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里的人情社会
中国是再典型不过的人情社会了,自古以来,中国人成事的一项重要因素就是“人情”。艺术来源于生活,一部部影视剧自然而然也将这种社会现象展现出来了。
《人民的名义》热播,公安厅长一角深入人心,一个悲凉的角色,一个让人痛恨却又忍不住可怜的角色。他的一生仿佛就在诠释“人情”的作用与反作用。
公安厅长利用职务之便将“人情”送出,塑造出“重情重义”的形象,当然,电视剧里凸显的是他“违背原则,背叛党和人民”的反面形象。而他自己也受惠于自己岳父和省委副书记的“人情”,步步高升。
如果没有这种人情,他可能要在穷苦的深山里待上大半辈子,为自己的怀才不遇唏嘘不已;也可能像当年的“缉毒英雄”一样心怀正义,意气风发。
可终究,他被人情的反作用侵蚀,堕入万劫不复之地,错过了最爱,丧失了生命,所有的政治理想化为泡沫。这样自私的“人情”,是为大众所不能接受的,物极必反,这一切造就了他悲哀的结局。
另一位为人情所作用的是前任检察长,虽然最终也为“人情”所累,但他是带着世人的无限敬意离开,无论是高官厚禄者,或是平民百姓,都对他有着无限的敬仰和打从心底的尊重。
耄耋之年,为了工人的利益仍在奔走呼号。起初帮助工人持股,一生便为这件事情负责,除去作为党员的责任,“人情”也是重要的原因。
工人找到陈老,仿佛就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诉说着自己的难处,希望公平正义能在他这里实现。幸运的是这位老党员是正义之师的一员,信誓旦旦揽下此事。
处理工人股权的事情一波三折,很是艰难。大火烧厂,绑架威胁这些事情都让这位八十多岁的老人遇上了。“人情”倒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没有陈老的“人情”,冒充警察的拆迁队或许就被工人打的非死即残,被绑架的厂长的孩子可能就命丧疯狂的工人之手了。没有陈老的“人情”,市委的关注度可能会更晚一些,工人可能就见不到省委书记亲临工厂指导工作。
与公安厅长相反,这位前任检查长的人情都无私的用在了“人民的利益”上了,所以他离开人世时,相识之人为他痛哭流涕,听闻他事迹的人惋惜不已。
但不得不承认,现实世界里像公安厅长一样使用“人情”的人似乎要比前任检察长这种人多的多,当然,公安厅长用“人情”过度,越过了雷池。现实世界里的人没有这位厅长极端,相同的方式不一样的力度。
让这种“人情”消失在世界上的唯一方式就是人类消失在这世界上,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可还要用之有度,这不能成为“滥用职权”的理由,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切的“人情”使用都要合乎法律,不能违背良心。
用“人情”时,纵然做不到陈老的大公无私,也千万不要像厅长那样一心只为己。做到“用之有度,无愧于心”,在现实世界中算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