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步在家早教298 怎样做才能让孩子成为闪亮“好奇星”呢
文/钱哆哆
带宝哥吃美食,偶遇一个机器人,秒变好奇宝宝,停下来和机器人互动,说机器人看到他了,还跟他说话了,说机器人是真的好厉害啊。
程序猿小哥哥给机器人重新设置程序,关闭了机器人,宝哥全程跟着问,也不知道他问人家什么,小哥哥很有耐心的回答他。
我是不是可以买个扫地机器人回来给他研究研究,顺便让他用机器人帮我清理地面的灰尘和宝哥掉的饭粒。
要怎样做才能让孩子成为闪亮“好奇星”呢?
孩子的好奇心往往停留在对事物的表面观察,需要一些引导,使它发展为真正的探索与创造。
不以成人的思维束缚,鼓励更多非常规的玩法
孩子的认知有限,常常会问很多奇怪的问题或者产生很多奇怪的想法。当孩子对某项事物产生兴趣的时候,就会坚持不懈地打破沙锅问到底。面对孩子的好奇心,父母一定要认真对待,切忌以成人的思维方式来束缚孩子的想象力。
好奇是创造力的源泉,但是仅仅停留在好奇是远远不够的。这就是为什么这个世界上好奇的人很多,而具有创造力的人却并不多的原因。
孩子不按常规的方式游戏,反而会让好奇心得到最好的发挥。
做好奇的父母,和孩子一起探究
如果父母对周围事物显得十分冷淡,甚至对孩子的好奇心不以为然,那么孩子的好奇天性就会在无形中受到压制。因此,在孩子面前做个童心未泯的大孩子,引导他去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吧。月亮的圆缺、四季的更替、植物的生长、道路和楼房的翻新……事实上孩子对“变化”是很敏感的,经常是第一个发现变化,然后还会想要知道:“为什么变啦?”变化就像是一道裂缝、一个入口,透过它们,孩子得以更深入地去了解事物内部和背后的故事。所以想要激发好奇心的话,最简单就是对孩子说:“快来看呀!小蝌蚪怎么长出四条腿来啦?”
对于孩子好奇的对象,最好能真的也抱有探究的兴趣:“为什么这个事物令孩子感到好奇?它有什么特别的?”而非以“不过就是如此这般”的口吻,居高临下的角度,加以说明。将自己定位在孩子的陪伴者、而非教育者,参与到他的探究性游戏之中。适时地给出建议,鼓励他自己动手、动脑,做他的后盾——别忘了,有时候孩子在好奇的同时,对陌生事物也会有某种惧怕情绪!
支持和鼓励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
心理研究表明,儿童时期经历了两个好问期。第一好问期从1岁半开始,3岁前后达到高峰;第2个好问期从3岁之后开始,7、8岁达到高峰。所谓好问期,就是以探求有关条件、动机和最后关系等“为什么”问题为特征。孩子经常将父母作为最可靠、最有权威的百科全书来看待。所以,父母要认真对待、解答孩子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力求回答得生动、具体,使孩子从小就能够享受到探索事物奥妙的乐趣。
有的问题很难回答,或者父母自己也弄不明白,不能随便搪塞过去或胡乱回答。可以告诉孩子,自己暂时回答不出来,等请教了别人或查找书籍、资料后再回答,让孩子知道世界上有很多奥妙和疑难,有的连父母也解决不了,以此激发孩子对世界的探索欲望。
孩子提出的问题,有些是想到了就提出来问,并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对这些提问,哪怕父母已经知道了答案,也不必急着告诉孩子,而是启发孩子先思考。在给孩子解答问题的同时,还应该教给孩子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使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引导孩子从爱提问发展到会提问、会思考,在解答完孩子的问题之后,再反过来向他提问,引导他更进一步地思考。