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每天写1000字影视综艺评论

以人民的名义撒娇

2017-04-14  本文已影响9人  勒尤

来,孩子,撒个娇,妈妈给你吃奶。

有个现象,评论界有一部分人,总结国外的写作时,会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标签,说这个是通俗的,那个是纯的,说那个是黑幕小说,这个是谍战小说。当然,说到国内的写作时,他们也会做类似的分类,但是,当他们遇到像《以人民的名义》这样的小说时,往往语塞,最后给贴个标签:官场小说。

在这里,重点不是要探讨给写作分类贴标签这件事情,那是评论家的自由和权力,更是为了表述的方便,不值得深入讨论。姑且沿用官场小说这一提法。

周梅森的小说一直是影视剧改编的宠儿,前些年的《中国制造》,也是一众实力派参演,也是热播,也是掀起话题效应,一直再到多年后的《以人民的名义》。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官场,都是小说。所不同者,只是稍稍换了个视角而已。

官场小说的核心,是官斗。官斗的根源是什么?利益。利益之争大概是有人类以来就有的现象,这是人性,抹杀不掉。

既得利益的一方要维护,未得利益的一方要争取,双方都声称:以人民的名义。

官场中人,有官场中人的语言。在这本小说中,官人们说的最多的就是:人民。

前面所说的一脉相承,就是指这点。与周以前的那几本官场小说相比,人民一词出现的频率高了许多。如果把周的官场小说比作羊肉串的话,那现在这串不过是比以前多撒了一把辣椒面罢了(红红脸、出出汗?)

上级:你这样做,人民答不答应?老百姓高不高兴?

下级:我这样做也是为了人民的利益、百姓的幸福。

上级:哼,一派胡言,我代表人民,提请常委会免了你(达康书记更牛逼,一个人说了就算。)

这类小说中的官斗逻辑,大致如此,单看表面,没有什么问题。

信访局的窗口太低,李达康以人民的名义让孙区长马上整改。懒政的孙区长以人民的名义,狠狠教训信访局长,生怕观众看得不解恨,导演还在此处让一众围观的人民大声拍手叫好,作用类似一些综艺节目中被提前安排好带头鼓掌的那些托儿。

哈哈,人民在哪里?

当初丁义珍建这个窗口低矮的信访大厅时,估计人民也不答应吧,可是又能怎么样呢?

人民人民,话一句耳。

说实话,看完整本小说,又零零星星地扫了一眼正在播的剧集后,感觉这部号称沉寂八年的精心力作,又是一句宣传口号而已。通篇都在以人民的名义撒娇,人民这样,人民那样,以这种虚假而粗糙的口号式台词来掩盖创作思想的苍白无力。又请来一帮用话剧腔演影视剧的人,在那里拿腔拿调,看得我内心羞愧到无地自容:小孩子撒娇是可爱,成年人还要撒娇,那只能是可耻而可恶。

曾经有位伟人说过这样一句金句:世上最怕认真二字,而gong chan dang就是最讲认真二字的。可是,现在呢?是最怕认真二字吧?能够容许这样粗糙的宣传品出炉,还大行其道,用撒娇的面具掩盖了黑冷硬的真面目,用一贯的威权意识以人民的名义绑架了人民。

不知道人民看没看出这些来,倒是一众微信公号找到了最好的谈资:颜值担当、演技不错、婚姻模式。好比一个人请人吃饭,期望人们能说说菜的味道,结果人们对此只字不提,却开始议论餐桌的高矮,盘子和碗的质地。

不知道这样的现象是人们知道有些事不可说,所以顾左右而言它,还是大家早已不在乎一切,可以把任何坚硬而粗粝的东西,都用商业和娱乐的尖牙利齿嘎巴巴嚼碎,吞咽下肚。后者是允许存在的现象,但前者也是应有之义,这才是一个正常社会的形态吧。

否则,大家都用消费的心态来消费一切,我们以后见了,也只有一句今天天气哈哈哈了。


ps:撒娇文学是有谱系的,从《雷锋日记》、文革文学、伤痕文学、改革文学、顽主文学一路走到今天的官场小说。更早可追溯到左翼。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