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变”与“不变

2023-08-09  本文已影响0人  清谷山人

随着经济水平、交通能力和获取资讯手段的提升,旅游业正在经历着广泛而深刻的转型中:“互联网+”正在植入旅游业中,作为模式创新,旅游业互联网趋势愈演愈烈。学界认为,互联网会给传统旅游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业界认为,旅游管理机构、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服务机构、游客都在改变……要加强“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的应用,重视新媒体传播,旅游业加入到互联网营销体系中去。据估计,2017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不仅使旅游变得更加方便、旅游产品更加物美价廉,也在逐渐转变中国人的旅游方式,其表现为,三分之二的中国游客不倾向团队游,不再喜欢疯狂购物,而是寻求更加独特和个性化的体验。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一力指出:“如果主动拥抱互联网,成长阶段的旅游产业可能会产生一些意料不到的变化,带来一个全新的前景;如果不能主动适应,互联网产业的生长力也并不控制在我们手里,对旅游产业的影响还是依然会发生,过程中会有更多的盲目和乱象,也会产生一些革命和颠覆性的问题。”更有预言:“互联网时代传统旅游模式该死了。”那么,互联网环境下传统旅游模式如何突围?在传统旅游业向互联网旅游业态转型过程中哪些是旅游业态固有遵循规律?哪些是“互联网+”构成的旅游新业态呢?鉴于此,本文就“互联网+”介入旅游产业发展的背景下,研究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业态中的“变”与“不变”这一对矛盾共同体。

一、“互联网+”嵌入旅游业发展中的“变”

1.“变化”之一:旅游资源结构发生了变化

传统旅游资源主要是作为旅客短暂离开惯常环境是移动行为中的资源聚集,主要分为是愉悦旅游和商务旅游两类。在“互联网+”嵌入旅游业中,旅游目的地的优势和特色可以通过“互联网+”打破地域限制,与全国甚至全球迅速融合,将各种旅游相关产品挂牌、销售、转让、融资和投资等旅游相关要素吸纳进来,将扩大资源的整合程度,将现实资源和虚拟资源聚集起来,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传统旅游资源主要是生产旅游产品需要的主要原材料,旅游资源密度和资源容量反映出旅游目的地的特殊资源形态。一般来说,传统旅游主要依靠当地资源为主,开发模式主要通过规划设计来完成,其资源聚集形态多位物理结构和历史文化逻辑结构。而互联网旅游的的规模水平是跨越了地域和时空,资源结构呈现出非线性的特征,它必须依赖互联网技术的介入,才能为旅客所识别和接受。

2.“变化”之二:影响旅游需求的重点因素发生了变化

影响旅游的需求因素有很多,一般可以归纳为市场自身特征和外部因素两大类。在传统旅游中,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收入、闲暇时间、出行动机在内的市场特征因素起到了“推动因素”;外部因素包括产品供给、抵达目的地的距离以及价格等,它们起到了“拉动”作用。传统的旅游者一般受到上述因素“拉动”或者“推动”的因素巨大。传统旅游需求研究中一般不把旅游动机进行重点关注。然而,而近些年来,随着在线旅游的发展,旅行也少不了互联网的参与。互联网的特点是批量处理多元化的海量需求,对于旅游行业来说,互联网可以提供大规模个性化的服务,更加符合现代人追求个性定制的趋势;旅游者的互联网上的“私人订制”凸显了散户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动机成为常态考虑的影响旅游需求的重点因素。

3.“变化”之三:旅游地的视觉表征发生了变化

旅游是一种独特的视觉体验,旅游地是视觉表征的结果,是被社会建构的;同时游客的旅游体验也是被建构的,无所不在的图像会不断规定和指导游客应该怎么旅游、该怎样欣赏景物、如何拍照甚至如何产生“合适的”情感。基于互联网的便捷性、开放性和共享性,越来越多的游客倾向于借助互联网进行旅游目的地新县查询、辅助旅游决策、在线信息搜索和交互。同时也通过网络、微博、微信等多方式发表旅游评论,表达旅游地的感知和体验。传统旅游地的视觉表达多在主流媒体或其官网上,而互联网旅游目的地视觉表达多呈现在游客网以及微信微博上,有研究表明两者通过摄影照片表征的旅游意象在很大程度上不相重叠,前者倾向于多方位完整地表达旅游地意象,后者更多表征则是基于自己在旅游过程中的体验,体现了游客对目的地的“观看”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

4.“变化”之四:旅游产品的购买行为发生了变化

传统旅游地购买行为主要依赖旅行社的安排的线路,行业内部竞争多靠价格战,拉拢游客,尽管也使用网络来辅助旅游产品的购买,诸如网络预订酒店、推进线路等商业服务模式。而如互联网旅游者基本是在网上“打点”行程,网络将旅游产品一“网”打尽;对网络在线旅游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希望通过网络操控,实现在旅游目的地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全方位整合服务。运行状态的变化也使得图书馆的服务内容由提供信息服务向做好知识服务转变。

5.“变化”之五:旅游业的营销模式发生了变化

“互联网+”嵌入旅游后,沿着产业要素链向上渗透,互联网旅游营销突出了旅游企业与旅游消费者的互动,实现了即时交互营销服务模式,线上与线下,酒店与线路、出行与娱乐的系统化不断升级,从格式化的从众旅游到个性化人性化的旅游订制,体现了旅游消费者的中心地位,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追捧。传统旅游业的营销,通过传统的报纸广告、电视媒体、DM单派送发放、上门签订协议、大篷车等营销模式来完成,凸显了以产品为中心的营销策略。两者的营销的重心确定和营销模式发生了变化。

二、“互联网+”嵌入旅游业发展中的“不变”

1.“不变”之一:作为一种综合性经济产业的基本特征没有变

尽管传统旅游与互联网旅游有着显著的区别,勾连消费者与旅游服务提供者的链条和平台有所差异,但是这并不影响旅游作为综合性产业的基本特征。旅游业是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综合性产业,关联度高,牵扯面广的行业;没有与旅游无关的资源、没有与旅游无关的产业、没有与旅游无关的部门,旅游资源、要素、消费和产品、管理、功能都具有显著的综合性。随着“互联网+”等科技元素的融入,创业创新的要素的嵌入,旅游业的综合性产业特征将更加突显,综合带动作用将更加突出。

2.“不变”之二:作为一种体验式消费经济的旅游发展趋势没有变

随着人们旅游经历的日益丰盈,旅游体验情绪和需求日益提升,传统旅游业日益向体验式旅游转型,人们更加渴望个性化的旅游产品,更转向体验化、休闲化、情感化和个性化审美旅游经历。换句话来说,旅游产业作为一种体验式的消费经济是传统旅游发展的基本趋势。“互联网+”嵌入旅游业后,使得旅游各种要素资源、产品服务,管理理念都得以整合和优化,使得整个旅游产业向体验式消费经济的发展趋势更加明显,更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强的旅游体验消费需求。

3.“不变”之三:作为一种审美观照,旅游所追求精神自由没有变

叶朗先生指出:“旅游活动从本质上就是审美活动,也就是超越实用功利的心态和眼光,在精神上进到一种自由的境界,获得一种美的享受。”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首先自觉或不自觉的衡量中,身心融入景物中的置身性;身心在旅游过程中的体验和超越自身的精神享受,开通人与旅游中各个元素中的神秘通道,达到“物我两忘”的非功利性的超越和自由审美。换句话说,包括“互联网+”在内的旅游多种因素介入,旅游在整个过程中要追求自由和超越的非功利的审美情趣没有变。

4.“不变”之四:作为一种文化行动的本质没有变

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旅游活动的发展对旅游者自身和目的地的社会文化会带来某种程度的相互影响。在传统旅游和“互联网+”嵌入的旅游中,两者都是最终通过双方的文化传播互动来增加旅游者的体验,通过旅游活动增加不同群体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学习的机会,对旅游目的地的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也会形成相应的冲击和影响。因此,作为一种文化行动的旅游跨文化交流的本质并没有变。

5.“不变”之五:旅游产业发展中所循的规律没有变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旅游产业也不例外。诸如旅游发展呈现阶段性规律,也就是说,旅游业发展阶段一般会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即自发阶段、政府主导阶段、市场运作阶段。作为综合性产业,旅游产业发展要相应遵循生态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空间集聚、产业集群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形态,也是旅游发展所应遵循的重要规律。这些规律在旅游产业不同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随着“互联网+”嵌入旅游产业中,旅游综合性和互动性进一步增强,没有改变旅游业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与基本特质,旅游产业发展规律没有变。

三、简单的结语

“变”与“不变”是在“互联网+”嵌入旅游业过程中,旅游业自身所呈现出的对立统一的矛盾共同体。“变”是旅游业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更是为了在“互联网+”嵌入旅游业环境下更好地促进旅游获得感和美感享受。“不变”则是业界有意识的继承板块部分,或是旅游业的核心价值取向,或是旅游业发展中应遵循的内在固有规律释然。“变”突出了当前“互联网+”介入升级的特点,而“不变”则沉淀出了旅游业之所以为旅游业的独特价值和存在意义。如能统筹把握处理好这一核心的矛盾共同体,扬长避短,良性互动,将不难看到传统旅游业与“互联网+”的智慧旅游共同体。这不恰恰是当前“互联网+”嵌入旅游业所正迫切需要的吗?

(作者:文袅、丁向华、王真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