生,TA爱上的也是一个幻象。你的家人过去确实给了你误导,然后究其根本原因,还是你听信了家人的误导,你是根源所在。只要你内在的根源还在,你还是会听信他人的误导,因为我们无法控制他人,唯一有可能把握的是自己。
生活的内容丰富起来,注意力可以投放的点就会增多,就不会盯住一些人和事,与之无尽纠缠。
幸福之道 · 日觉察 2018.08.30 晴空万里
感谢老师昨晚的建议,“有意识的筛选”、“罗列”、“淹没”,今天我把自己的目标列出来了,我准备了一个小本本,专门用于罗列“周计划”“日计划”,这样我就可以有规划的生活了。
经常都有同事来询问有关工作中的事情,今天自己突然感悟到要好好“善待”这些同事,希望今后自己尽量以好态度、耐心回答对方,且最近自己的笑脸都藏起来了,要自我调整了。
最近老公总是担心会失业,在猜测老板会不会解聘他,我心里暗暗的想,我更需要学习,让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加扎实;一方面也支持他,不管他是否失业,让他自己主导自己的事情,不给他压力,我做好自己,让他在这段关系里感到有舒服感。
反馈:
有意识的树立目标,并非完全格式化自己的生活,因为每个人的状态都是有起伏的,状态好的时候可以自如运转,但状态不佳的时候则可能需要放松、滋养自身。所以也不必对自己要求过高,如果完全按规划生活,久而久之会感到自己仿佛机器,实际上也是对自我的一种忽略。无序和有序之间需要不断去平衡,最重要的不是“目标”,而是人本身,平衡生活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照顾好自己,否则就舍本逐末了。
对同事的态度也是如此,“善待他人”是一种意识,有了这个意识,我们才会节制自己的言行,但如果将之作为对自己的严苛要求,则可能满足了他人压抑了自己。当我们发自内心的尊重自己、关爱自己,这份意识会使我们自然而然的尊重与关爱同样生而为人的他人。
每个人都生活在时代的浪潮中,只是时代浪潮中的一颗小水滴,所以很大程度上会受社会发展趋势的影响。顺遂一时,波折一时,如果忽略了自身实力的夯实,很大程度上就只能依赖大环境的趋势,拿整个人生去碰运气。危机感是一个提示,提醒我们在时运不济的时候拿什么谋生。
幸福之道 · 日觉察 2018.08.30 TT
1.这次回来,同样的生活,日子却美好了很多。
前几天的“坏心情”,今天全消散了。跟同事们相处的也都很好,昨天那位同事也像“一次考验”。更加体会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微妙变化,好坏不断相互的转化。
这次回来体验更美好了,很大的原因感觉是跟周围人的链接更好了,这又得益于我学会了更深入的跟自己链接。不过还需继续努力。
2.看到一篇文章非常好也蛮触动,作者写到:好的婚姻里,最重要的东西不是爱情,而是相信。
结婚难不是坏事,说明我们活得越来越自由,也更懂爱自己。
如果要结婚,首先确保自己合适,并且嫁给那个合适的人。
如果要结婚,我们必须有决心在婚姻中成长为冷静强大的女性,懂心理会谈判,做人生的主人,而不是谁的小公主。
有一种不结婚,是为大家负责;有一种婚后成长,是相爱的人慢慢变成彼此信任、无话不谈的朋友。
反馈:
“好坏不断相互的转化”,你在同事之间的关系里体验到了这一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发展规律,这一规律放在所有的关系中都适用。随着时日的变化,以及关系中双方自身的变化,好的关系有可能变坏,坏的关系也可能变好。我们掌控不了的是生活中每天发生的事件,但是我们可以整理自己的内在,有意识的去建设关系。
你所看到的文章,从你的记录看来,核心要素还是人要在关系中成长,增进对自身的了解、对对方的了解、对关系的了解,才能享受时代赋予我们的婚恋自由和人生自由,否则可能更多感受到的是与自由如影随形的迷茫。
幸福之道 · 日觉察 2018.08.30 M
工作上我做到及时完成,以前是只要按时完成。一位同事说我是喜欢倒计时。现在,工作能提前完成就提前完成。反倒感觉轻松很多。生活也是一样,及时完成不堆积,虽然没有什么特别开心的事,但人就是开心轻松。保持!
看了老师对昨天的反馈。我其实一直有一个疑问。强大与脆弱是一对反义词。追求强大是在面对社会的竞争、尊严受冒犯之类的时候,显示脆弱是在面对可以让我们的心变得很柔软的人和事面前吗?都弄不清什么时候该坚强什么时候该示弱?是要听从内心的声音来判断吗?工作上要强?感情里示弱?也听过要强示弱,但是我是被这些弄糊涂了。就像,离婚后有的老师要我见到前夫是显示朝气蓬勃、越来越好的面貌,有的老师又要我显得愁苦一些。我自己都没有主见。前夫看到我越来越好——前夫后悔和我分开?前夫就不会认为离婚了我很开心?还是要激起他的征服欲?前夫看到我愁眉苦脸——我因失去那段婚姻而痛苦不堪激起他的保护欲?他就不会庆幸早点甩开我这个包袱?好迷茫!这是一个哲学问题。还是需要更多的信息(对方的性格、双方实力的比较等等)和根据我们所想要达到的目的,才能更好的判断出示弱还是坚强。还是说听从内心的声音,想坚强就坚强,感到脆弱就脆弱,剩下的就交由事态发展。因为因果循环,除了原则问题,其他的都有失有得。对同一个人对同一件事,或许既有坚强也有脆弱。万事都要讲求天时地利人和?
反馈:
你的困惑在于你的发心是为了达成目的而寻求策略,所以当你听到不同的声音的时候,会感到不知所从。我们要使自己变得强大,是指能力和实力方面,当我们可以确信自身是有能力有实力的,我们内心对自己会有更多的底气。实际上,如果你有去体会生活中的自己,你会发现,越是我们心虚的时候,我们在与他人的关系中越是表现得“强横、强势”。用表面的气势来掩盖自身的虚弱。相反,当我们对自己有足够多的肯定和信任的时候,我们越是能在关系中如实的呈现和表达自己。这个如实之中,必然有脆弱的部分。所以所谓的强大和脆弱实际上是两个范畴内的概念,“强大”是自身价值范畴内人们追求的状态,“脆弱”是作为一个人生物层面、情感及心理范畴内必然存在的一面。所以对待任何使我们感到混淆不清的问题,一个实用的方法就是不断去澄清它的概念,内涵和外延,这样就能理解得比较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